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181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氮掺杂碳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干燥;将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然后继续升温碳化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原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得到包覆均匀的正极材料,该材料的导电性好,循环性能提升明显,倍率性能好。而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
,主要涉及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保等特点,从最初的3C类领域逐渐扩展到了电动汽车领域。而正极材料由于导电性和循环性差的原因,制约了其广泛的运用前景。传统的如CN104900869A公开了一种碳包覆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普通有机碳源包覆,导电性差。CN104466135A公开了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是直接加入导电聚合物,然后进行煅烧,得到碳包覆层,但是,由于其工艺的技术缺陷,导致包覆层不均匀。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原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从而得到包覆均一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该材料的导电性提高,循环性能提升明显,倍率性能好。而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原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从而得到包覆均一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该材料的导电性提高,循环性能提升明显,倍率性能好。而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用含氮量高的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湿浆料,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保温0.1~5h,三聚氰胺的氨基分别和有机酸、改性石墨烯中的羧基反应,生成含C-N键,有机酸的羧基和改性石墨烯中的羟基生成酯类的功能结构组分,功能结构组分敷在正极材料表面。然后继续升温至500~1000℃,功能结构组分碳化0.5~24h,脱去功能结构中的氧和氢,冷却后打散、过筛,得到的包覆均一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二得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氮掺杂碳层,核层为正极材料,所述氮掺杂碳层是由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碳化得到的。该壳层厚度在5nm~100nm,导电性好,功能结构组分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壳层的质量为核层质量的0.5~5%。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的改性石墨烯为接枝有-OOH,-OH官能团的石墨烯,改性石墨烯能够与有机酸和三聚氰胺反应。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的有机酸为含-COOH的有机物,从而能够和三聚氰胺和改性石墨烯加热反应,生成功能结构组分。并且-COOH官能团的个数为1~5,碳原子数为2~20。优选的,有机酸为柠檬酸、硬脂酸、乙二酸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的溶剂为水、乙醇、丙酮、异丙醇、正丁醇、四氢呋喃和甲基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湿浆料的固含量为10~50%。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正极为三元材料、富锂材料、镍锰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中至少一种,D50为8~18微米。优选的,三元材料分子通式为LiNi1-x-yCoxMyO2,其中M=Mn,Al;x+y<0.6。优选的,所述的富锂材料分子通式为xLi2MnO3.(1-x)LiMO2,其中M=Co,Ni0.5Mn0.5,Cr,Ni1/3Co1/3Mn1/3。优选的,所述的镍锰酸锂材料分子通式为LiNi0.5Mn1.5O4。优选的,所述的锰酸锂分子通式为LiMn2O4。优选的,所述的磷酸铁锂材料分子通式为LiFePO4。优选的,所述的磷酸锰锂材料分子通式为LiMnPO4。优选的,所述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分子通式为LiMnxFe1-xPO4(0.6≤x≤1)。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所述的干燥的温度60~200℃。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一中,有机酸、改性石墨烯、三聚氰胺和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5~10):(0.1~1):(5~10):100。作为本专利技术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步骤二所述回转炉的转速为0.1rpm~1000rpm;所述惰性气氛包括氦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氮掺杂碳层,核层为正极材料,其中氮掺杂碳层是由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碳化得到的。三聚氰胺、有机酸和改性石墨烯原位反应生成的N-C功能组分碳化得到的壳层具有导电性好,在正极材料表面铺展性好的优点,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优异,能够更好的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此外,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制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称取150g三聚氰胺,200g柠檬酸作为有机酸,0.5g改性石墨烯粉末,2000g乙醇作溶剂,在小型搅拌器上混匀,然后再称取1000gD50=15μm磷酸铁锂,倒入搅拌罐中,搅拌均匀后,转移放入80℃烘箱中干燥。其中,改性石墨烯为接枝有-OOH,-OH官能团的石墨烯。步骤二,烘干后研磨,过325目筛,粉体转放入到回转炉腔体中,回转炉的转速为800rpm,通入N2保护,加热至300℃,保温3h,三聚氰胺的氨基分别和有机酸、改性石墨烯中的羧基反应,生成含C-N键,有机酸的羧基和改性石墨烯中的羟基生成酯类的功能结构组分,然后继续升温至800℃碳化4h。待样品冷却后,取出样品,研磨,过325目筛网,得到多孔的氮掺杂碳包覆石墨的石墨改性材料。步骤二得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核层为磷酸铁锂,壳层为多孔氮掺杂碳层,多孔氮掺杂碳层是由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碳化得到的。壳层的质量为核层质量的0.7%,壳层厚度在5nm~100nm。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称取250g三聚氰胺,250g柠檬酸作为有机酸,8g改性石墨烯粉末,2000g乙醇作溶剂,在小型搅拌器上混匀,然后再称取1000gD50=8μmNCM(镍钴锰酸锂),倒入搅拌罐中,搅拌均匀后,转移放入100℃烘箱中干燥。其中,改性石墨烯为接枝有-OOH,-OH官能团的石墨烯。步骤二,烘干后研磨,过325目筛,粉体转放入到回转炉腔体中,回转炉的转速为600rpm,通入氩气保护,加热至400℃,保温4h,三聚氰胺的氨基分别和有机酸、改性石墨烯中的羧基反应,生成含C-N键,有机酸的羧基和改性石墨烯中的羟基生成酯类的功能结构组分,然后继续升温至900℃碳化5h。待样品冷却后,取出样品,研磨,过325目筛网,得到多孔的氮掺杂碳包覆石墨的石墨改性材料。步骤二得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湿浆料,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保温0.1~5h,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功能结构组分,功能结构组分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然后继续升温至500~1000℃,碳化0.5~24h,冷却后打散、过筛,得到包覆均一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三聚氰胺为氮源,有机酸为碳源,改性石墨烯为导电桥梁,将三聚氰胺、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在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湿浆料,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混合好的干燥物料研磨过筛,然后将物料转移至回转炉中,通入惰性气氛,加热至100~500℃,保温0.1~5h,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功能结构组分,功能结构组分均匀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然后继续升温至500~1000℃,碳化0.5~24h,冷却后打散、过筛,得到包覆均一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得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氮掺杂碳层,核层为正极材料,所述氮掺杂碳层是由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改性石墨烯反应后原位生成的功能结构组分碳化得到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壳层的质量为核层质量的0.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碳包覆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改性石墨烯为接枝有-OOH,-OH官能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飞宇谌芳园贺艳兵何中林王鹏武洪彬李宝华程光春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