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13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捕虫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捕虫器可以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风扇;第一支撑台,能够以上述主体为基准上下移动;以及光源部,具有供光源安装的光源安装部,与上述第一支撑台的一端结合而能够随着上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而向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移动。

Catch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sect catching device. In one embodiment, the trap may include: a main body with an inhalation fan installed; a first support platform capable of moving up and down on the above-mentioned main body as a reference; and a light source section having a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section for light source installation, which is combin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is capable of moving with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described above. Move to the first height and second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捕虫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虫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携带时体积缩小而便于携带的捕虫器(insecttrap)。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环保政策等气候影响及社会影响,害虫正在增加。害虫不但损害农作物及家畜,还传染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病原体等病菌,由此也会对人类造成恶劣影响。尤其是最近因感染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的恐惧蔓延,有关驱蚊杀虫的方法的研究更加活跃是实情。关于杀虫方法,以往尝试了利用杀虫剂的化学防治法、利用泥鳅等的生物学防治法、利用诱蚊灯以及二氧化碳等引诱害虫之后施加高电压等而消除害虫的物理学防治法、清理水坑或者使害虫的幼虫无法存活地改善环境的环境防治法等。然而,在化学防治法的情况下还发生二次污染问题,生物学防治法或者环境防治法等则可能需要相对多的费用、处理时间及劳力,在利用杀虫或者捕虫器的物理学防治法等的情况下存在装置结构复杂而降低使用者的便利性或者还包含高电压装置所伴随的危险的问题。另一方面,UV光源用于杀菌消毒等的医疗目的、利用所照射的UV光的变化的分析目的、UV固化的产业目的、UV晒黑的美容目的、捕虫、假钞检查等的多种目的。用作这种UV光源的传统的UV光源灯,有水银灯(mercurylamp),准分子灯(excimerlamp),氘灯(deuteriumlamp)等。然而,这种现有灯都存在如下问题:功耗和发热严重,寿命短,因填充于内部的有毒气体导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UV光源灯所存在的问题,UVLED受到关注,UVLED有功耗小,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的优点。因此,以往有关于通过吸入风扇来捕集被引诱光引诱的昆虫的捕虫器的研究。然而,利用以往商用的UVLED由吸入风扇来捕集昆虫的捕虫器存在如下问题:蚊子等昆虫的尸体附着在吸入风扇而产生由风扇引起的噪音,由于吸入风扇的速度控制不当而使蚊子试图逃离或者未被吸入捕虫器内,由于不容易从力学上控制由捕虫器产生的气流而导致吸入效率低或者需要使用过多的电力。另外,以往使用的捕虫器存在蚊子等昆虫的尸体腐烂而在捕虫器周边产生恶臭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开发了多种室外用捕虫器,但不便于携带或者捕集效率非常低是实情。因此,需要开发出使用者能够方便携带而且害虫的捕集效率高的捕虫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携带而且害虫的捕集效率高的捕虫器。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光源将害虫引诱到捕虫器附近,并利用由吸入风扇形成的吸入气流来吸入害虫,捕集效率优异的捕虫器。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产生除臭效果的光催化物质的捕虫器。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将光用作蚊子引诱因素,还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捕虫器。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下部光源的捕虫器,该下部光源能够对捕虫器进行杀菌或者消灭捕集部所捕集的昆虫。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第一昆虫过滤部的捕虫器,该第一昆虫过滤部使体积大的昆虫不进入主体内,以防止由于吸入风扇的不均衡引起的噪音,并提高马达的耐久性。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使多个第二支撑台的引入以及引出高度能够分别改变的捕虫器,以便即使设置环境不平坦有倾斜也能够稳定地设置而提高捕集效率,并能够降低噪音的产生。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第一支撑台和/或第二支撑台向主体与主体盖间的空间引入以及引出的捕虫器,以有效使用主体内空间并提高害虫的捕集效率,同时充分缩小携带时的体积而便于携带。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第一支撑台以及第一引导单元包括双重引导结构形态的捕虫器,以能够使第一支撑台不分离脱离而被稳定地引导,并抑制噪音的产生而能够提高害虫的捕集效率。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第一支撑台的携带状态以及使用状态下的固定力分别不同的捕虫器,以在从携带状态转换成使用状态时不施加过大的外部力而提高耐久性,并在使用状态下维持稳定的设置形态而提高害虫的捕集效率。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作为固定单元应用球头柱塞的捕虫器,以在提供稳定的固定力的同时,提高捕虫器各结构的耐久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捕虫器,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风扇;第一支撑台,能够以上述主体为基准上下移动;以及光源部,具有供光源安装的光源安装部,与上述第一支撑台的一端结合而能够随着上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而向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移动。此时,上述第一高度可以是上述第一支撑台向下方移动时上述光源部的最低位置,上述第二高度可以是上述第一支撑台向上方移动时上述光源部的最高位置。另外,还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主体的外表面的主体盖,上述第一支撑台可以向上述主体与上述主体盖之间定义的空间被导引。此时,还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主体上的第一昆虫过滤部,在上述第一高度处,上述主体盖以及上述第一昆虫过滤部这两者中至少一个可以与上述光源部接触。另外,上述主体盖可以在内壁设置有阻止上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的阻挡部,而将上述光源部固定在上述第一高度。此时,上述第一支撑台可以具有突起板,上述阻挡部可以包括:突起板导引部,导引上述突起板;以及突起板安置部,安置上述突起板以停止上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此时,上述突起板可以位于上述突起板安置部的下部,而将上述第一支撑台固定在上述第一高度。作为一例,还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主体上的第一昆虫过滤部,上述第一昆虫过滤部设置有导引上述第一支撑台的上部导引部。此时,可以为上述第一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台弹性片,上述上部导引部包括与上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对应的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上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与上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结合,而将上述光源部固定在上述第二高度。此时,可以为上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包括:对应的两侧被切开而能够发生弹性弯曲(bending)的垂直片、和设置在上述垂直片上的突起板,上述突起板插入结合于上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捕虫器,其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风扇;光源部,具有供光源安装的光源安装部;第一支撑台,从上述主体支撑上述光源部;以及第二支撑台,能够以上述主体为基准上下移动,并能够随着上述移动而向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移动。此时,上述第三高度可以是上述第二支撑台向上方移动时的最高位置,上述第四高度可以是上述第二支撑台向下方移动时的最低位置。此时,在上述第三高度处,上述第二支撑台的下端可以被配置得比上述主体的下端高。另外,上述主体还可以包括配置在外表面的主体盖,上述第二支撑台向上述主体与上述主体盖之间定义的空间被导引。作为一例,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单元,该第二引导单元被设置为能够将上述第二支撑台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上述第二引导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单元板;以及第二引导单元导轨,设置在上述第二引导单元板上,以上述主体为基准对上述第二支撑台进行上下引导。此时,可以为上述第二支撑台包括与上述第二引导单元导轨啮合结合的第二支撑台导轨,上述第二引导单元导轨以及上述第二支撑台导轨包括“┏”以及“┓”中至少一个形状,而防止上述第二支撑台导轨从上述第二引导单元导轨分离脱离。此时,可以为设置在一对上述第二引导单元导轨之间的球头柱塞在上述第二支撑台上沿着设置在一对上述第二支撑台导轨之间的球头柱塞导引部被导引,上述球头柱塞与设置在上述第二支撑台的至少一个球头柱塞结合部接触而固定上述第二支撑台,由此控制上述主体距离地面的设置高度。作为一例,可以为上述第一支撑台能够以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风扇;第一支撑台,能够以所述主体为基准上下移动;以及光源部,具有供光源安装的光源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端结合而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向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9 KR 10-2016-0182216;2017.09.29 KR 10-2011.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风扇;第一支撑台,能够以所述主体为基准上下移动;以及光源部,具有供光源安装的光源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一端结合而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向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是所述第一支撑台向下方移动时所述光源部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高度是所述第一支撑台向上方移动时所述光源部的最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主体盖,所述第一支撑台向所述主体与所述主体盖之间定义的空间被导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昆虫过滤部,在所述第一高度处,所述主体盖以及所述第一昆虫过滤部这两者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光源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盖在内壁设置有阻止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的阻挡部,而所述光源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具有突起板,所述阻挡部包括:突起板导引部,导引所述突起板;以及突起板安置部,安置所述突起板以停止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板位于所述突起板安置部的下部,而将所述第一支撑台固定在所述第一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昆虫过滤部,所述第一昆虫过滤部设置有导引所述第一支撑台的上部导引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台弹性片,所述上部导引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对应的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所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与所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结合,而将所述光源部固定在所述第二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包括:对应的两侧被切开而能够发生弹性弯曲的垂直片、和设置在所述垂直片上的突起板,所述突起板插入结合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弹性片结合部。11.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有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相铉朴圣一严勋植俞恃镐李光龙李贞勋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