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27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包括帽套主体,帽套主体内部设置有空心槽,空心槽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帽套主体外表面安装有循环散热组件,定位结构包括连接在空心槽内壁顶端的弹性柱,空心槽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垫,循环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帽套主体内部的循环槽,循环槽内壁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槽与空心槽外壁连接,帽套主体顶端安装有散热座,散热座内壁设置有滞留槽,滞留槽与循环槽顶端连接,滞留槽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散热座的铜铝片组件,通过循环散热组件使得整个硅胶帽套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循环散热效果,同时通过定位结构的固定使得整体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A double heat resistant silicone rubber cap with high heat conduction 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clic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silica gel cap sleeve with double stress resistance, which comprises a cap sleeve main body, a hollow groove arranged inside the cap sleeve main body,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arranged inside the hollow groove, and a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p sleeve main body, and a position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n elastic column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hollow groove, and a hollow A number of spring pad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groove. The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s include a circulating groove arranged inside the main body of the cap slee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circulating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hollow groove through a number of uniformly arranged connecting grooves. The top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cap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ting sea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adia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groove, and the retain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tain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opper-aluminum sheet assemblies running through the heat sink. The whole silica gel cap sleeve has good heat conduction and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through the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is more uniform by fixing the positio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
本技术涉及工业配件
,具体为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
技术介绍
有机硅胶产品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硅氧链节组成的,侧链通过硅原子与其他各种有机基团连接,因此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基团,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是它集有机物的特性和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机硅产品导热硅胶帽套是以硅胶和玻璃纤维为基材经过特殊工艺生产而成的套装制品。硅胶帽套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套状制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等尖端
,还应用于各个国名经济部门,包含建筑、电子电气、纺织、汽车、机械、化工轻工、金属、医药医疗等。硅胶帽套主要是对待使用的工件或者金属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现有的硅胶帽套在使用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一般的硅胶帽套都是内部都是采用铜片或者铝片直接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导热效果不好,使得工件的残余热量无法散失,导致整体的散热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工件的保护;(2)同时由于同一种工件因为使用磨损或者生产尺寸的差异,导致在插入帽套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无法稳定固定在帽套内部,容易出现局部散热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通过循环散热组件使得整个硅胶帽套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循环散热效果,同时通过定位结构的固定使得整体散热效果更加均匀,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包括帽套主体,所述帽套主体内部设置有空心槽,所述空心槽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帽套主体外表面安装有循环散热组件;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连接在空心槽内壁顶端的弹性柱,所述弹性柱底端连接有弧形垫,所述弧形垫底端连接有PE绝缘片,所述空心槽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垫,所述循环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帽套主体内部的循环槽,所述循环槽内壁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槽与空心槽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槽内壁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帽套主体顶端安装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内壁设置有滞留槽,所述滞留槽与循环槽顶端连接,所述滞留槽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散热座的铜铝片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槽内壁内部设置有一层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内部设置有碳纤维片,且石墨烯层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进一步地,所述铜铝片组件顶端安装有硅橡胶绝缘垫,所述硅橡胶绝缘垫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通槽。进一步地,所述帽套主体底端安装有抗应力环,所述抗应力环表面设置有三元乙丙橡胶套,且三元乙丙橡胶套表面设置有空心玻璃纤维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循环散热组件对固定在帽套主体内部的工件进行导热和散热,通过多重导热和循环散热的方式提高散热效果,对工件和帽套主体具有良好的散热保护作用,延长了整体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采用定位结构对进入帽套主体内部的工件进行定位,有效防止工件因为跑偏而出现局部散热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体散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帽套主体;2-定位结构;3-循环散热组件;4-空心槽;5-石墨烯层;6-碳纤维片;7-硅橡胶绝缘垫;8-导通槽;9-抗应力环;10-三元乙丙橡胶套;11-通气孔;12-空心玻璃纤维垫;201-弹性柱;202-弧形垫;203-绝缘垫片;204-弹簧垫;301-循环槽;302-连接槽;303-散热座;304-滞留槽;305-铜铝片组件;306-导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包括帽套主体1,所述帽套主体1内部设置有空心槽4,所述空心槽4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2,所述帽套主体1外表面安装有循环散热组件3,外部的金属头通过空心槽4插入帽套主体1内部,通过定位结构2将帽套主体1紧固在空心槽4内部,同时利用导热性好的循环散热组件3进行循环散热,有效降低帽套主体1内壁的温度,不仅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而且对帽套主体1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因为长时间温度过高而导致变形或者损坏。所述定位结构2包括连接在空心槽4内壁顶端的弹性柱201,所述弹性柱201底端连接有弧形垫202,所述弧形垫202底端连接有PE绝缘片203,所述空心槽4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垫204,同时插入空心槽4内部的金属头通过定位结构2的弹性柱201和多个弹簧垫204对插入内部的金属头进行固定,针对同一型号的工件由于生产差异实际尺寸有一定差异,通过定位结构2的弹性作用,使得插入空心槽4的不同工件均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帽套的实用性,同时也便于帽套进行循环式的导热散热,使得导热和散热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了由于工件不稳定而导致局部导热散热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提高帽套的使用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帽套主体1内部的循环槽301,所述循环槽301内壁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槽302与空心槽4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槽302内壁设置有导热片306,所述帽套主体1顶端安装有散热座303,所述散热座303内壁设置有滞留槽304,所述滞留槽304与循环槽301顶端连接,所述滞留槽304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散热座303的铜铝片组件305,利用循环槽301对帽套主体1内部进行循环散热,进入空心槽4的工件表面的热量通过空心槽4内壁向外部传输,而连接槽302内壁的导热片306使得热量快速进入到连接槽302内部,由于连接槽302和循环槽301内部均装有用于冷却的液体,在受热作用下,液体汽化为气状,由于气体浮力较大,使得汽化的气雾不断上升并进入到顶部的散热座303,之后停留在滞留槽304内部,由于滞留槽304内部的铜铝片组件305的导热作用,使得热量被铜铝片组件305不断吸收,从而完成散热,而失去热量的气雾液化成为液体,沿着循环槽301内壁不断下降,进入连接槽302内部和循环槽301底部,当再次受热时继续散热,从而完成循环式的散热。铜铝片组件305就是把铜片和铝片通过一定的工艺完美的结合到一块,让铜快速的把热量传给铝,再由大面积的铝把热量散去,弥补了铜的散热不如铝的缺点,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急速传热快速散热的效果,提高整体的导热和散热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空心槽4内壁内部设置有一层石墨烯层5,所述石墨烯层5内部设置有碳纤维片6,且石墨烯层5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11,同时利用空心槽4内壁的石墨烯层5和碳纤维片6使得工件表面的热量可以快速传输到对应的空心槽4内壁,同时多个通气孔11使得携带热量的气流可以填充进入,方便和石墨烯层5、碳纤维片6热交换实现热传递,提高空心槽4内部的传热效果。所述铜铝片组件305顶端安装有硅橡胶绝缘垫7,所述硅橡胶绝缘垫7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通槽8,同时通过耐热的硅橡胶绝缘垫7对铜铝片组件305进行保护,且导通槽8的设置使得铜铝片组件305顶端可以和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套主体(1),所述帽套主体(1)内部设置有空心槽(4),所述空心槽(4)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2),所述帽套主体(1)外表面安装有循环散热组件(3);所述定位结构(2)包括连接在空心槽(4)内壁顶端的弹性柱(201),所述弹性柱(201)底端连接有弧形垫(202),所述弧形垫(202)底端连接有PE绝缘片(203),所述空心槽(4)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垫(204),所述循环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帽套主体(1)内部的循环槽(301),所述循环槽(301)内壁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槽(302)与空心槽(4)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槽(302)内壁设置有导热片(306),所述帽套主体(1)顶端安装有散热座(303),所述散热座(303)内壁设置有滞留槽(304),所述滞留槽(304)与循环槽(301)顶端连接,所述滞留槽(304)内壁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散热座(303)的铜铝片组件(3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抗应力的循环式高导热硅胶帽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套主体(1),所述帽套主体(1)内部设置有空心槽(4),所述空心槽(4)内部设置有定位结构(2),所述帽套主体(1)外表面安装有循环散热组件(3);所述定位结构(2)包括连接在空心槽(4)内壁顶端的弹性柱(201),所述弹性柱(201)底端连接有弧形垫(202),所述弧形垫(202)底端连接有PE绝缘片(203),所述空心槽(4)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弹簧垫(204),所述循环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帽套主体(1)内部的循环槽(301),所述循环槽(301)内壁通过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槽(302)与空心槽(4)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槽(302)内壁设置有导热片(306),所述帽套主体(1)顶端安装有散热座(303),所述散热座(303)内壁设置有滞留槽(304),所述滞留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博特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