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74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阻尼器端盖、阻尼器缸体、活塞头端盖、活塞头套筒、浮动活塞、弹簧支架、螺旋弹簧及励磁线圈等组成。活塞头左右端盖轴向均匀加工有三个腰型通孔,可作为磁流变液的液流通道。浮动活塞与阻尼器右端盖通过螺旋弹簧连接。当励磁线圈通入电流时,活塞头可在阻尼器缸体内进行往复运动,由于螺旋弹簧的作用,可使浮动活塞工作位置保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内,从而使活塞头工作区域保持不变,使得阻尼器输出连续稳定可控的阻尼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的结构,进一步增加了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稳定性,特别适用于铁路、交通等行业减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用来控制系统器件产生的振动,满足各类设备对不同工况及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各种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及工作可靠性,是减振系统中的核心单元。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在活塞头绕线槽内缠绕励磁线圈,阻尼间隙内大部分磁场均平行于磁流变液通道。另外,浮动活塞置于缸筒内部,浮动活塞与端盖之间的缓冲区充满氮气。目前所设计的单线圈型磁流变阻尼器有效工作阻尼间隙大多为单一圆环形液流阻尼间隙,通过在相同输入电流下,尽可能在磁流变液饱和范围内提高有效阻尼间隙内的磁感应强度的方法提高阻尼力,但是由于活塞头往复运动,会使缓冲区内的氮气温度升高,从而使缓冲区域变大,导致活塞头的工作区域变小,阻尼力减小并且输出的阻尼力不稳定。基于此,设计一种结构相对紧凑、输出阻尼力大、活塞头工作有效区域不变的磁流变阻尼器,是进一步拓宽磁流变阻尼器工业应用的前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及满足磁流变阻尼器实际使用需求,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耳(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左端盖(5)、活塞头套筒(6)、活塞头右端盖(7)、浮动活塞(8)、阻尼器右端盖(9)、右吊耳(10)、弹簧右部支架(11)、螺旋弹簧(12)、弹簧左部支架(13)、紧固螺母(14)及励磁线圈(15);左吊耳(1)右端中间加工有内螺纹孔;活塞杆(2)加工成阶梯状,其左端外圆周表面加工有外螺纹;左吊耳(1)右端和活塞杆(2)左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螺旋弹簧浮动活塞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耳(1)、活塞杆(2)、阻尼器左端盖(3)、阻尼器缸体(4)、活塞头左端盖(5)、活塞头套筒(6)、活塞头右端盖(7)、浮动活塞(8)、阻尼器右端盖(9)、右吊耳(10)、弹簧右部支架(11)、螺旋弹簧(12)、弹簧左部支架(13)、紧固螺母(14)及励磁线圈(15);左吊耳(1)右端中间加工有内螺纹孔;活塞杆(2)加工成阶梯状,其左端外圆周表面加工有外螺纹;左吊耳(1)右端和活塞杆(2)左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3)与阻尼器缸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3)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与阻尼器左端盖(3)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头左端盖(5)加工有中心通孔,其中心通孔内表面与活塞杆(2)右端外表面间隙配合;活塞头左端盖(5)左侧通过活塞杆(2)右侧台肩进行轴向定位;活塞头左端盖(5)右侧与活塞头右端盖(7)左侧过盈配合;活塞头套筒(6)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加工有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冯海波喻理梵钟芳李正耀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