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翊嘉专利>正文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735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所述顶盖和底盖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的直径,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且木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和底盖上,所述外壳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内芯外围且底盖置于外壳的内底部,顶盖盖于外壳的顶端开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放置于任意地方,同时集引诱与灭杀于一体,灭杀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属于有害生物诱捕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严重危害生产生活的害虫,不仅会危害农作物和树木,而且对房屋建筑和江河、水库堤坝也有很大的破坏能力,甚至会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和塌堤垮坝。故及对白蚁进行灭杀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白蚁诱杀装置在诱杀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引诱与灭杀分离,还需要定时检查,费时又费力,而且白蚁一旦受惊会马上转移,总是不能及时的对白蚁进行灭杀,诱杀效果差,效率低。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白蚁诱杀装置进行改进,以此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所述顶盖和底盖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的直径,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且木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和底盖上,所述外壳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内芯外围且底盖置于外壳的内底部,顶盖盖于外壳的顶端开口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芯的中空结构中喷涂有诱杀白蚁的药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和底盖均为八棱柱状结构,所述外壳为八棱台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对边距离大于底盖的对边距离和外壳顶端的对边距离,所述底盖的对边距离小于或等于外壳底端的对边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壳的开口端置于环形凹槽内。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放置于任意地方,同时集引诱与灭杀于一体,灭杀效果好、效率高;2、通过设置木块,既能固定内芯,放置内芯转动,又能更好的吸引白蚁;3、内芯活动套设于外壳内,便于取出所灭杀的白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白蚁灭杀装置的整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蚁灭杀装置的内芯、顶盖和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白蚁灭杀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内芯;2、小孔;3、凸刺;4、顶盖;5、底盖;6、凹槽;7、环形凹槽;8、木块;9、外壳;10、方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1、顶盖4、底盖5和外壳9,所述内芯1为中空式的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3,所述顶盖4和底盖5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1的直径,所述内芯1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6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3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8且木块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4和底盖5上,所述外壳9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10,所述外壳9套设于内芯1外围且底盖5置于外壳9的内底部,顶盖4盖于外壳9的顶端开口处。其中,所述内芯1的中空结构中喷涂有诱杀白蚁的药水;所述顶盖4和底盖5均为八棱柱状结构,所述外壳9为八棱台结构;所述顶盖4的对边距离大于底盖5的对边距离和外壳9顶端的对边距离,所述底盖5的对边距离小于或等于外壳9底端的对边距离;所述顶盖4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外壳9的开口端置于环形凹槽7内。将该白蚁灭杀装置竖直放置于白蚁较多的区域,白蚁会被内芯1中的诱杀药水和木块8所吸引,从外壳9上的方形孔10中爬入后从内芯1上的小孔中进入内芯1内部,从而被灭杀,简单方便,当内芯1中灭杀的白蚁过多装不下时,通过拿掉外壳9,然后取掉设于内芯1底部的底盖5,将死亡的白蚁倒出,然后重新组装好进行再次利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1)、顶盖(4)、底盖(5)和外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3),所述顶盖(4)和底盖(5)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1)的直径,所述内芯(1)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6)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3)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8)且木块(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4)和底盖(5)上,所述外壳(9)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10),所述外壳(9)套设于内芯(1)外围且底盖(5)置于外壳(9)的内底部,顶盖(4)盖于外壳(9)的顶端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的中空结构中嗔涂有诱杀白蚁的药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和底盖(5)均为八棱柱状结构,所述外壳(9)为八棱台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的对边距离大于底盖(5)的对边距离和外壳(9)顶端的对边距离,所述底盖(5)的对边距离小于或等于外壳(9)底端的对边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环形凹槽(7),所述外壳(9)的开口端置于环形凹槽(7)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顶盖、底盖和外壳,所述内芯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所述内芯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所述顶盖和底盖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的直径,所述内芯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且木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和底盖上,所述外壳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所述外壳套设于内芯外围且底盖置于外壳的内底部,顶盖盖于外壳的顶端开口处。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放置于任意地方,同时集引诱与灭杀于一体,灭杀效果好、效率高。【IPC分类】A01M1/02, A01M1/20【公开号】CN205040487【申请号】CN201520685398【专利技术人】王翊嘉 【申请人】王翊嘉【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9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包括内芯(1)、顶盖(4)、底盖(5)和外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为中空式两端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上分布有若干小孔(2),所述内芯(1)的外圆柱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四根扁平状的凸刺(3),所述顶盖(4)和底盖(5)的中心部位均设置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直径等同或大于内芯(1)的直径,所述内芯(1)的上端和下端均置于凹槽(6)中,所述相邻的两凸刺(3)之间还间隔卡设有木块(8)且木块(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顶置于顶盖(4)和底盖(5)上,所述外壳(9)的外棱面上设置有若干方形孔(10),所述外壳(9)套设于内芯(1)外围且底盖(5)置于外壳(9)的内底部,顶盖(4)盖于外壳(9)的顶端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翊嘉
申请(专利权)人:王翊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