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82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前轮、油簧减震器、方向柱、把管、车架、后轮、锂电池、座位支架、座椅、转把和载物框,前轮与油簧减震器的底端转动连接,油簧减震器的顶端与方向柱固定,方向柱与把管的底端固定,车架的一端与把管的中部转动连接,把管的顶端一侧安装转把;把管顶端另一侧安装载物框;车架另一端底面转动安装后轮,车架另一端的顶面安装座位支架,座位支架与车架之间固定安装锂电池;座位支架与座椅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可前后移动靠背座椅,体验出人体工程学,舒适度大大提高,装置各部件通过控制器控制工作,极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本设备。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wheel, an oil spring shock absorber, a directional column, a handle, a frame, a rear wheel, a lithium battery, a seat bracket, a seat, a handlebar and a load frame, a front wheel rotates and connects with the bottom of the oil spring shock absorber, a top of the oil spring shock absorber is fixed with the directional column, and a bottom of the handle pipe. Fixed, one end of the frame and the middle of the handle pipe rotate connection, the top side of the pipe to install a handlebar; the top side of the pipe to install a load box; the other end of the frame to rotate the bottom of the rear wheel installa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frame to install seat brackets, seat brackets and lithium batteries fixed between the seat bracket and the frame; seat brackets and seat sliding Connec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user can move the backrest seat forward and backward, experience the ergonomics, greatly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control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device through the controller, thus greatly facilitating the user to use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具,具体是一种智能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便捷、环保、便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电动车进行代步,大多电动车设计时只考虑外观漂亮时尚,但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车辆使用时的舒适度,从人体工程学考虑设计,一般的电动车开几公里后整个人都不舒服了,而且车辆上很少设计有转向灯和GPS定位器等部件,使用电动车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驾驶经验,很少能想起转弯时需要打开转向灯,且现在的电动车盗窃现象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前轮、油簧减震器、方向柱、把管、触点开关、车架、支撑脚、后轮、手机放置槽、弹簧减震器、锂电池、座位支架、转动把手、座椅、海绵垫、转向灯、转把、智能灯、载物框和摄像头,所述前轮通过轴承与油簧减震器的底端转动连接,油簧减震器的顶端与方向柱固定连接,方向柱与把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把管的中部转动连接,把管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转把;所述把管底端内侧与车架对应的位置上安装触点开关,车架内部安装控制器,车架的两侧安装转向灯;所述把管的顶端另一侧固定安装载物框,载物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载物框和车架之间位于把管上固定安装有智能灯,智能灯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车架内部固定安装有GPS传感器;所述车架另一端底面转动安装后轮,车架与后轮之间位于车架上铰接支撑脚,车架与后轮之间固定安装弹簧减震器,所述车架另一端的顶面固定安装座位支架,座位支架与车架之间固定安装锂电池,座位支架的上固定安装手机放置槽;所述座位支架的顶面开设滑槽,座位支架通过滑块结构与座椅滑动连接,座椅沿着座位支架前后滑动,座椅通过转动把手与座位支架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点开关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转向灯单向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车架内部安装数模转换器和GPRS数据器,控制器与数模转换器单向电连接,数模转换器和GPRS数据器单向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智能灯单向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GPS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GPRS数据器单向电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机放置槽内安装手机充电用充电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座椅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层海绵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前后移动靠背座椅,体验出人体工程学,舒适度大大提高,装置各部件通过控制器控制工作,控制器连接各部分信号输入装置,极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本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智能电动车中什么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前轮1、油簧减震器2、方向柱3、把管4、触点开关5、车架6、支撑脚7、后轮8、手机放置槽9、弹簧减震器10、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转动把手13、座椅14、海绵垫15、转向灯16、转把17、智能灯18、摄像头19、载物框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前轮1、油簧减震器2、方向柱3、把管4、触点开关5、车架6、支撑脚7、后轮8、手机放置槽9、弹簧减震器10、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转动把手13、座椅14、海绵垫15、转向灯16、转把17、智能灯18、摄像头19和载物框20,所述前轮1通过轴承与油簧减震器2的底端转动连接,油簧减震器2的顶端与方向柱3固定连接,方向柱3与把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把管4的中部转动连接,把管4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转把17,用于掌握电动车行驶时的前进方向;所述把管4底端内侧与车架6对应的位置上安装触点开关5,车架6内部安装控制器,车架6的两侧安装转向灯16,触点开关5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转向灯16单向电连接,当使用者通过转把17进行转向时,把管4随转把17转动而转动,当把管4底端的触点开关5与车架6上安装的触点开关5闭合时,触点开关5将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对应的转向灯16亮起,避免使用者转弯时忘记开转向灯出交通事故;所述把管4另一侧中间固定安装载物框20,载物框20上方位于转把17之间安装摄像头19,摄像头19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车架6内部安装数模转换器和GPRS数据器,控制器与数模转换器单向电连接,数模转换器和GPRS数据器单向电连接,摄像头19工作时将拍摄的画面以电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数模转换器将接受到的电信号转化成视频通过GPRS数据器传输给使用者的移动终端;所述载物框20和摄像头19之间位于把管4上固定安装有智能灯18,智能灯18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智能灯18单向电连接,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周围光线较暗时,光电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输电信号,控制器接受信号后控制智能灯18亮起;所述车架6内部固定安装有GPS传感器,GPS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向电连接,控制器与GPRS数据器单向电连接,使用时GPS传感器对智能车进行定位,然后GPS传感器将定位到的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受的信号通过GPRS数据器与使用者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车架6另一端底面转动安装后轮8,车架6与后轮8之间位于车架6上铰接支撑脚7,车架6与后轮8之间固定安装弹簧减震器10,所述车架6另一端的顶面固定安装座位支架12,座位支架12与车架6之间固定安装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的上固定安装手机放置槽9,手机放置槽9内安装手机充电用充电头,使用者将手机放置在手机充电槽9内一边行驶一边可以对手机进行充电;所述座位支架12的顶面开设滑槽,座位支架12通过滑块结构与座椅14滑动连接,座椅14沿着座位支架12前后滑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调节进行调节座椅14的位置,座椅14通过转动把手13与座位支架12固定;所述座椅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层海绵垫1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前轮(1)、油簧减震器(2)、方向柱(3)、把管(4)、触点开关(5)、车架(6)、支撑脚(7)、后轮(8)、手机放置槽(9)、弹簧减震器(10)、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转动把手(13)、座椅(14)、海绵垫(15)、转向灯(16)、转把(17)、智能灯(18)、摄像头(19)和载物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通过轴承与油簧减震器(2)的底端转动连接,油簧减震器(2)的顶端与方向柱(3)固定连接,方向柱(3)与把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把管(4)的中部转动连接,把管(4)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转把(17);所述把管(4)底端内侧与车架(6)对应的位置上安装触点开关(5),车架(6)内部安装控制器,车架(6)的两侧安装转向灯(16);所述把管(4)另一侧中间固定安装载物框(20),载物框(20)上方位于转把(17)之间安装摄像头(19);所述载物框(20)和摄像头(19)之间位于把管(4)上固定安装有智能灯(18),智能灯(18)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车架(6)内部固定安装有GPS传感器;所述车架(6)另一端底面转动安装后轮(8),车架(6)与后轮(8)之间位于车架(6)上铰接支撑脚(7),车架(6)与后轮(8)之间固定安装弹簧减震器(10),所述车架(6)另一端的顶面固定安装座位支架(12),座位支架(12)与车架(6)之间固定安装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的上固定安装手机放置槽(9);所述座位支架(12)的顶面开设滑槽,座位支架(12)通过滑块结构与座椅(14)滑动连接,座椅(14)沿着座位支架(12)前后滑动,座椅(14)通过转动把手(13)与座位支架(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动车,包括前轮(1)、油簧减震器(2)、方向柱(3)、把管(4)、触点开关(5)、车架(6)、支撑脚(7)、后轮(8)、手机放置槽(9)、弹簧减震器(10)、锂电池(11)、座位支架(12)、转动把手(13)、座椅(14)、海绵垫(15)、转向灯(16)、转把(17)、智能灯(18)、摄像头(19)和载物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1)通过轴承与油簧减震器(2)的底端转动连接,油簧减震器(2)的顶端与方向柱(3)固定连接,方向柱(3)与把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把管(4)的中部转动连接,把管(4)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转把(17);所述把管(4)底端内侧与车架(6)对应的位置上安装触点开关(5),车架(6)内部安装控制器,车架(6)的两侧安装转向灯(16);所述把管(4)另一侧中间固定安装载物框(20),载物框(20)上方位于转把(17)之间安装摄像头(19);所述载物框(20)和摄像头(19)之间位于把管(4)上固定安装有智能灯(18),智能灯(18)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车架(6)内部固定安装有GPS传感器;所述车架(6)另一端底面转动安装后轮(8),车架(6)与后轮(8)之间位于车架(6)上铰接支撑脚(7),车架(6)与后轮(8)之间固定安装弹簧减震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行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