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03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排汽通道内,包括上部支撑杆和底撑机构,底撑机构包括底撑杆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底撑机构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十字交叉状,所述上部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十字交叉状底撑机构的交叉点固定连接,底撑机构各底撑杆的端部分别与低压外缸的外端板、中间撑板和内撑板固定连接,上部支撑杆对所述轴承座形成竖向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轴承座的动刚度,降低轴承座的振动振幅,保证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轮机是火力发电的关键设备,在汽轮机机组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低压外缸内轴承座盖振动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振动程度易受真空、负荷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导致振动幅值出现超过50μm的情况。目前根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大规模的电厂需对现运行老机组进行提效改造工作。受电厂原系统布置限制,改造涉及范围通常为通流以及内缸静子部件,需要在不更换低压外缸的前提下,实现现场可操作且不影响低压内外缸装配关系的加固方案,从而改善低压外缸轴承座振动问题是机组低压缸精益检修的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轴承座的动刚度,降低轴承座的振动振幅,保证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排汽通道内,包括上部支撑杆和底撑机构,底撑机构包括底撑杆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底撑机构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排汽通道(2)内,包括上部支撑杆(3)和底撑机构,底撑机构包括底撑杆(4)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底撑机构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十字交叉状,所述上部支撑杆(3)的顶端与所述轴承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十字交叉状底撑机构的交叉点固定连接,底撑机构各底撑杆(4)的端部分别与低压外缸的外端板(5)、中间撑板(6)和内撑板(7)固定连接,上部支撑杆(3)对所述轴承座(1)形成竖向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排汽通道(2)内,包括上部支撑杆(3)和底撑机构,底撑机构包括底撑杆(4)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底撑机构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十字交叉状,所述上部支撑杆(3)的顶端与所述轴承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十字交叉状底撑机构的交叉点固定连接,底撑机构各底撑杆(4)的端部分别与低压外缸的外端板(5)、中间撑板(6)和内撑板(7)固定连接,上部支撑杆(3)对所述轴承座(1)形成竖向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7)上具有连接法兰板(8),连接法兰板(8)与外端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原撑杆(9),十字交叉状底撑机构的端部一(10)与原撑杆(9)和外端板(5)之间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端部二(11)与原撑杆(9)和连接法兰板(8)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端部三(12)与外端板(5)和中间撑板(6)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端部四(13)与中间撑板(6)和内撑板(7)的连接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汽轮机低压外缸轴承座抗振性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排汽通道(2)内的加强撑杆组,每组加强撑杆组包括一根短撑(14)和一个长撑(15),所述短撑(14)的两端分别与低压外缸的外端板(5)和侧端板(16)焊接固定,所述长撑(15)的一端与外端板(5)和侧端板(16)的连接处焊接固定、另端与连接法兰板(8)和原撑杆(9)的连接处焊接固定,在轴承座(1)左边和右边的排汽通道(2)内均设置所述加强撑杆组。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旗黄果张晓东章艳刘金芳倪长辉高展羽候明军魏优王顺德陈铁宁陈贝贝陈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