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99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地上引诱组件,其包括圆形底盒(1)、安装于所述底盒(1)内部的圆形隔板(2)和安装于所述底盒(1)上的圆形顶盒(3),底盒(1)包括诱杀部和通道部,诱杀部的底部设有底盒蚁孔(13),通道部的壁缘设有蚁道(15)、底部中心设有挡板(16),所述隔板(2)上设有隔板蚁孔(23),挡板(16)两端设有固位柱(17),地下固位结构为底部带有尖圆的底杆(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操作简单快捷,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装置白蚁诱杀效率低下、诱杀剂更换麻烦、安拆复杂、难以发现蚁路以及难以观察诱杀效果等缺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本技术属于白蚁防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能蛀食全部植物,同时其体内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钢筋,使混凝土变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损害,包括对建筑物、堤坝、农作物、图书、地下电缆等的损害。长期以来,人们采用药物方法将杀虫药剂施在土壤中,如此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人们设计了多种白蚁防治装置,如在有开孔的壳体内放置内胆,在内胆上布置白蚁喜食的饵料条作为诱饵,并在饵料条内设置检测装置,从而来检测是否有白蚁;此种诱杀方式常将白蚁检测装置埋设在地下,一方面会导致白蚁进入不易,诱杀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白蚁进入监控装置时会在土壤中修筑蚁路,因此无法判断蚁路的具体位置。另外,现有的白蚁诱杀装置在更换引诱木条和诱杀药剂时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在更换时容易惊扰白蚁,导致白蚁不再食用诱杀剂;因此,需要一种诱杀更高效、诱杀剂更换更便捷、能便于发现白蚁蚁路和便于观察白蚁群居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地下安装地下固位结构和在地上安装地上引诱组件,具体地,在地上引诱组件底盒的通道部设置挡板,在挡板两侧的底盒上设置供白蚁进入的蚁道,在诱杀部的底部和隔板上均设置相应的蚁孔,在底盒的底面和隔板上分别放置足够的白蚁信息素和白蚁引诱饵料,使得从蚁道进来的白蚁通过底盒的蚁孔上到底盒底部、再通过隔板上的蚁孔上到隔板上,此处根据需要可设多层隔板,使得在底层未被诱杀的白蚁在上层能够被杀灭,从而将白蚁逐层诱杀,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需要更换诱杀饵料时轻轻取下顶盒,用夹具取出隔板即可更换;取下顶盒还可通过诱杀饵料的侵蚀情况直观的看到白蚁的群居情况和诱杀情况,操作简单快捷。另外,本技术可根据实际地面情况,在硬质地面使用时可不安装地下固位结构,直接将地上引诱组件平放于地面即可,既可适用于硬质地面,亦可适用于软质地面,实用性高;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装置白蚁诱杀效率低下、诱杀剂更换麻烦、安拆复杂、难以发现蚁路以及难以观察诱杀效果等缺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地上引诱组件,其包括圆形底盒、安装于所述底盒内部的圆形隔板和安装于所述底盒上的圆形顶盒;所述底盒包括用于放置白蚁信息素和白蚁诱杀饵料的诱杀部和通道部,所述诱杀部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白蚁穿过的底盒蚁孔,所述通道部的壁缘设有蚁道、底部中心设有挡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隔板蚁孔,所述隔板蚁孔与所述底盒蚁孔的位置相对应、其数量、大小和形状相匹配;所述挡板两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地下固位结构的固位柱,所述地下固位结构为底部带有尖圆的底杆,用于将所述底盒稳稳地安插在地上。进一步地,所述底盒包括设于所述诱杀部底面的主支撑柱和分隔条。进一步地,所述底盒包括设于所述诱杀部底面的壁柱。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主支撑柱向匹配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顶盒内设有副支撑住,其顶部设有小孔。进一步地,所述底杆包括底杆上段和底杆下段,所述上段与所述固位柱相套合固定。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通过在地下安装地下固位结构和在地上安装地上引诱组件,地上引诱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圆形底盒、安装于底盒内部的圆形隔板和安装于所述底盒上的圆形顶盒,地下固位结构采用底部尖圆的底杆,包括上段和下段;地上引诱组件底盒的下面设有空心的固位柱,可安插地下固位结构底杆的上段,从而实现地下固位结构和在地上引诱组件的整体连接;使用时,底杆的下段可安插在地下,地上只露出地上引诱组件,安拆方便;地上引诱组件底盒的通道部设置挡板,在挡板两侧的底盒上设置供白蚁进入的蚁道,使用时挡板可触地,观察到路面有白蚁蚁路时可切断白蚁走向迫使白以爬入底盒内;在诱杀部的底部和隔板上均设置相应的蚁孔,在底盒的底面和隔板上分别放置足够的白蚁信息素和白蚁引诱饵料,使得从蚁道进来的白蚁通过底盒的蚁孔上到底盒底部、再通过隔板上的蚁孔上到隔板上,此处根据需要可设多层隔板,使得在底层未被诱杀的白蚁在上层能够被杀灭,从而将白蚁逐层诱杀,提高了白蚁的诱杀效率;需要更换诱杀饵料时轻轻取下顶盒,用夹具取出隔板即可更换;取下顶盒还可通过诱杀饵料的侵蚀情况直观的看到白蚁的群居情况和诱杀情况,操作简单快捷。解决了传统白蚁诱杀装置白蚁诱杀效率低下、诱杀剂更换麻烦、安拆复杂、难以发现蚁路以及难以观察诱杀效果等缺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2)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地下固位结构采用底部尖圆的底杆,同时在底盒挡板的两端设置配套的固位桶,使用时,将底杆的上段插入固位桶,底杆的下段插入地下,使得本技术可根据实际地面情况,在硬质地面使用时可不安装地下固位结构,直接将地上引诱组件平放于地面即可。因此,既可适用于硬质地面,亦可适用于软质地面,实用性高;(3)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在诱杀部的底部和顶盒的底部分别设置相套合的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一方面使得顶盒严密地盖在底盒上,另一方面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在诱杀部底部和隔板上分别设置十字排列的分隔条和弧形凸起,有助于将诱杀部底部和隔板上的白蚁信息素和白蚁诱杀饵料均匀分布。(5)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在底盒的诱杀部内壁设置竖直的壁柱且根据实际需要可设多层,结构小巧,一方面可加强底盒的强度,另一方面可支撑安装在底盒内部的隔板,使得隔板和隔板之间、隔板和底盒的底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便于白蚁无防备的自由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诱杀效果。(6)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在顶盒的外面顶部设有小孔(非通孔),可插放小标志物,一者可以提示路人,便于路人发现,以防踩踏;二者可作为白蚁诱杀工作人员寻找的重要标志,有很好的提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组装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各部件分离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底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通道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隔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顶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顶盒小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的底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底盒、11-主支撑柱、12-分隔条、13-底盒蚁孔、14-壁柱、15-蚁道、16-挡板、17-固位柱、2-隔板、21-通孔、22-凸起、23-隔板蚁孔、3-顶盖、31-副支撑柱、32-小孔、4-底杆、41-底杆上段、42-底杆下段。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上引诱组件,其包括圆形底盒(1)、安装于所述底盒(1)内部的圆形隔板(2)和安装于所述底盒(1)上的圆形顶盒(3);/n所述底盒(1)包括用于放置白蚁信息素和白蚁诱杀饵料的诱杀部和通道部,所述诱杀部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白蚁穿过的底盒蚁孔(13),所述通道部的壁缘设有蚁道(15)、底部中心设有挡板(16);/n所述隔板(2)上设有隔板蚁孔(23),所述隔板蚁孔(23)与所述底盒蚁孔(13)的位置相对应、其数量、大小和形状相匹配;/n所述挡板(16)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地下固位结构的固位柱(17),所述地下固位结构为底部带有尖圆的底杆(4),用于将所述底盒(1)稳稳地安插在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上引诱组件,其包括圆形底盒(1)、安装于所述底盒(1)内部的圆形隔板(2)和安装于所述底盒(1)上的圆形顶盒(3);
所述底盒(1)包括用于放置白蚁信息素和白蚁诱杀饵料的诱杀部和通道部,所述诱杀部的底部还设有用于白蚁穿过的底盒蚁孔(13),所述通道部的壁缘设有蚁道(15)、底部中心设有挡板(16);
所述隔板(2)上设有隔板蚁孔(23),所述隔板蚁孔(23)与所述底盒蚁孔(13)的位置相对应、其数量、大小和形状相匹配;
所述挡板(16)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地下固位结构的固位柱(17),所述地下固位结构为底部带有尖圆的底杆(4),用于将所述底盒(1)稳稳地安插在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郑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起洋白蚁防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