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206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包括瓶身(3)和盖合于该瓶身(3)顶部的瓶盖(2),所述瓶盖(2)设有与白蚁诱杀机构(1)匹配的通孔;所述瓶身(3)包括瓶体(302)及设于该瓶体(302)顶部的锡箔片(301),所述瓶体(302)内设有白蚁诱杀剂,并通过所述锡箔片(301)密封;所述瓶盖(2)与该锡箔片(301)之间设有一段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白蚁信息素,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穿过通孔后置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引诱白蚁进入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白蚁诱杀机构、瓶盖和瓶身的简易构造,当白蚁啃噬使得锡箔片破损后直接进入被白蚁毒剂毒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
本技术属于白蚁防治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一种严重危害生产生活的害虫,对砖木结构建筑、堤坝、林木农作物等都有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监测发现和诱杀白蚁对于保护建筑物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有的白蚁诱杀装置大多采用多个盒装结构,在内部的空腔中放置引诱白蚁的诱饵和毒剂,装置需要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配合固定装置一起使用,有的装置还带有相应的触发机械结构或电池供能的报警系统,这类诱杀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装置结构复杂,由于使用环境变化可能发生机械结构失效或电路短路的情况,容易造成装置失效;(2)装置密封大多采用螺栓连接或简单的配合连接,虽然能够防止大部分雨水进入,但不能防潮,内部的饵料和毒剂容易霉烂失效;(3)组成装置的零部件复杂且材料多种多样,使用组装和后期的检查都费时费力,而且制作成本较高,大面积防治白蚁时费用太高;(4)装置需要进行固定,而且一般占用空间较大比较显眼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采用白蚁诱杀机构、瓶盖和瓶身的简易构造,当白蚁啃噬使得锡箔片破损后直接进入被白蚁毒剂毒杀,结构原理简单,不会出现机械结构损坏失效或电池电源耗尽导致的装置失效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包括瓶身和盖合于该瓶身顶部的瓶盖,所述瓶盖设有与白蚁诱杀机构匹配的通孔;所述瓶身包括瓶体及设于该瓶体顶部的锡箔片,所述瓶体内设有白蚁诱杀剂,并通过所述锡箔片密封;所述瓶盖与该锡箔片之间设有一段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白蚁信息素,所述白蚁诱杀机构穿过通孔后置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白蚁诱杀机构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引诱白蚁进入的凹槽,引诱白蚁进入咬破所述锡箔片进入瓶体后进行灭杀。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包括外侧盖,所述外侧盖为管状中空结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瓶体设有与该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包括内侧盖,所述外侧盖另一端端口直径渐变缩小至与所述白蚁诱杀机构的外径相匹配,形成缩口,所述内侧盖设于该缩口内。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包括设于所述内侧盖和外侧盖之间用于夹持所述白蚁诱杀机构的夹持块。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为条状结构,其末端向所述瓶盖的中轴线方向凸出形成半锥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白蚁诱杀机构为圆柱状结构,且其侧表面设有多个不平整的槽状结构。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简易白蚁诱杀装置采用白蚁诱杀机构、瓶盖和瓶身的简易构造,当白蚁啃噬使得锡箔片破损后直接进入被白蚁毒剂毒杀,结构原理简单,不会出现机械结构损坏失效或电池电源耗尽导致的装置失效问题。(2)本技术的简易白蚁诱杀装置采用锡箔片配合瓶盖压紧的密封方式,可以防止雨水进入的同时也能防潮,不会出现白蚁毒剂霉烂变质的问题。(3)本技术的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瓶盖、瓶身都采用塑料一次成型制造精度要求不高,白蚁诱杀机构外形简单、材料容易获取,整个装置成本低,一次性使用无需检查更换诱杀剂,适合大面积白蚁防治使用。(4)本技术的简易白蚁诱杀装置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使用简单,装置体积小巧不影响使用环境的整体美观,而且在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也可以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瓶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瓶盖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瓶身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白蚁诱杀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白蚁诱杀机构、2-瓶盖、3-瓶身、201-夹持块、202-内侧盖、203-外侧盖、301-锡箔片、302-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该诱杀装置包括白蚁诱杀机构1、瓶盖2和瓶身3,进一步地,瓶盖2包括夹持块201、内侧盖202以及外侧盖203,瓶身3包括锡箔片301和瓶体302,在使用该装置时,在瓶体302中放入白蚁毒剂,使用锡箔片301和瓶盖2将瓶体302密封,同时瓶盖2中放置有白蚁信息素用于吸引白蚁,最后在瓶盖2上插入白蚁诱杀机构1,将诱杀装置放置在林木草地、建筑物周边等需要白蚁防护的区域,最后引诱白蚁进入并进行灭杀,达到白蚁防控的目的,该装置使用时不需要专门固定,解决了例如草地难以找到固定点或需要破坏使用地点为其预留安装空间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体积小巧便携,适用于各种环境,适合在大面积或防控范围内白蚁群体密度很大的环境使用,锡箔片能起到很好的密封防水作用,解决了白蚁毒剂容易霉烂失效的问题,最后,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法简易无需专门培训节省了时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白蚁诱杀机构1、瓶盖2和瓶身3,其中瓶身3中放置有白蚁毒剂,主要起灭杀白蚁的作用,瓶盖2的一端通过螺纹紧固在瓶身3端口,同时瓶盖2为两端通孔的管形状结构,白蚁诱杀机构1塞在瓶盖2的另一端,依据白蚁喜欢啃噬木质结构的习性,白蚁诱杀机构1也起到吸引白蚁的作用,优选地,瓶盖2和瓶身3都可以采用塑料材质,这样不易损坏成本较低,整个装置使用组装方法简单,无需安装固定、位置不受限制。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瓶盖2包括夹持块201、内侧盖202以及外侧盖203,瓶身3包括锡箔片301和瓶体302,其中,外侧盖203为管状中空结构,一端带有内螺纹,可以与瓶体302上的外螺纹拧紧连接,保证雨水不能通过接口进入从而使白蚁毒剂发生霉变,另一端端口缩小至与白蚁诱杀机构1直径大小吻合,内侧盖202固定在缩口处,夹持块201固定于外侧盖203的另一端外表面并由外侧盖203延伸出一定长度,夹持块201为条状结构,末端向瓶盖2中轴线方向凸出形成半锥状,当白蚁诱杀机构1从夹持块201这端塞入瓶盖2时,由于所述凸出半锥状结构存在,白蚁诱杀机构1将会挤开夹持块201使其产生方向远离瓶盖2中轴线的形变,同样地,夹持块201也会对白蚁诱杀机构1起夹持固定作用,特别地,夹持块201结构凸出的部分分割成梳齿状用于增大摩擦力,进一步优化对白蚁诱杀机构1的固定效果,优选地,夹持块201可以设置4个但不限定为4个,数量设置为2个以上都可以起到固定白蚁诱杀机构1的效果,进一步地,内侧盖202直径小于外侧盖203,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3)和盖合于该瓶身(3)顶部的瓶盖(2),所述瓶盖(2)设有与白蚁诱杀机构(1)匹配的通孔;/n所述瓶身(3)包括瓶体(302)及设于该瓶体(302)顶部的锡箔片(301),所述瓶体(302)内设有白蚁诱杀剂,并通过所述锡箔片(301)密封;/n所述瓶盖(2)与该锡箔片(301)之间设有一段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白蚁信息素,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穿过通孔后置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引诱白蚁进入的凹槽,引诱白蚁进入咬破所述锡箔片(301)进入瓶体(302)后进行灭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3)和盖合于该瓶身(3)顶部的瓶盖(2),所述瓶盖(2)设有与白蚁诱杀机构(1)匹配的通孔;
所述瓶身(3)包括瓶体(302)及设于该瓶体(302)顶部的锡箔片(301),所述瓶体(302)内设有白蚁诱杀剂,并通过所述锡箔片(301)密封;
所述瓶盖(2)与该锡箔片(301)之间设有一段空腔,该空腔内设有白蚁信息素,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穿过通孔后置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白蚁诱杀机构(1)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引诱白蚁进入的凹槽,引诱白蚁进入咬破所述锡箔片(301)进入瓶体(302)后进行灭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包括外侧盖(203),所述外侧盖(203)为管状中空结构,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瓶体(302)设有与该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启洋郑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起洋白蚁防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