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隆祺专利>正文

多层式伞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7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伞架包含:一伞杆、一上巢、一下巢、多个主伞骨及多个支撑骨,组成一可展开、收合的架构,其中主伞骨由模块化的多个连杆以枢接座组接成一长杆体,长杆体一端结合端套与主巢枢接,各枢接座上分别枢接一撑杆,而于最上侧的撑杆与上巢之间及其余各撑杆上覆设多层式伞布,并且在上述枢接座外缘设有一顶撑凸块,端套一端缘设有一挡止凸块;由此,当伞具展开时,各层伞布间分别形成一通风口,而具有较佳的通风及防风效果,并且制作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尤指一种可提升通风及防风效果的多 层式伞具结构。
技术介绍
阳伞具主要包含一伞架及一可遮蔽阳光的伞布,该伞架在一伞杆上枢 设多个活动式的伞骨所构成的可展开、收合架构,而覆设于伞骨上的 伞布可在伞具展开后,形成一 阻隔面以遮蔽强烈的阳光。然而,由于遮阳伞具主要用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人身上,因此 其伞布大都由单层式的不透光布体所制成,也因伞布为达到不透光的 目的,组织较为细密,致使其透气性较差,因此,使用时伞内的空气 无法有效的对流,再加上阳光照射伞布所积聚的高温,因而在伞内形 成一闷热不通风的状态,从而易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感,此外,因为 其伞布不具通风效果,因此当遭遇强风吹袭时,其伞面易因风力作用而发生逆向翻折,另外若插置于地上或伞座上使用,则易因强风吹袭 而发生倾倒的情形。总之, 一般伞具结构的通风性不佳,遭遇强风吹袭时易造成伞面 翻折及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多层式伞 布间具有通风口,因而使用遮阳时伞内的空气可有效对流,避免造成 闷热不通风状态,从而具有较佳的使用舒适性。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主伞骨及 支撑骨由模块化构件所组成,从而使制作成本降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多层式伞 布间具有通风口 ,且主伞骨的端套设有防止撑杆及伞布逆向翻折的挡 止凸块,因而可有效避免发生伞面逆向翻折及伞具被强风吹倒的情形, 从而实现实用性提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伞架包含 一伞杆、 一上巢、 一下巢、多个主伞骨及多个支撑骨,组 成一可展开、收合的架构,主伞骨由多个连杆以枢接座组接成一长杆 体,长杆体两端各结合一端套, 一端的端套与主巢枢接,各枢接座上 分别枢接一两端结合端套的撑杆,撑杆靠近枢接端处套设一扣系套体, 而在最上侧的撑杆与上巢之间及其余各撑杆上覆设多层式伞布,支撑 骨两端各结合一端套, 一端的端套与下巢枢接,另一端的端套配合枢 接座与主伞骨枢接,并且上述主伞骨枢接座外缘^i殳有一顶撑凸块,端 套一端缘设有一挡止凸块,而在伞具展开时,利用该顶撑凸块限制撑 杆下垂的角度,使各层伞布间分别形成一通风口,促进伞内空气对流, 并通过该挡止凸块防止撑杆及伞布逆向翻折。根据本技术的多层式伞具结构,可获得下述有益效果 1、多层式伞布的各层间具有通风口,因而使用遮阳时伞内的空气 可与外界有效对流,避免伞内产生闷热不通风的情形,而具有较佳的使用舒适性。2、 主伞骨及支撑骨由模块化构件所组成,因而制作简便,制作成 本降低。3、 多层式伞布的各层间具有通风口,且主伞骨的各撑杆具有活动枢摆特性,主伞骨的端套设有防止撑杆逆向翻折的挡止凸块,因而可 提高伞具的通风对流效果,减少强风对伞具的影响,提升伞具的防风 能力,有效避免伞面逆向翻折及伞具被强风吹倒的情形,从而提供一 种极具实用价值的伞具设计。4、 多层式伞布的各层可设置不同颜色、图案,从而提升伞具的外 观美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 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对流散热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f吏用时的防风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防止伞面逆向翻折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1伞架10伞杆11定位孔20上巢30下巢40主伞骨41连杆42^区才妻座421顶撑凸块43端套431挡止凸块44撑杆45扣系套体 50 支撑骨51 端套 52 枢接座2 多层式伞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的本技术立体透视图、图2的本技术外观立体图、 图3的本技术平面示意图及图4的本技术局部立体分解图所 示,本技术的多层式伞具的伞架1包含 一伞杆IO、 一上巢20、 一下巢30、多个主伞骨40及多个支撑骨50,形成一可展开、收合的 架构,其中伞杆IO上设有多个定位孔11,上巢20固结在伞杆IO上端, 下巢30活动滑套在伞杆10外缘,主伞骨40由模块化的多个连杆41 通过枢接座42组接成一长杆体,长杆体两端各结合一端套43, —端的 端套43与主巢20枢接,各枢接座42上分别枢接一两端结合端套43 的撑杆44,且撑杆44靠近枢接端套侧设一具有夹缝的扣系套体45, 而在最上侧撑杆44自由端的端套43与上巢20之间及其余各撑杆44 自由端的端套43与扣系套体45之间覆设固定多层式伞布2,并且上述 枢接座42外缘设有一顶撑凸块421,端套43 —端缘设有一挡止凸块 431,支撑骨50两端各结合一端套51, 一端的端套51与下巢30枢接, 另一端的端套51配合枢接座52与主伞骨40中^a枢接。当伞具展开时,下巢30往上滑动至预定位置,通过定位组件插置 于伞杆10的定位孔11卡掣予以固定,而使支撑骨50将主伞骨40及 多层式伞布2往外撑张展开,使多层式伞布2在展开的主伞骨40撑持 下绷紧,并通过主伞骨40枢接座42的顶撑凸块421限制撑杆44下垂的角度,使多层式伞布2的各层间分别形成一通风口,从而通过该通风口促进伞内空气如图5所示对流散热,避免伞内闷热不通风。再者,当伞具遭遇强风吹袭时,如图6及图7所示,可通过多层 式伞布2各层间的通风口 ,配合主伞骨40各撑杆44活动枢摆的特性, 形成较大的通风口供气流快速畅顺流通,大大地减少风力对伞具的影 响,有效减少伞具因强风吹袭而倾倒,并通过主伞骨40端套43的挡 止凸块431阻挡防止撑杆44及伞布2产生逆向翻折。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知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 其多层式伞布2的各层间具有通风口,因而使用遮阳时伞内的空 气可与外界有效对流,避免伞内产生闷热不通风的情形,而具有较佳 的使用舒适性。2. 其主伞骨40及支撑骨50由模块化构件所组成,因而制作简便, 制作成本降低。3. 其多层式伞布2的各层间具有通风口 ,且主伞骨40的各撑杆44 具有活动枢摆特性,主伞骨40的端套43设有防止撑杆44逆向翻折的 挡止凸块431,因而可提高伞具的通风对流效果,减少强风对伞具的影 响,提升伞具的防风能力,有效避免伞面逆向翻折及伞具被强风吹倒 的情形,从而提供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伞具设计。4. 其多层式伞布2的各层可设置不同颜色、图案,从而提升伞具的 外观美感。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已经实现突破性结构,是具有改良的 创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实用性与进步性,且本技术未 见之于任何刊物。但是上述内容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其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但凡根据本技术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伞架包含一伞杆、一上巢、一下巢、多个主伞骨及多个支撑骨,组成一可展开、收合的架构,其中,上巢固结在伞杆上端,下巢活动滑套在伞杆外缘,其特征在于主伞骨由多个连杆以枢接座组接成一长杆体,长杆体一端结合端套与主巢枢接,各枢接座上分别枢接一两端结合端套的撑杆,而在最上端的撑杆与上巢之间及其余各撑杆上覆设多层式伞布,支撑骨两端各结合一端套,一端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式伞具结构,其伞架包含:一伞杆、一上巢、一下巢、多个主伞骨及多个支撑骨,组成一可展开、收合的架构,其中,上巢固结在伞杆上端,下巢活动滑套在伞杆外缘,其特征在于: 主伞骨由多个连杆以枢接座组接成一长杆体,长杆体一端结合端套与主巢枢接,各枢接座上分别枢接一两端结合端套的撑杆,而在最上端的撑杆与上巢之间及其余各撑杆上覆设多层式伞布,支撑骨两端各结合一端套,一端的端套与下巢枢接,另一端的端套配合枢接座与主伞骨枢接,当伞具展开时,各层伞布间分别形成一通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隆祺
申请(专利权)人:曾隆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