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927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包括左模块化单元和右模块化单元,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之间设置现浇带,通过所述现浇带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进行锚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预应力的方式连接左、右模块化单元,能够有效防止连接节点处出现裂缝,连接更为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模块化建筑将尺寸适宜运输的集成建筑模块在工厂进行生产,并对模块内部进行建筑设备安装并装修形成初级产品,之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完成安装工作,最终成为建筑整体。模块化建筑的优势在于:建造周期短;工厂可控环境下质量有保证;规模效益显著;受气候条件影响小;模块隔音、保温、防火性能优良;优化建材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可拆卸并能够重复利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模块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先将模块化单元吊装到目标位置再进行拼装,目前国内拼装多采用叠合楼板进行横向连接,然后再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国外多采用抗剪螺栓及型钢剪力架进行节点连接。采用抗剪螺栓及型钢剪力架进行节点连接的方法其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而采用叠合楼板再浇筑混凝土的连接方法,后浇混凝土容易收缩开裂,进而影响整体建筑结构的观感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采用预应力的方式连接左、右模块化单元,能够有效防止连接节点处出现裂缝,连接更为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包括左模块化单元和右模块化单元,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之间设置现浇带,通过所述现浇带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进行锚固。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楼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锚具的若干个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之间以一定角度呈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之间的角度为120°﹣180°。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化单元还包括预制柱、预制梁,所述预制柱分别与所述预制楼板、预制梁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为矩形凹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如前所述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别把所述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等组装成模块化单元,将左、右模块化单元分别吊装至目标位置;步骤二、在左、右模块化单元预制楼板之间吊置模板,并用螺栓紧固连接;步骤三、把预应力钢筋放置在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内,在所述钢筋槽与现浇带连接处注入混凝土,并在所述钢筋槽的两端留置所述安装槽;步骤四、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预应力钢筋两端的安装槽内安装锚具,并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筋;步骤五、待预应力钢筋张拉到预定控制应力后,用锚具将张拉端预应力钢筋锚固;步骤六、在安装槽内注入混凝土,即完成两个左右相邻的模块化单元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之间设置现浇带,通过所述现浇带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进行锚固;从而在进行模块化建筑的左、右模块化单元的连接安装时,首先将左、右模块化单元分别吊装至目标位置;再把预应力钢筋放置在所述钢筋槽内,并在钢筋槽与现浇带处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预应力钢筋顶部安装锚具,并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筋;待张拉到预定控制应力后,用锚具将张拉端预应力钢筋锚固;从而在模块化建筑单元进行横向连接后能够有效防止连接节点处出现裂缝,使节点连接更为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其中,1、左模块化单元,11、预制楼板,111、钢筋槽,112、预应力钢筋,113、锚具,114、安装槽,12、预制柱,13、预制梁,2、右模块化单元,3、现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包括左模块化单元1和右模块化单元2,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2之间设置现浇带3,通过所述现浇带3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右模块化单元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11,所述预制楼板11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111,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111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111内设有预应力钢筋112,所述预应力钢筋112贯穿左、右预制楼板11的两个对应钢筋槽111,且所述预应力钢筋112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111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113进行锚固;通过在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2之间设置现浇带3,通过所述现浇带3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右模块化单元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11,所述预制楼板11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111,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111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111内设有预应力钢筋112,所述预应力钢筋112贯穿左、右预制楼板11的两个对应钢筋槽111,且所述预应力钢筋112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111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113进行锚固;从而在进行模块化建筑的左、右模块化单元的连接安装时,首先将左、右模块化单元分别吊装至目标位置;再把预应力钢筋112放置在所述钢筋槽111内,并在钢筋槽111与现浇带3处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预应力钢筋112顶部安装锚具113,并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钢筋112;待张拉到预定控制应力后,用锚具113将张拉端预应力钢筋112锚固;从而在模块化建筑单元进行横向连接后能够有效防止连接节点处出现裂缝,使节点连接更为安全可靠。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1,所述预制楼板1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锚具113的若干个安装槽1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2,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右模块化单元2之间以一定角度呈对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右模块化单元2之间的角度为120°﹣180°。通过设计所述左模块化单元1与右模块化单元2之间以一定角度呈对称设置,以适应实际建造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提高所述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的适用范围。优选地,所述模块化单元还包括预制柱12、预制梁13,所述预制柱12分别与所述预制楼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块化单元和右模块化单元,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之间设置现浇带,通过所述现浇带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进行锚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块化单元和右模块化单元,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所述右模块化单元之间设置现浇带,通过所述现浇带使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模块化单元包括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若干个钢筋槽,左预制楼板与右预制楼板上的钢筋槽一一对应,所述钢筋槽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左、右预制楼板的两个对应钢筋槽,且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伸出所述钢筋槽并通过预应力钢筋专用锚具进行锚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锚具的若干个安装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之间以一定角度呈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单元横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块化单元与右模块化单元之间的角度为120°﹣18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可怡张季超童华炜简伟通张岩彭超恒胡颖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