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孔拉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60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异型孔拉刀,用于异型孔的拉削加工,包括有:前柄部,具有前定位面以及前夹持部;切削校准部,具有沿异型孔拉刀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粗切齿、多个精切齿以及多个校准齿,第一精切平面、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均设有避让凹槽;以及后柄部,具有后定位面以及后夹持部,后夹持部位于后柄部的中间位置且后柄部在后夹持部处收缩,后定位面与前定位面共面且延伸跨过后夹持部;其中,前柄部和后柄部分别连接于切削校准部的两端。避让凹槽的设置使得拉削加工时第一精切平面、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与正在加工的孔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防止尺寸精度受到影响。

Special hole broa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ecial-shaped hole broach for broaching special-shaped holes,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handle part, a front positioning surface and a front clamping part, a cutting calibration part, a plurality of coarse cutting teeth, a plurality of precision cutting teeth and a plurality of calibration teeth distribut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shaped hole broach, a first precision cutting plane and a second precision cutting. The plane, the first calibration plane and the second calibration plane are provided with avoidance grooves, and the rear handle part, which has a rear positioning surface and a rear clamping part, and the rear clamping part i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rear handle part and the rear handle part contracts at the rear clamping part, and the rear positioning surface is coplanar with the front positioning surface and extends across the rear clamping part. The handle par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wo ends of the cutting calibration part. The setting of avoiding groove mak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first precision cutting plane, the second precision cutting plane, the first calibration plane and the second calibration plane and the hole being machined, reduces the friction force and prevents the dimension precision from being aff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型孔拉刀
本技术涉及一种异型孔拉刀。
技术介绍
拉刀是用于拉削的成形刀具。一般具有多排刀齿,包括:粗切齿、精切齿和校准齿,各排刀齿的尺寸和形状从切入端至切出端一般依次增加和变化。而异型孔(比如各向尺寸不同的异型孔)拉削时,某一方向上切削量比较大,其他方向上切削量比较小,这样异型孔拉刀的较后排的刀齿在切削量较小的方向上的尺寸基本没有变化,但是仍然存在拉削摩擦,影响加工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异型孔拉刀由于拉削摩擦影响加工尺寸精度的缺陷,提供一种异型孔拉刀。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异型孔拉刀,用于异型孔的拉削加工,其特点在于,所述异型孔拉刀包括有:前柄部,所述前柄部具有前定位面以及前夹持部,所述前夹持部位于所述前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前柄部在所述前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前定位面与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平行且延伸跨过所述前夹持部;切削校准部,所述切削校准部具有沿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粗切齿、多个精切齿以及多个校准齿,所述精切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精切平面和第二精切平面,所述校准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一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共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二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共面,所述第一精切平面、所述第二精切平面、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和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均设有避让凹槽;以及后柄部,所述后柄部具有后定位面以及后夹持部,所述后夹持部位于所述后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后柄部在所述后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后定位面与所述前定位面共面且延伸跨过所述后夹持部;其中,所述前柄部和所述后柄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切削校准部的两端。较佳地,所述粗切齿、所述精切齿以及所述校准齿的刃前角为11°~15°。采用上述设置,粗切齿和精切齿的刃前角相对于现有技术较小,刀口较钝;通过实践证明,能够减小或者避免异型孔拉刀的摆尾。较佳地,所述粗切齿以及所述精切齿设有分屑槽;所述粗切齿、所述精切齿以及所述校准齿的靠近所述前柄部的一侧设有容屑槽。较佳地,沿着从所述前柄部至所述后柄部的方向,所述分屑槽偏向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线延伸。采用上述设置,避免分屑槽的后部与正在加工的孔摩擦。较佳地,所述前柄部和所述切削校准部之间还连接有前导部,所述切削校准部和所述前导部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锥,并且所述切削校准部和所述后柄部之间还连接有后导部。采用上述设置,前导部、过渡锥和后导部起到引导过渡的作用。较佳地,所述前定位面设有定位销孔。采用上述设置,定位销孔可以设有定位销,与异型孔拉刀的夹具相匹配,辅助定位。较佳地,所述前柄部设有若干前环形凹槽,所述前环形凹槽与所述前夹持部错位设置;并且所述后柄部设有若干后环形凹槽,所述后环形凹槽与所述后夹持部错位设置。采用上述设置,前环形凹槽和后环形凹槽用于增加表面的摩擦系数,便于操作人员握持装夹。较佳地,所述异型孔拉刀由M42钢制成。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异型孔拉刀中,避让凹槽的设置使得拉削加工时第一精切平面、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与正在加工的孔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防止尺寸精度受到影响;同时前定位面、后定位面可以与相应的夹具相匹配,防止异型孔拉刀旋转;且前夹持部、后夹持部可以与相应的夹具相匹配,便于加工时拉动异型孔拉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异型孔的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表示模拟圆。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异型孔拉刀的主视示意图,其中部分省略(以折断线表示),点划线表示异型孔拉刀的轴线。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异型孔拉刀的俯视示意图,其中部分省略(以折断线表示)。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异型孔拉刀的刃前角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异型孔拉刀100:前柄部110:前定位面111:定位销孔120:前夹持部130:前环形凹槽200:切削校准部210:粗切齿220:精切齿221:第一精切平面230:校准齿231:第一校准平面240:避让凹槽250:分屑槽260:容屑槽300:后柄部310:后定位面320:后夹持部330:后环形凹槽400:前导部500:过渡锥600:后导部20:异型孔O:异型孔的中心R:刃前角L:异型孔拉刀的轴线D:异型孔拉刀的轴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图1示出了一种异型孔20,以模拟圆的中心为异型孔的中心O,异型孔20具有上下两个弧面以及与中心距离不同的左右两个平面。一般以圆孔为基础进行加工而成该异型孔20,故而加工时上下方向切削量较大,左右方向切削量较小。这样加工时左右会受力不均,异型孔拉刀10会有摆尾现象。如图2-5所示,异型孔拉刀10用于异型孔的拉削加工。异型孔拉刀10包括有:前柄部100、切削校准部200和后柄部300。其中,前柄部100和后柄部300分别连接于切削校准部200的两端。并且,前柄部100和切削校准部200之间还连接有前导部400,切削校准部200和前导部400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锥500。并且切削校准部200和后柄部300之间还连接有后导部600。前导部400、过渡锥500和后导部600起到引导过渡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异型孔拉刀10由M42钢制成。从前往后,过渡锥500的尺寸逐渐变大。切削校准部200具有沿异型孔拉刀的轴向D依次分布的多个粗切齿210、多个精切齿220以及多个校准齿230。如图3所示,精切齿2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精切平面221和第二精切平面(未示出),第一精切平面221和第二精切平面与图1中左右两个平面布局类似,可以参照图1加以理解。校准齿2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校准平面231和第二校准平面(未示出),第一校准平面231和第二校准平面与图1中左右两个平面布局类似,可以参照图1加以理解。多个精切齿220的第一精切平面221以及多个校准齿230的第一校准平面231共面,多个精切齿220的第二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校准齿230的第二校准平面共面。即在第一精切平面221、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231和第二校准平面处异型孔20已经不需要再进一步切削。第一精切平面221、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231和第二校准平面均设有避让凹槽240。避让凹槽240的设置使得拉削加工时第一精切平面221、第二精切平面、第一校准平面231和第二校准平面与正在加工的孔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防止尺寸精度受到影响。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前柄部100具有前定位面110以及前夹持部120。前夹持部120位于前柄部100的中间位置且前柄部100在前夹持部120处收缩。前定位面110与异型孔拉刀的轴向D平行且延伸跨过前夹持部120。后柄部300具有后定位面310以及后夹持部320,后夹持部320位于后柄部300的中间位置且后柄部300在后夹持部320处收缩,后定位面310与前定位面110共面且延伸跨过后夹持部320。如此设置,前定位面110、后定位面310可以与相应的夹具相匹配,防止异型孔拉刀10旋转;且前夹持部120、后夹持部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型孔拉刀,用于异型孔的拉削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型孔拉刀包括有:前柄部,所述前柄部具有前定位面以及前夹持部,所述前夹持部位于所述前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前柄部在所述前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前定位面与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平行且延伸跨过所述前夹持部;切削校准部,所述切削校准部具有沿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粗切齿、多个精切齿以及多个校准齿,所述精切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精切平面和第二精切平面,所述校准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一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共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二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共面,所述第一精切平面、所述第二精切平面、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和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均设有避让凹槽;以及后柄部,所述后柄部具有后定位面以及后夹持部,所述后夹持部位于所述后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后柄部在所述后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后定位面与所述前定位面共面且延伸跨过所述后夹持部;其中,所述前柄部和所述后柄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切削校准部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孔拉刀,用于异型孔的拉削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型孔拉刀包括有:前柄部,所述前柄部具有前定位面以及前夹持部,所述前夹持部位于所述前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前柄部在所述前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前定位面与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平行且延伸跨过所述前夹持部;切削校准部,所述切削校准部具有沿所述异型孔拉刀的轴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粗切齿、多个精切齿以及多个校准齿,所述精切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精切平面和第二精切平面,所述校准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校准平面和第二校准平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一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共面,多个所述精切齿的所述第二精切平面以及多个所述校准齿的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共面,所述第一精切平面、所述第二精切平面、所述第一校准平面和所述第二校准平面均设有避让凹槽;以及后柄部,所述后柄部具有后定位面以及后夹持部,所述后夹持部位于所述后柄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后柄部在所述后夹持部处收缩,所述后定位面与所述前定位面共面且延伸跨过所述后夹持部;其中,所述前柄部和所述后柄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切削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满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