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8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台车架,安装在台车架最前方的割台,位于割台后右上方的驾驶座位,设置在驾驶座位左后面的脱粒清选机构,连接割台与脱粒清选机构的中间输送过桥,位于驾驶座位后面且在脱粒清选机构右侧的粮箱,安装在粮箱后方的发动机以及安装在台车架下方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割台为卧式割台,脱粒清选机构进一步包括脱粒上盖板、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清选装置,脱粒滚筒为纵向轴流脱粒滚筒安装在所述脱粒上盖板和所述分离凹板中间,清选装置安装在所述分离凹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小、重心轻、行驶稳定、效率高、故障少。(*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用于水田收获水稻,也可用于收获麦类作物。
技术介绍
目前的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多为横置式,即脱粒装置与机器成垂直放置,作业时,作物从脱粒滚筒一侧喂入,从另一侧排出。这种结构的脱粒装置使得整机结构较大,重心较重,机器行驶振动较大;并且脱出物在清选筛面上分布不够均匀,影响清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使整机结构尺寸小、重心轻、行驶稳定,并提高清选性能,使清选质量好、效率高、故障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包括台车架,安装在台车架最前方的割台,位于割台后右上方的驾驶座位,设置在驾驶座位左后面的脱粒清选机构,连接割台与脱粒清选机构的中间输送过桥,位于驾驶座位后面且在脱粒清选机构右侧的粮箱,安装在粮箱后方的发动机以及安装在台车架下方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割台为卧式割台,所述脱粒清选机构进一步包括脱粒上盖板、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清选装置,所述脱粒滚筒为纵向轴流脱粒滚筒,安装在所述脱粒上盖板和所述分离凹板中间,所述清选装置安装在所述分离凹板下方。上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所述脱粒滚筒前后纵向放置在台车架上,且与所述台车架前进方向平行,所述脱粒滚筒固定在与台车架固定连接的脱粒清选机架上。上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所述纵向轴流脱粒滚筒由前后分别设置的锥形喂入端和滚筒体组成,在锥形喂入端固定有螺旋输送叶片,在所述滚筒体圆周表面固定有螺旋叶片。上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在所述滚筒端的螺旋叶片上还焊接有高出叶片的脱粒杆齿。上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卧式割台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偏心拨禾轮、左右分禾器、切割器、输送搅龙,所述左右分禾器中间安装切割器,切割器的后侧为输送搅龙,输送搅龙的中间设置有拨齿,并与中间输送过桥相对应。上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分离凹板包括整体冲压成形凹板架、带有冲孔的凹板筛面,所述凹板筛面固定在所述整冲压成形凹板架上。本技术采用纵向轴流脱粒装置,使整机结构尺寸小、重心低、行驶稳定,并提高了清选性能,使清选质量好、效率高、故障少。本技术行走底盘为静液压无级变速,结构简单、重量轻、振动小,并满足收获作业需要的各种前进速度,有利于机器满负荷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脱粒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离凹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台车架12,安装在台车架12最前方的割台3,位于割台3后右上方的驾驶座位6,设置在驾驶座位6左后面的脱粒清选机构,连接割台3与脱粒清选机构的中间输送过桥20,位于驾驶座位6后面且在脱粒清选机构右侧的粮箱23,安装在粮箱23后方的发动机24以及安装在台车架12下方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14。所述行走机构主要包括液压变速箱16、驱动轮17、导向轮13,采用静液压无级变速。所述橡胶履带行走机构14采用高花纹橡胶履带,并且,为了提高过埂和坡地的通过性,支重轮中有一组为浮动式,可避免过埂时损坏割台的零部件。所述驾驶座位6前方设置有仪表盘21,其一侧设置有操纵系统22。本技术的割台3为卧式割台,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偏心拨禾轮2、左右分禾器1、切割器18、输送搅龙4,所述左右分禾器1中间安装切割器18,切割器18的后侧为输送搅龙4,输送搅龙4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叶片19,且输送搅龙4的中间设置有拨齿25,并与中间输送过桥20相对应。割台3的升降由液压油缸5控制,割台与台机架12铰接。结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脱粒清选机构进一步包括脱粒上盖板11、脱粒滚筒8、分离凹板9和清选装置10。所述脱粒滚筒8为纵向轴流脱粒滚筒,固定在与台车架12固定连接的脱粒清选机架7上,安装在所述脱粒上盖板11和所述分离凹板9中间,且前后纵向放置在台车架12上,与所述台车架12前进方向平行。所述纵向轴流脱粒滚筒8由前后分别设置的锥形喂入端31和滚筒体34组成,在锥形喂入端31固定有螺旋输送叶片32,在所述滚筒体34圆周表面固定有螺旋叶片35,并且,所述螺旋叶片35上还焊接有高出螺旋叶片35的脱粒杆齿33,其可高出螺旋叶片30mm。使用该脱粒结构脱粒干净、效率高,并且使物料在清选系统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清选性能。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分离凹板9包括整体冲压成形凹板架41、带有冲孔43的凹板筛面44,所述凹板筛面44通过铆钉42固定在所述整冲压成形凹板架41上。所述冲孔43直径可为23mm。图1中,本技术的清选装置10安装在所述分离凹板9下方,主要包括双层平面振动筛、清选风扇、线筛、抖动板及传动部分,完成籽粒清选,籽粒经籽粒搅龙输送到粮箱23。粮箱23主要由箱体、分布搅龙和卸粮搅龙组成。本技术的作业过程如下随着机器的前进,左右分禾器1将作物分开,在左右分禾器1内的作物在偏心拨禾轮2的作用下,由切割器18将作物且割,切割后的作物在偏心拨禾轮2向后拨导下,倒入收割台,由割台横向输送搅龙4将作物输送到割台输出口,由中间输送过桥20将作物输送到脱粒滚筒8的锥形喂入端31,并进入脱粒滚筒8,在脱粒滚筒8上的螺旋叶片35及脱粒杆齿33的作用下,将籽粒脱下并分离,脱粒后的茎杆由脱粒滚筒尾部排出机外,而脱后的籽粒及碎茎叶等经分离凹板9落到清选筛面,在清选筛和风扇气流的作用下,碎杂余等吹出机外,未脱净的断穗和少量短茎杆等被送到复脱器进行脱粒,再回送到清选系统,进行清选。经清选后的籽粒由籽粒搅龙送到粮箱23中。本技术采用纵向轴流配置型式,使整机结构外形尺寸减小,重心低,行驶稳定可靠。且采用大直径滚筒,比传统型双滚筒结构简单、脱粒能力强、提高了收获效率。本技术的脱粒机构纵向配置,使脱出的物料在清选筛面上分布比较均匀,提高了清选质量,籽粒的清洁度高。本技术的行走底盘采用静液压无级变速,结构简单、重量轻、振动小,并满足收获作业需要的各种前进速度,有利于机器满负荷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行走机构为高花纹橡胶履带,水田适应性好,在20cm以内的水田中均可正常作业。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器件的结构可以经过进一步的改进,但这些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架,安装在台车架最前方的割台,位于割台后右上方的驾驶座位,设置在驾驶座位左后面的脱粒清选机构,连接割台与脱粒清选机构的中间输送过桥,位于驾驶座位后面且在脱粒清选机构右侧的粮箱,安装在粮箱后方的发动机以及安装在台车架下方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割台为卧式割台,所述脱粒清选机构进一步包括脱粒上盖板、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清选装置,所述脱粒滚筒为纵向轴流脱粒滚筒,安装在所述脱粒上盖板和所述分离凹板中间,所述清选装置安装在所述分离凹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纵向轴流履带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架,安装在台车架最前方的割台,位于割台后右上方的驾驶座位,设置在驾驶座位左后面的脱粒清选机构,连接割台与脱粒清选机构的中间输送过桥,位于驾驶座位后面且在脱粒清选机构右侧的粮箱,安装在粮箱后方的发动机以及安装在台车架下方的橡胶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割台为卧式割台,所述脱粒清选机构进一步包括脱粒上盖板、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清选装置,所述脱粒滚筒为纵向轴流脱粒滚筒,安装在所述脱粒上盖板和所述分离凹板中间,所述清选装置安装在所述分离凹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滚筒前后纵向放置在台车架上,且与所述台车架前进方向平行,所述脱粒滚筒固定在与台车架固定连接的脱粒清选机架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杨军太闫希宇刘天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