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23688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上而下顺序横向设置有上揉捻组件与下揉捻组件,所述上揉捻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上揉捻带,所述下揉捻组包含套设在另外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下揉捻带,两所述主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形成用以揉捻茶叶空间,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前端为揉捻入料口,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后端为揉捻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对茶叶进行揉捻与输送,带式揉捻不仅可以加大揉捻花纹与茶叶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加工效率,而且特定的揉捻花纹具有促进茶叶揉捻成条、揉搓成球的作用,从而提高茶叶揉捻质量、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机械中的茶叶揉捻机主要作业是破坏芽叶细胞并使之卷紧条索,有利于茶叶的成型,便于冲泡,所以茶叶揉捻机的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制茶工效与成茶品质。现有盘式揉捻机由于揉捻盘与茶叶接触面积有限,一部分茶叶未能很好的加压揉捻,限制了揉捻机的工作效率、揉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上而下顺序横向设置有上揉捻组件与下揉捻组件,所述上揉捻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上揉捻带,所述下揉捻组包含套设在另外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下揉捻带,两所述主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形成用以揉捻茶叶空间,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前端为揉捻入料口,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后端为揉捻出料口。优选的,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外表面均布置有若干组沿着上揉捻带或下揉捻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花纹导条组,所述花纹导条组包含两个用以形成入口大、出口小的卷紧区的斜导条,其中一个所述斜导条在卷紧区的出口处延伸出用以形成强压搓球区的半圆形导条,待揉捻的茶叶经卷紧区进入强压搓球区。优选的,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相互平行设置,或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的距离沿着入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上均设置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或从动辊上的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用以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栓一端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经设置在通孔两侧的螺母固定。优选的,所述机架旁侧设置有立式输送机,所述揉捻出料口连接至立式输送机的回料进料口,所述立式输送机的回料出料口经输送槽连接至揉捻入料口。优选的,所述立式输送机包含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从动轮与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上沿其长度方向环向布置有若干料斗。优选的,所述回料进料口设置在传动带的底部,所述回料出料口设置在传动带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回料进料口由两个呈三角形的侧板与一个可抽拉的斜板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茶叶揉捻方式从旋转运动改为带式加工,本技术利用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对茶叶进行揉捻与输送,带式揉捻不仅可以加大揉捻花纹与茶叶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加工效率,而且特定的揉捻花纹具有促进茶叶揉捻成条、揉搓成球的作用,从而提高茶叶揉捻质量、加工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花纹导条组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3A-A方向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立式输送机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机架,2-上揉捻带,3-下揉捻带,4-揉捻入料口,5-揉捻出料口,6-斜导条,7-半圆形导条,8-轴承支座,9-螺栓,10-螺母,11-回料进料口,12-回料出料口,13-输送槽,14-料斗。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5所示,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从上而下顺序横向设置有上揉捻组件与下揉捻组件,所述上揉捻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上揉捻带2,所述下揉捻组包含套设在另外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下揉捻带3,两所述主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之间形成用以揉捻茶叶空间,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的前端为揉捻入料口4,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的后端为揉捻出料口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的外表面均布置有若干组沿着上揉捻带2或下揉捻带3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花纹导条组,所述花纹导条组包含两个用以形成入口大、出口小的卷紧区的斜导条6,其中一个所述斜导条6在卷紧区的出口处延伸出用以形成强压搓球区的半圆形导条7,待揉捻的茶叶经卷紧区进入强压搓球区;所述斜导条6与半圆形导条7的截面均为月牙形;由于茶叶的主脉络硬度大,而且大部分的茶叶弯曲皱褶的条纹脉络与主脉络平行,并向主脉络靠近,所以在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的挤压下茶叶顺着主脉络卷成条;当事先经萎蔫的茶叶的前端触碰到斜导条6时,所述斜导条6可以使茶叶发生弯曲皱褶同时向上翻卷成条,在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的作用下叶子快速卷紧成条并且向前移动,完成初步揉捻;完成初步揉捻的茶叶进入强压搓球区,并在揉搓力、摩擦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卷绕成球并且继续向前移动;所述强压搓球区的压力更集中,摩擦揉捻更强;同时被挤压出的汁液能够停留在茶叶表面,起到固形作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相互平行设置,或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之间的距离沿着入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上均设置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或从动辊上的轴承支座8,所述轴承支座8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用以螺栓9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栓9一端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螺栓9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经设置在通孔两侧的螺母10固定;由于所述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不是完全的弹性体,经过使用运转后,由于带体受到拉扯力变形而松弛,所述张紧组件可以保证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正常工作,通过控制所述轴承支座8的位置从而控制主动辊或从动辊的位置,从而达到张紧带的目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揉捻效率与防止揉捻不完全,所述机架1旁侧设置有立式输送机,所述揉捻出料口5连接至立式输送机的回料进料口11,所述立式输送机的回料出料口12经输送槽13连接至揉捻入料口4;茶叶从所述揉捻出料口5滑落到立式输送机的回料进料口11,进入所述料斗14中,所述料斗14跟随传动带上升,所述料斗14到达顶部后翻转,所述料斗14内的茶叶随着料斗14滑落,并经所述回料出料口12滑落到输送槽13,最后沿着所述输送槽13重新回到揉捻入料口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立式输送机包含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从动轮与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上沿其长度方向环向布置有若干料斗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料进料口11设置在传动带的底部,所述回料出料口12设置在传动带的顶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料进料口11由两个呈三角形的侧板与一个可抽拉的斜板组成;所述斜板抽出时,所述揉捻出料口5与回料进料口11断开连接,茶叶不再从所述揉捻出料口5进入回料进料口11。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茶叶经所述揉捻入料口4进入上揉捻带2与下揉捻带3之间,茶叶经过揉捻与挤压形成球状,球状茶叶经揉捻出料口5排出。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式茶叶揉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上而下顺序横向设置有上揉捻组件与下揉捻组件,所述上揉捻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上揉捻带,所述下揉捻组包含套设在另外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下揉捻带,两所述主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形成用以揉捻茶叶的空间,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前端为揉捻入料口,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后端为揉捻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上而下顺序横向设置有上揉捻组件与下揉捻组件,所述上揉捻组件包含套设在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上揉捻带,所述下揉捻组包含套设在另外主动辊与从动辊上的下揉捻带,两所述主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形成用以揉捻茶叶的空间,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前端为揉捻入料口,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后端为揉捻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的外表面均布置有若干组沿着上揉捻带或下揉捻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花纹导条组,所述花纹导条组包含两个用以形成入口大、出口小的卷紧区的斜导条,其中一个所述斜导条在卷紧区的出口处延伸出用以形成强压搓球区的半圆形导条,待揉捻的茶叶经卷紧区进入强压搓球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茶叶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相互平行设置,或所述上揉捻带与下揉捻带之间的距离沿着入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火结高育森谭利任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