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656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它包括储料马达、射胶油缸、油箱、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以及用于调节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以及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油压的油压调节组件,所述油压调节组件包括油压控制阀和调压阀,油压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调压阀的控制口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调压阀的第二接口与油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注塑机回油油路上增加由调压阀、油压控制阀组成的油压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油压控制阀,从而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压力,使得注塑机储料背压力变小,从而达到更多的储料背压调整空间,达到注射成型的要求,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Oil return circuit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il return circuit structure of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t comprises a storage motor, an injection cylinder, an oil tank, a first return oil circuit, a second return oil circuit, a third return oil circuit and a hydraulic regulating assembly for regulating the return oil pressure of the first return oil circuit, the second return oil circuit and the third return oil circuit. The oil inlet of the control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port of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the oil outlet of the oil pressure controlling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tank, and the second interface of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tank. The utility model adds an oil pressure regulating component composed of a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nd an oil pressure controlling valve on the return oil path of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the utility model controls the return oil pressure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return oil paths by adjusting the oil pressure controlling valve, thereby reducing the back pressure of the storage material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reby achieving more back pressure of the storage material. Adjust the spa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jection mol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机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注塑机的工作过程储料动作为不可或缺的一步,储料过程的效果将会决定产品的的最终质量,随着新的注塑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产生,有些产品要求储料时注塑机的背压力很小,常用的注塑机由于其结构特性导致了储料时有一定的背压作用在螺杆上,导致机器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注塑机的储料背压力正如下述公式:注塑机的储料背压力F大小为F=△P1*S1+F1-△P*S2;其中各符号代表物理量为:△P为回油油压;△P1为阀V35、V34、V38底压总和;S1为射胶油缸有杆腔面积;F1:储料马达后退时的阻力;S2:射胶活塞杆的面积;传统的注塑机注射部分油路所有的回路上的液压油全部直接回油箱,故系统的回油压力△P很小,因此储料背压力F很大。由上述公式可知,当回油压力△P值加大时,储料背压的力F值会变小,从而达到更多的储料背压调整空间提高产品的合格率。综上所述,目前的注塑机的回油油路急需作进一步改进,以降低注塑机的储料背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的克服现有注塑机的背压力很大,无法满足产品的要求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射胶油缸和储料马达的回油压力,从而降低注塑机背压力的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包括储料马达、射胶油缸、油箱、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以及用于调节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以及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油压的油压调节组件,所述射胶油缸的油腔被其活塞杆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第一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无杆腔连接,第二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有杆腔连接,第三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储料马达连接,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汇聚在一起,所述油压调节组件包括油压控制阀和调压阀,油压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调压阀的控制口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所述调压阀的第一接口均与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同时连接,所述调压阀的第二接口与油箱连通。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压阀包括阀座、阀体、阀芯、以及压簧,阀体上设有主回油腔,主回油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阀芯滑动设置在主回油腔内,以连通或断开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压簧设置于主回油腔内壁与阀芯之间,所述阀芯上设有阻尼油道,所述阻尼油道连通第一接口与控制口,所述油压控制阀设置在阀座上,所述油压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控制口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的出油口与第二接口连通。从而使得调压阀的控制口与第一接口之间存在压差,第一接口处的油压大于控制口处的油压,导致阀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接口处的油能流到第二接口,工人可以手动调节油压控制阀的螺杆,从而控制弹簧的压缩量,从而调节控制口的油压,进而控制第一接口处的油压,最终控制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压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回油油路(射胶油缸)、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储料马达回油路)上增加由调压阀、油压控制阀组成的油压调节组件,本技术通过调节油压控制阀,从而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压力,本技术通过提高注塑机的回油压力,从而使得注塑机储料背压力变小,从而达到更多的储料背压调整空间,从而达到注射成型的要求,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油压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包括储料马达2、射胶油缸1、油箱7、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第三回油油路5以及用于调节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以及第三回油油路5的回油油压的油压调节组件6,所述射胶油缸1的油腔被其活塞杆分为无杆腔11和有杆腔12,第一回油油路3的进油端与无杆腔11连接,第二回油油路4的进油端与有杆腔12连接,第三回油油路5的进油端与储料马达2连接,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第三回油油路5的回油端汇聚在一起,所述油压调节组件6包括油压控制阀61和调压阀62,油压控制阀61的进油口650与调压阀62的控制口65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61的出油口与油箱7连通,所述调压阀62的第一接口63均与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第三回油油路5的回油端同时连接,所述调压阀62的第二接口64与油箱7连通。作为本技术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调压阀62包括阀座620、阀体66、阀芯67、以及压簧671,阀体66上设有主回油腔661,主回油腔661连通第一接口63与第二接口64,所述阀芯67滑动设置在主回油腔661内,以连通第一接口63与第二接口64,所述压簧671设置于主回油腔661内壁与阀芯67之间,所述阀芯67上设有阻尼油道662,所述阻尼油道662连通第一接口63与控制口65,所述油压控制阀61设置在阀座620上,所述油压控制阀61的进油口650与控制口65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61的出油口69通过阀座上的一出油道60与第二接口64连通,第二接口64与油箱7连通。本技术调节回油油压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注塑机回油时,由于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第三回油油路5的回油压力不够大,不足以通过阻尼油道662,从而不足以在控制口处65形成油压克服油压控制阀的弹簧压缩产生的力,阀芯67上下无法形成压差,无法使阀芯67移动,阀芯67依旧阻断第一接口63与第二接口64,油无法通过第一接口63流到第二接口64,由于油无法顺利回到油箱,第一接口63处的油压会慢慢升高,并通过阻尼油道662,使得控制口65处的油压上升,上升到压力控制阀61内的弹簧设定的油压值,直至油顶开油压控制阀61的第二阀芯611,油能通过69流到第二接口64,继而流回油箱,此时调压阀62的控制口65与第一接口63之间存在压差,第一接口63处的油压大于控制口65处的油压,导致阀芯67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接口63与第二接口64连通,第一接口63处的油能流到第二接口64,继而流回油箱7。工人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油压控制阀61的螺杆68,从而调节弹簧的压缩量,进而调节控制口65的设定油压,进而控制第一接口63处的油压以及第一回油油路3、第二回油油路4、第三回油油路5的回油压力,最终控制注塑机的储料背压力,从而使得注塑机储料背压力变小,从而达到更多的储料背压调整空间,从而达到注射成型的要求,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包括储料马达、射胶油缸、油箱、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所述射胶油缸的油腔被其活塞杆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第一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无杆腔连接,第二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有杆腔连接,第三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储料马达连接,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汇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以及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油压的油压调节组件,所述油压调节组件包括油压控制阀和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第一接口均与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同时连接,所述调压阀的第二接口与油箱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调压阀的控制口连通,所述油压控制阀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的回油油路结构,包括储料马达、射胶油缸、油箱、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所述射胶油缸的油腔被其活塞杆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第一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无杆腔连接,第二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有杆腔连接,第三回油油路的进油端与储料马达连接,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汇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以及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油压的油压调节组件,所述油压调节组件包括油压控制阀和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第一接口均与第一回油油路、第二回油油路、第三回油油路的回油端同时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坚石长城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