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框架结构生态河道堤岸的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931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生态河道堤岸的构筑方法,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框架体中空格的面积为2平方米-3平方米,在框架体空格内填充砾石、毛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然后在填充的砾石或废砼体上喷射或灌注泥浆,泥浆的厚度能够覆盖住砾石或毛石为度,泥浆上面种植植物,所种植物沿河堤坡自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于较大的植物在填充废砼体或砾石前种植。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河道堤岸上的框架体成为一个相连的整体,保证了河道堤岸的整体牢固,能有效的防止坍塌,框架体内种植植物,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能确保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成为生态河道,且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河道堤岸的构筑方法,属于河道堤岸保护

技术介绍
湖泊、河道等堤岸的牢固程度是由其构筑方式决定的。目前的河道堤岸大都是通过干砌 石、浆砌石构筑的,干砌石的石块彼此分离,互不连接,抗冲刷能力差,易发生枬塌。浆砌 石虽然较为牢固,投资大,因不透水,堤岸没有植被,隔绝了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交 换,使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明显缺乏生态效益。另外还有用混凝土结构的,不但成本高,反 而破坏生态环境。中国专利CN1263368C公开了一种《用芦苇恢复退化河岸的工程化方法》,将戸苇成苗移 植到要恢复重建的河岸区,根据河道级别,移植芦苇群落时采取不同的工程化方法,在能防 止河岸侵蚀的同时,成为动植物及微生物能够生存的多孔隙河岸。该专利技术虽能在一定程 度上防护河岸,但是河道堤岸的牢固程度仍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河道堤岸构筑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牢固、利于环境 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是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框架体中空格的面积为2平方米--3平方 米,在框架体空格内填充砾石、毛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然后在填充的砾石或废砼体上喷射或 灌注泥浆,泥浆的厚度能够覆盖住砾石或毛石为度,泥浆上面种植植物,所种植物沿河堤坡 自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于较大的植物(如灌木和乔木)在填 充废砼体或砾石前种植。填充的砾石或毛石的粒径为8cm~12Cm。框架体采用干砌石或浆砌石构筑。泥浆由土和水按质量比l: 1.4-1.6的比例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使河道堤岸上的框架体成为一个相连的整体,保证了河道堤岸的整体牢固,能有 效的防止坍塌,框架体内种植植物,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能确保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 交换,成为生态河道,且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筑的生态河道堤岸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河道堤岸的框架体形状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河道堤岸的框架体形状示意图。图中1、框架体,2、砾石或毛石,3、树木,4、泥浆层,5、植物,6、空格。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态河道堤岸的构筑方法是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1,框架体1是图2所示的方形,框架体1采用条石构筑,通过水泥砂浆砌成, 一部分在土表下,以增加牢固度。框架体1中的空格6的面积可根据堤岸大小选择为2平方米一3 平方米。在框架体L的空格6中挖出种植较大株植物如树木3的坑,再在其周围填充铺设一 层粒径为8c『12cm的砾石或毛石2。然后再喷射或灌注泥浆层4,泥浆层4的厚度以覆盖住 砾石或毛石2为度。泥浆由土和水按质量比l: 1.4-1.6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泥浆层上面种植 植物5。所种植物沿河堤坡由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如垂柳、柽柳等)、挺水植物(如香 蒲、芦苇)和沉水植物(如苦苔、金鱼藻),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实施例2与实施例l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框架体l采用浆砌石构筑,通过水泥砂浆将形状不规 则的毛石砌筑成石墙,构筑后框架体1的空格形状是图3所示的菱形。框架体1的空格形状 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的框架体1的空格内填充砾石和毛石的混合物。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是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框架体中空格的面积为2平方米--3平方米,在框架体空格内填充砾石、毛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然后在填充的砾石或废砼体上喷射或灌注泥浆,泥浆的厚度能够覆盖住砾石或毛石为度,泥浆上面种植植物,所种植物沿河堤坡自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于较大的植物在填充废砼体或砾石前种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体采用干 砌石或浆砌石构筑。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泥浆由土和水 按质量比l: 1.4-1.6的比例混合而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框架体中空格的面积为2平方米-3平方米,在框架体空格内填充砾石、毛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然后在填充的砾石或废砼体上喷射或灌注泥浆,泥浆的厚度能够覆盖住砾石或毛石为度,泥浆上面种植植物,所种植物沿河堤坡自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于较大的植物在填充废砼体或砾石前种植。本专利技术使河道堤岸上的框架体成为一个相连的整体,保证了河道堤岸的整体牢固,能有效的防止坍塌,框架体内种植植物,减少了水土流失,又能确保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成为生态河道,且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文档编号E02B3/12GK101429755SQ20081023800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刘菲菲, 磊 卢, 宋瑞红, 张成禄, 王曙光, 石义静, 赵立健 申请人:山东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结构生态河道堤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是:在河道堤岸上建立纵横交错并相连的框架体,框架体中空格的面积为2平方米--3平方米,在框架体空格内填充砾石、毛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然后在填充的砾石或废砼体上喷射或灌注泥浆,泥浆的厚度能够覆盖住砾石或毛石为度,泥浆上面种植植物,所种植物沿河堤坡自上至下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对于较大的植物在填充废砼体或砾石前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曙光张成禄刘菲菲赵立健卢磊石义静宋瑞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