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65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程量少,能够同时抑制上涌浪和下涌浪的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减小调压室内涌浪的波动幅度,加快涌浪波动的衰减,以保证电站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机组的供电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具有引水道和与之相通的调压室大井,两者之间通过阻抗孔连通,所述大井内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升管,其底端与引水道连通,上端与大井连通,大井上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上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室大井与上室连接处设置溢流堰,溢流堰底部设置回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特别是大流量、长引水道、大容量的水电工程。(*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 特别是大流量、长引水道、大容量的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批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开发。由于地形 地质条件的限制,这些工程的引水道布置普遍较长。为保证电站运行安全和供 电品质,调压室的设置必不可少;特别是长引水道发电引水工程,这类工程由 于引水道超长,水流惯性大,其调压室在直径或竖井高度上通常较大,总体规 模巨大,修建难度高。根据己建在建工程情况,目前用于工程实践的调压室类型主要有简单式、 阻抗式、水室式、溢流式、差动式和气垫式等。这些调压室类型各有优势,能 够较好的适应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要求;同时也可结合其中若干型式的调 压室,设置组合型式调压室以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如带上、下室的阻抗式或 简单式调压室,带溢流堰的阻抗式或简单式调压室,带上室的差动式调压室等 等。随着今后水电工程建设难度的增加,引水道长度、断面等均会越来越大, 引用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已有的调压室型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大流量、长引水 道、大容量水电工程运行的水力稳定调节需要。而且,对于下涌浪的抑制,常 规带上室的差动式调压室的上室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只有通过调压室大井与升 管之间的差动效应或设置下室来解决,对于巨型长引水道工程而言,由于引水 道中水力惯性规模巨大,调压室大井与升管之间的差动效应可能不能完全解决 水力过渡过程组合工况下的最低安全涌浪问题,而设置下室的工程量浩大、结 构布置复杂,对于发生概率很低的水力过渡过程组合工况而言性价比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工程量少,能够同时抑制上涌浪和下涌浪的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减小调压室 内涌浪的波动幅度,加快涌浪波动的衰减,以保证电站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机 组的供电质量。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具有引水道和与 之相通的调压室大井,两者之间通过阻抗孔连通,所述大井内设有一两端开口 的升管,其底端与引水道连通,上端与大井连通,大井上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 的上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室大井与上室连接处设置溢流堰,溢流堰底部 设置回流孔。所述上室为一水平布置的引水道。所述升管的高度根据结构布置需要与上室底高程综合确定,大致与大井底 部至上室底部的高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简单的工程措施、较少的工程 投资,在上室与大井连接处增设结构型式简单的溢流堰和配套的回流孔,在典 型差动式调压室的常规差动效应基础上,新增了一种附加水力差动效应,改变 了以往上室抑制调压室上涌浪的单一功能,使得上室不仅能发挥抑制上涌浪的 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抑制下涌浪的作用,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上室的作用,形成 大井与升管之间差动、大井与上室之间差动的双重水力差动效应,进一步限制 了调压室涌浪幅度,特别是进一步改善调压室大井最低安全涌浪问题,提高了 调压室上室的功效,极大地减小了调压室内涌浪波动幅度,加快了涌浪波动衰 减,明显改善了调压室大井最低安全涌浪问题,为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和机组 供电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引水道1和竖直设计的大井2,两者之间通过 阻抗孔3连通,所述大井2内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升管7,其底端与引水道1连 通,上端与大井2连通,本例中升管7的高度与大井2底部至上室4底部的高 度大致相等,大井2上部还开有与之连通的上室4 (本例中上室为一水平布置 的洞)。设置上室4能有效降低最高涌浪水位,限制涌浪振幅,这已是被实践证 明的有效工程措施;将其和常规差动式调压室结合,充分利用差动式调压室大 井2与升管7之间的水力差动效应,能够较好的适应巨型调压室水流惯性大、 涌浪振幅高、波动衰减时间长的特点。而本实施例中的关键是在上室4与大井 2连接处增设一道溢流堰5,该溢流堰5底部设置尺寸合适的回流孔6,调压室 在发生水力涌浪过程中,大井2内的上涌浪通过上室4与大井2连接口的溢流 堰5流入上室4,由于上室4的分流作用和容积效应,降低了大井2内的上涌 浪高度;然后先前流入上室4的涌浪水体随着反射水流惯性,需要从上室4往 大井2回流,在经过溢流堰5与回流孔6时,受到溢流堰5水位涌高的阻隔, 上室4内的水体回流大井2的速度明显减缓,使上室4和大井2涌浪水面之间 形成明显水位差,得到差动效应。只要合理调整溢流堰5高度与回流孔6断面 尺寸,就可以合理控制上室4和大井2之间的差动效应,从而控制回流大井2 的上室4水体的滞后时间差。在大井2内涌浪水位下降过程中,可持续得到滞 后回流大井2的上室4水体补充,实现有效限制最低涌浪水位,减小涌浪振幅 的目的;这种新增的上室4与大井2之间差动效应,再结合典型差动室调压室 所固有的大井2和升管7之间差动效应,形成双重水力差动效应,进一步减小 了调压室内涌浪波动的幅度,加快了涌浪波动的衰减,特别是进一步改善调压 室大井最低安全涌浪问题,为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和机组供电质量提供了可靠 的保证。本实施例主要用于高水头、大流量的巨型长引水道引水发电工程。权利要求1、一种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具有引水道(1)和竖直设计的大井(2),两者之间通过阻抗孔(3)连通,所述大井(2)内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升管(7),其底端与引水道(1)连通,上端与大井(2)连通,大井(2)上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上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井(2)与上室连接处设置溢流堰(5),溢流堰(5)底部开有回流孔(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室为 一水平布置的洞。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管(7)的高度与大井(2)底部至上室(4)底部的高度大致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程量少,能够同时抑制上涌浪和下涌浪的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减小调压室内涌浪的波动幅度,加快涌浪波动的衰减,以保证电站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机组的供电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具有引水道和与之相通的调压室大井,两者之间通过阻抗孔连通,所述大井内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升管,其底端与引水道连通,上端与大井连通,大井上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上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室大井与上室连接处设置溢流堰,溢流堰底部设置回流孔。本技术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特别是大流量、长引水道、大容量的水电工程。文档编号E02B9/00GK201250399SQ200820163810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靖 侯, 吴旭敏, 洋 张, 潘益斌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差动效应调压室,具有引水道(1)和竖直设计的大井(2),两者之间通过阻抗孔(3)连通,所述大井(2)内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升管(7),其底端与引水道(1)连通,上端与大井(2)连通,大井(2)上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上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井(2)与上室连接处设置溢流堰(5),溢流堰(5)底部开有回流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靖吴旭敏潘益斌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