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ptamer/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实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现场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发生,这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致病菌主要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因此,建立一种现场快速、准确、便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和关键技术。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培养法、电阻电导测定法、细菌直接计数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方法、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等。但是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不仅样品前处理复杂,而且耗时费力、成本过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不高,只能作为疑似样品的确证方法,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督查现场检测的需求。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DNA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等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筛选得到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测定适配体与靶标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拟合解离常数曲线;并合成与适配体对应的互补寡核苷酸单链;步骤二、利用高温共沉淀法,获得ARe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微粒;步骤三、利用配体交换法在UCNPs表面修饰氨基,获得氨基修饰的UCNPs,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2‑4次;步骤四、利用EDC/Sulfo‑NHS作为偶联剂,先活化致病菌适配体的羧基端30‑60 min,再加入适量氨基修饰的UCNPs,室温搅拌16‑24 h;离心、洗涤得到Aptamer‑UCNPs纳米探针;采用相同的方法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筛选得到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测定适配体与靶标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拟合解离常数曲线;并合成与适配体对应的互补寡核苷酸单链;步骤二、利用高温共沉淀法,获得ARe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微粒;步骤三、利用配体交换法在UCNPs表面修饰氨基,获得氨基修饰的UCNPs,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2-4次;步骤四、利用EDC/Sulfo-NHS作为偶联剂,先活化致病菌适配体的羧基端30-60min,再加入适量氨基修饰的UCNPs,室温搅拌16-24h;离心、洗涤得到Aptamer-UCNPs纳米探针;采用相同的方法将与适配体对应的互补寡核苷酸单链与AF546荧光染料进行共价偶联得到AF546-cDNA;步骤五、将一定量Aptamer-UCNPs纳米探针和AF546-cDNA加入到1-3mL杂交缓冲液中,室温搅拌20-60min,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获得AF546-cDNA/Aptamer-UCNPs纳米复合物;使用980nm便携式半导体激光器激发纳米复合物溶液,利用普通数码相机拍照记录纳米复合物荧光发光图片;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纳米复合物荧光光谱,分别积分计算510-560nm、640-680nm波段的荧光强度G510-560和R640-680,得到两个波段的荧光强度比值GRR=G510-560/R640-6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利用whole-bacteriaSELEX技术筛选得到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高温共沉淀法,将1.0mmolReCl3·6H2O加入到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油酸、十八烯反应体系中,反应体系抽真空并加热至140-160℃保温40-90min;反应体系冷却至25-50℃,加入溶解于甲醇中的NH4F、AOH(A:Li/Na)溶液,室温搅拌反应30-120min;反应体系加热至80-120℃,通大气流量的惰性气体(Ar、N2)排甲醇20-4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樟森,钱沁清,张建华,孙爱静,张衡,方剑,张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