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28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白蚁诱杀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包括上表面盖有外盖的箱式巢体,还包括与箱式巢体连通的副巢,箱式巢体内设有将箱式巢体左右分割为巢体腔室和侧腔室两部分的中隔板,箱式巢体外表面上设有蚁道出入口和吸水道出入口,吸水道出入口通过吸水道管与土壤连通,蚁道出入口连有双层蚁道管,通过仿生双层蚁道管与副巢连通,侧腔室包括侯飞室、设备腔和药具备用腔,设备腔内设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仿照白蚁生存环境与条件,结合数据采集发射装置,可长期远程监测与控制、高效诱杀白蚁。

Termite biomimetic trap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ermite trapping and killing, and discloses a termite bionic trapping and killing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nest with an outer cover on the upper surface and a secondary nest connected with the box nest. The box nest is provided with a middle baffle which divides the box nest into two parts, the nest chamber and the side chamb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x nest is arranged. There are ant passage entrance and suction passage entrance and exit, water passage entrance and exit are connected with soil through suction passage pipe, ant passage entrance and exit are connected with double-layer ant passage pipe, through bionic double-layer ant passage pipe and auxiliary nest are connected, side chamber includes homing flight chamber, equipment chamber and medicinal chamber, equipment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data acquisition and launching device. The termite bionic trapping and killing control device imitat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f termites and combines with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launching device, which can long-term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nd can trap and kill termites effic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蚁诱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二十多年来,白蚁诱杀监测装置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国内外白蚁防治技术人员,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白蚁诱杀监测装置,2012年国家住建部将白蚁监测装置纳入了《新房建筑白蚁预防规程》。但是在多年的白蚁防治实践过程中,一直困扰人们的是:白蚁诱杀监测装置日晒雨淋老化严重,诱饵易霉烂变质,同时有蚂蚁蚂蟥入驻,树草草根伸入,且装置易覆盖、难寻找、易丢失、多废弃,另外由于监测装置埋放数量大,导致更换饵料频繁、重复劳动量大、检查速度缓慢、诱杀效率低下、难以适时掌控等问题,亟待解决又难于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仿照白蚁生存环境与条件,结合数据采集发射装置,可长期远程监测与控制、高效诱杀白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包括上表面盖有外盖的箱式巢体,还包括与所述箱式巢体连通的副巢,所述箱式巢体内设有将所述箱式巢体左右分割为巢体腔室和侧腔室两部分的中隔板,所述箱式巢体外表面上设有均与所述巢体腔室连通的蚁道出入口和吸水道出入口,所述吸水道出入口通过吸水道管与土壤连通,所述蚁道出入口连有双层蚁道管,所述副巢通过仿生双层蚁道管与所述双层蚁道管连通,所述侧腔室包括侯飞室、设备腔和药具备用腔,所述侯飞室通过飞翔道与设在所述箱式巢体上的分飞孔相连,所述设备腔内设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连有电源,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上设有检查开关,所述中隔板上设有供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采集数据的数据采集孔。优选地,所述双层蚁道管管内依次平行设置有蚁道上底板和蚁道底板,所述蚁道上底板和蚁道底板将所述双层蚁道管管内从上至下分隔为上行道、下行道和游离腔,所述双层蚁道管位于所述游离腔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蚁道上底板和蚁道底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道底出入口。优选地,所述蚁道底板的外侧设有侧钉孔。优选地,所述巢体腔室上盖有巢体内盖,所述侧腔室上盖有侧腔室内盖,所述箱式巢体内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卡料板,所述箱式巢体上设有与所述巢体腔室连通的空气孔,所述箱式巢体侧表面的四角均设有一个螺孔,所述箱式巢体的底部设有巢底透视孔,可直接观察所述箱式巢体内部状况。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通过电源开关连有锂电池。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通过电源开关和电缆线与外界弱电电源连接,所述箱式巢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供所述电缆线穿过的过线孔。优选地,所述箱式巢体上设有与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电连的信号灯,可自动报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仿生完整性:装置设有箱式巢体、副巢、双层蚁道、吸水道、侯飞室、空气孔,组成完整的白蚁生态系统;2、巢位安装多样性:箱式巢体安装位置可以为室内外壁挂式和室内外墙体嵌入式两种,可在不同楼层建筑物内安装与使用;3、检查白蚁的多样性:装置以电子监测、自动报警与手动检测并存;4、具有数据采集和远距离发射功能,技术员在遥远的地方,通过手机、或电脑、手持接收器,接收到装置内的白蚁活动信息、编号和所在具体方位;5、使用安全性:装置内电源为弱电电源与锂电池兼备,使用安全可靠;6、装置耐侯性:装置可在一地或异地多次重复使用,连续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7、饵料长效性:饵料一旦放置,防雨防霉,如果白蚁未进入,至少20年不变质、勿须更换;8、食药选择性:一次可以投放多种不同配方的诱杀药饵,供不同种类的白蚁挑选取食;9、诱杀距离:白蚁道在无大面积严密坚硬阻隔物的情况下,诱集水平半径可达35米以上,一套装置长期诱杀控制面积在100~200平方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中箱式巢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双层蚁道管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双层蚁道管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外盖1、箱式巢体2、副巢3、巢体腔室4、侧腔室5、中隔板6、蚁道出入口7、吸水道出入口8、吸水道管9、双层蚁道管10、仿生双层蚁道管11、侯飞室12、设备腔13、药具备用腔14、飞翔道15、分飞孔16、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检查开关18、数据采集孔19、蚁道上底板20、蚁道底板21、上行道22、下行道23、游离腔24、道底出入口25、侧钉孔26、巢体内盖27、侧腔室内盖28、卡料板29、空气孔30、螺孔31、巢底透视孔32、锂电池33、过线孔34、信号灯35、电源开关36、散水坡3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包括上表面盖有外盖1的箱式巢体2,还包括与箱式巢体2连通的副巢3,箱式巢体2内设有将箱式巢体2左右分割为巢体腔室4和侧腔室5两部分的中隔板6,巢体腔室4上盖有巢体内盖27,侧腔室5上盖有侧腔室内盖28,箱式巢体2外表面上设有均与巢体腔室4连通的蚁道出入口7和吸水道出入口8,吸水道出入口8通过吸水道管9与土壤连通,蚁道出入口7连有双层蚁道管10,副巢3通过仿生双层蚁道管11与双层蚁道管10连通,侧腔室5包括侯飞室12、设备腔13和药具备用腔14,侯飞室12通过飞翔道15与设在箱式巢体2上的分飞孔16相连,设备腔13内设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通过电源开关36连有锂电池33,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也可以通过电源开关36和电缆线与外界弱电电源连接,箱式巢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供电缆线穿过的过线孔34,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上设有检查开关18,中隔板6上设有供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采集数据的数据采集孔19,箱式巢体2上设有与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电连的信号灯35。如图4及图5所示,双层蚁道管10管内依次平行设置有蚁道上底板20和蚁道底板21,蚁道上底板20和蚁道底板21将双层蚁道管10管内从上至下分隔为上行道22、下行道23和游离腔24,双层蚁道管10位于游离腔24的一端设有开口,蚁道上底板20和蚁道底板21上均设置有若干道底出入口25,蚁道底板21的外侧设有侧钉孔26。另外,箱式巢体2内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卡料板29,箱式巢体2上设有与巢体腔室4连通的空气孔30,箱式巢体2侧表面的四角均设有一个螺孔31,箱式巢体2的底部设有巢底透视孔32。本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需诱杀白蚁的位置安放仿生双层蚁道管11和副巢3,将仿生双层蚁道管11与副巢3连通;B)打开箱式巢体2的外盖1和巢体内盖27,将箱式巢体2平贴于离地面2~3米高的室内或室外墙壁表面,在螺孔31处标记打孔,通过螺钉固定箱式巢体2;C)取下卡料板29,在巢体腔室4内放入木质饵料、白蚁信息素与药剂,然后插上卡料板29,盖上巢体内盖27和外盖1,将吸水道管9一端插入吸水道出入口8,另一端与土壤相连通,将双层蚁道管10一端插入蚁道出入口7,另一端与仿生双层蚁道管11相连通,双层蚁道管10通过侧钉孔26固定于墙体表面;D)打开电源开关36和检查开关18。本专利技术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在新建筑物室内外使用时:A)在建筑物四周靠墙壁的散水坡37下15~20厘米处,安放仿生双层蚁道管11,同时,在离地面50厘米的墙内安装管状副巢3,将仿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包括上表面盖有外盖(1)的箱式巢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箱式巢体(2)连通的副巢(3),所述箱式巢体(2)内设有将所述箱式巢体(2)左右分割为巢体腔室(4)和侧腔室(5)两部分的中隔板(6),所述箱式巢体(2)外表面上设有均与所述巢体腔室(4)连通的蚁道出入口(7)和吸水道出入口(8),所述吸水道出入口(8)通过吸水道管(9)与土壤连通,所述蚁道出入口(7)连有双层蚁道管(10),所述副巢(3)通过仿生双层蚁道管(11)与所述双层蚁道管(10)连通,所述侧腔室(5)包括侯飞室(12)、设备腔(13)和药具备用腔(14),所述侯飞室(12)通过飞翔道(15)与设在所述箱式巢体(2)上的分飞孔(16)相连,所述设备腔(13)内设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连有电源,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上设有检查开关(18),所述中隔板(6)上设有供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采集数据的数据采集孔(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包括上表面盖有外盖(1)的箱式巢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箱式巢体(2)连通的副巢(3),所述箱式巢体(2)内设有将所述箱式巢体(2)左右分割为巢体腔室(4)和侧腔室(5)两部分的中隔板(6),所述箱式巢体(2)外表面上设有均与所述巢体腔室(4)连通的蚁道出入口(7)和吸水道出入口(8),所述吸水道出入口(8)通过吸水道管(9)与土壤连通,所述蚁道出入口(7)连有双层蚁道管(10),所述副巢(3)通过仿生双层蚁道管(11)与所述双层蚁道管(10)连通,所述侧腔室(5)包括侯飞室(12)、设备腔(13)和药具备用腔(14),所述侯飞室(12)通过飞翔道(15)与设在所述箱式巢体(2)上的分飞孔(16)相连,所述设备腔(13)内设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连有电源,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上设有检查开关(18),所述中隔板(6)上设有供所述数据采集发射装置(17)采集数据的数据采集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白蚁仿生诱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蚁道管(10)管内依次平行设置有蚁道上底板(20)和蚁道底板(21),所述蚁道上底板(20)和蚁道底板(21)将所述双层蚁道管(10)管内从上至下分隔为上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郑莹程维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起洋白蚁防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