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838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装置,车架装置包括前舱架总成和后舱架总成;前舱架总成包括前舱主支架、前设备安装板、设备安装架、前屏支架、附加设备安装板、前GNSS天线支架;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车辆底盘;前设备安装板安设于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设备安装架安装在车辆底盘,设备安装架与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前屏支架设置在设备安装架的前端;附加设备安装板安置于设备安装架的前端,附加设备安装板位于前屏支架的下方;前GNSS天线支架安装在设备安装架的顶端;前GNSS天线支架的一端与前舱主支架的水平部分连接;后舱架总成包括后舱主支撑架、后屏支架和两个侧裙支板;后舱主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前舱主支架和车辆底盘固定连接。

A frame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am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abin main support, a front equipment mounting plate, a device mounting frame, a front screen mounting plate, an additional equipment mounting plate, and a front GNSS antenna support; and the bottom ends of the two vertical parts of the front cabin main support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Vehicle chassis; front equipment mounting board is located in the two vertical parts of the front cabin main bracket;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is installed in the vehicle chassis;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abin main bracket; front panel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additional equipment mounting board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additional equipment mounting board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The front GNSS antenna bracket is mounted on the top of the equipment mounting frame; one end of the front GNSS antenna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front cabin main bracket; the rear cabin assembly includes the rear cabin main bracket, the rear cabin main bracket and two side skirt brackets; the two ends of the rear cabin main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he front cabin main bracket and the vehicle chassis. Th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二十世纪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自动驾驶技术于二十一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例如,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在2012年5月获得了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逐渐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话题。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但在乘用车上的具体实现仍然很少,仅在部分小型物流车上有所应用。对于车体来说,车架是汽车的基体,是跨接在车辆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作为整体底盘与外壳的中间支撑部分,主要安装车辆各类电控部件。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其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且由于物流车的作业要求,其车辆的车架结构与普通乘用车的车架结构不同,而现有的车架结构形状单一,大多数为直条形状,也就是从前至后为一直线形,且为了避免一些零件相冲突都是将左、右纵梁之间的间距设计得很大,这样连接在左右纵梁之间的总成或横梁就要加长了,这样不仅加大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严重影响横梁的强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针对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作业功能需求、设备搭载需求及其他特定功能需求的车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作业功能需求、设备搭载需求及其他特定功能需求的车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装置,所述车架装置包括前舱架总成和后舱架总成;所述前舱架总成包括前舱主支架、前设备安装板、设备安装架、前屏支架、附加设备安装板、前GNSS天线支架;所述前舱主支架的纵截面为n字形;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车辆底盘上;所述前设备安装板安设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上,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器件;所述设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且所述设备安装架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屏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端显示屏;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安置于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且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位于所述前屏支架的下方;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顶端;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水平部分连接;所述后舱架总成包括后舱主支撑架、后屏支架和两个侧裙支板;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后屏支架安设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上,用于安装车辆的后端显示屏;两个所述侧裙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下方左右两侧,且均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优选的,所述设备安装架包括两个前舱侧撑、前舱上横梁和多个前舱中下横梁;两个所述前舱侧撑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上,且两个所述前舱侧撑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前舱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前舱侧撑上;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前舱上横梁上;多个所述前舱中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舱侧撑上;所述前屏支架安装在所述前舱上横梁和其中一个所述前舱中下横梁上;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安装在其中两个所述前舱中下横梁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纵截面为倒置L形;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竖直部分与所述前舱上横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后舱主支撑架包括两个后舱支架和多个后舱横梁;所述后舱支架的纵截面为倒置L形;两个所述后舱支架的水平部分安装在所述前舱主支架的水平部分;两个所述后舱支架的竖直部分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多个所述后舱横梁分别安设于两个所述后舱支架之间;其中,所述后屏支架安装于两个所述后舱支架的竖直部分上的所述后舱横梁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舱主支撑架还包括后舱过线槽;所述后舱过线槽安装在位于两个所述后舱支架的水平部分的所述后舱横梁上。优选的,所述车架装置还包括前激光雷达支架,所述前激光雷达支架安装于所述车辆底盘的前端;所述前激光雷达支架上安装有前激光雷达。优选的,所述车架装置还包括充电座支架,所述充电座支架安装于所述车辆底盘的后端;所述充电座支架上安装有充电座。优选的,所述前屏支架上安装有点阵屏。优选的,所述后屏支架上安装有嵌入式工业显示器。优选的,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上安装有GNSS天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采用前舱架总成与后舱架总成相结合的车架结构,为车辆的各种电控部件提供了合适的安装位置,配重合理。该车架装置采用后舱过线槽对车辆内的线束进行归整限位,结合电控部件合理的安装位置,使得相关线束布局合理方便,同时,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成本,满足了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作业功能需求、设备搭载需求及其他特定功能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的前舱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提供的车架装置,采用前舱架总成与后舱架总成相结合的车架结构,为车辆的各种电控部件提供了合适的安装位置,配重合理。该车架装置采用后舱过线槽对车辆内的线束进行归整限位,结合电控部件合理的安装位置,使得相关线束布局合理方便,同时,在轻量化的前提下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成本,满足了无人驾驶物流车的作业功能需求、设备搭载需求及其他特定功能需求。图1、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和结构示意图二。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装置包括前舱架总成1、后舱架总成2、GNSS天线3、前激光雷达支架4、充电座支架5、充电座6、点阵屏7和嵌入式工业显示器8。具体的,前舱架总成1为车辆前端底盘与外壳之间的支撑部分,并为相应的电控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前舱架总成1包括前舱主支架11、前设备安装板12、设备安装架13、前屏支架14、附加设备安装板15和前GNSS天线支架16。其中,前舱主支架11起到前舱架总成1的支架作用,并起到了前舱架总成1与后舱架总成2之间的连接作用,前舱主支架11的纵截面为n字形,前舱主支架11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车辆底盘(图中未示出)上。前设备安装板12主要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控部件,例如车辆控制单元、车身控制单元、电源控制单元等,前设备安装板12安设于前舱主支架11的两竖直部分上,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器件。设备安装架13与前舱主支架11共同起到了前舱架总成1的支架作用,设备安装架13安装在车辆底盘上,且设备安装架13与前舱主支架11固定连接。前屏支架14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端显示屏,前屏支架14设置在设备安装架13的前端,优选的,前屏支架14上安装有点阵屏7,即点阵屏7为前端显示屏,并采用多个固定安装在车身(图中未示出)上的压屏板17对点阵屏7进行按压紧固,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装置包括前舱架总成和后舱架总成;所述前舱架总成包括前舱主支架、前设备安装板、设备安装架、前屏支架、附加设备安装板、前GNSS天线支架;所述前舱主支架的纵截面为n字形;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车辆底盘上;所述前设备安装板安设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上,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器件;所述设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且所述设备安装架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屏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端显示屏;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安置于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且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位于所述前屏支架的下方;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顶端;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水平部分连接;所述后舱架总成包括后舱主支撑架、后屏支架和两个侧裙支板;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后屏支架安设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上,用于安装车辆的后端显示屏;两个所述侧裙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下方左右两侧,且均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装置包括前舱架总成和后舱架总成;所述前舱架总成包括前舱主支架、前设备安装板、设备安装架、前屏支架、附加设备安装板、前GNSS天线支架;所述前舱主支架的纵截面为n字形;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车辆底盘上;所述前设备安装板安设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上,用于安装车辆的电子器件;所述设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且所述设备安装架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屏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用于安装车辆的前端显示屏;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安置于所述设备安装架的前端,且所述附加设备安装板位于所述前屏支架的下方;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架的顶端;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的水平部分连接;所述后舱架总成包括后舱主支撑架、后屏支架和两个侧裙支板;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舱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后屏支架安设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上,用于安装车辆的后端显示屏;两个所述侧裙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舱主支撑架的下方左右两侧,且均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安装架包括两个前舱侧撑、前舱上横梁和多个前舱中下横梁;两个所述前舱侧撑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舱主支架的两竖直部分上,且两个所述前舱侧撑的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前舱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前舱侧撑上;所述前GNSS天线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前舱上横梁上;多个所述前舱中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前舱侧撑上;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兆王肖霍舒豪李晓飞张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纵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