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肠填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99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砂肠填充装置,其机座在相对位置设有轴座,一锥形填充筒由上下二半筒体组成,填充筒在较小圆径处形成封闭底部,另一端为较大圆径的开口部,上、下筒体在一侧面为相互枢设结构,另侧设有数个扣合装置,又在下筒体上相对于轴座位置设有相互枢设的轴杆,扣合装置可分别在二半筒体上设有突块及具有扣环的扣具,可供砂肠袋由开口部置入,将袋口反摺于填充筒外侧后即可进行充填作业,完成充填砂料后可旋动填充筒略呈水平,即可配合吊挂用具将砂肠吊离填充装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用于河道、海岸控制与利用的工程中的设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筑堤工程用的砂包、砂肠进行填充砂料的砂肠填充装置。当今在河边、海边修筑堤岸时,通常是在施工作业点先平整场地并铺放垫布,再将预制的砂肠或砂管交错堆放成所设计的宽度或高度,形成一定长度的堤岸形状,最后再在所堆放的砂肠外侧堆砌石块等材料,而建筑成一定长度及高度的堤岸。而一般现有传统的砂管,其制作的方法是将高拉力抗紫外线的织布展开,再装入以水力或机械方式从河、海中获取的砂料,将其堆于织布上,再折叠织布并予以缝合固定,这种方法制成的砂管搬运不便,仅适用于在现场施工作业,且为了防止砂管受到外力破坏,故必须使用成本较高的高拉力材料制成。另一种经船体改装而成的砂管填充装置,则是首先在底部可开启、闭合的模具上铺放织布,之后将砂料堆于织布上,再将布料叠覆封合,在开启二模具后所构成的砂管即可抛置于堤岸的预定处进行堆放,然而这种制作砂管的设备是由船体改装,成本甚高,且长型砂管在抛置时其位置容易受海流的影响而不准确,并容易在抛放过程中受拉力作用而破裂。又一种长度较短,同样可应用于筑堤的砂肠,其砂肠袋布料的抗拉强度可较低,但是这种砂肠袋以填充机器完成砂料填充后,其内的砂料将不甚均匀,搬运亦极为不便,而且抛置时落点不准确,此外还存在有因砂肠内砂料不均匀所造成的变形等缺点。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砂肠填充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进一步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砂肠及砂肠填充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降低砂肠填充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便于砂肠的吊放移动,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砂肠填充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砂肠填充装置,使这种装置在机座上枢设有一锥形填充筒,该填充筒是由二半筒体经枢设而成,且另侧配设有扣具,以提供砂肠袋的置入,并在填充筒呈直立状态时,可将震动所输出的砂料灌入砂袋内,完成填充后对开口进行打结,并将填充筒旋至水平状后,利用吊具予以吊离填充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砂肠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机座在相对位置处设有轴座,一呈锥形的填充筒由二半筒体组成,且该填充筒在较小圆径处形成设有封闭的底部,而另一端为较大圆径的开口部,该上、下筒体在一侧面为呈相互枢设结构,且在另一侧设有数个扣合装置,又在下筒体上且相对于轴座的位置设有可相互枢设的轴杆。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砂肠填充装置,其中所述的上、下筒体紧邻处可设有数个铰链而呈相互枢设结构。前述的砂肠填充装置,其中所述的上、下筒体所设的扣合装置,可分别在二半筒体上设有突块及具有扣环的扣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这种装置在机座与填充筒的下筒部枢设,该由上、下筒体所组成的填充筒,其底部为封闭且另端为开口部,又上、下筒体的一侧是利用数个铰链进行枢设,另侧则设有数个操作简便的扣具,此一结构设计可提供砂肠袋由开口部置入,且将袋口反摺于填充筒的外侧后即可进行充填作业,在完成充填砂料后可旋动填充筒略呈水平,即可配合吊挂用具将砂肠予以吊离填充装置。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机座上枢设有一锥形填充筒,该填充筒是由二半筒体经枢设而成,且另侧配设有扣具,以提供砂肠袋的置入,并在填充筒呈直立状态时,可将震动所输出的砂料灌入砂袋内,完成填充后对开口进行打结,并将填充筒旋至水平状后,利用吊具予以吊离填充装置。其可实现砂肠填充的机械化,而且砂料填充均匀,装置本身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因而可提高砂料的填充速度,并可降低工程成本。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使用的砂肠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配合吊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砂肠填充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砂肠填充装置,其机座10在顶端形成设有二位于相对位置的轴座11,一填充筒20是由呈锥状的二半筒体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填充筒20具体是由上筒体21及下筒体22所组成,该上筒体21、下筒体22在同一侧紧邻处设有数条铰链25,另侧的紧邻相接处设有数个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在上筒体21的另侧面设有数个突块211,而下筒体22在相对于突块211位置设有数个扣具26,该扣具26设有扣环261,可与突块211配合扣置或分离,又下筒体22在相对于轴座11位置设有突出的轴杆221,该轴杆221可与轴座11相互枢设,以使填充筒20可相对于机座10旋转。前述由上筒体21、下筒体22组成的筒体20,直径较小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状的底部23,而另端为直径较大的一端则为开口部24,如此,请参阅图3所示,在解除扣具26之后即可将上筒体21与下筒体22间以铰链25为枢点向上旋转开启。请再参阅图4、图5所示,本技术在应用于砂肠袋的填充砂料作业时,所使用的砂肠袋40设有一开口端41,并在开口端41处设有二束带42、43,且袋体的外侧环绕设有数根吊带44,作为另一实施例砂肠袋40亦可以套设有套袋。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在填充砂料之前,先将填充筒20设置成如图所示的状态,并将上筒体21予以掀起开启,再将砂肠袋40置入于其内,并使得各吊带44部份露出于外侧,之后再将上筒体21、下筒体22相互对合,并利用扣具26予以扣固,并将砂肠袋40的开口端41向外翻转至筒体的外侧。完成前述砂肠袋40的套置之后,即可将填充筒20的筒体旋转至如图4所示的直立状态,再利用震动机将砂料由填充漏斗30的出料口31送出,并均匀地灌入于袋体内,在完成填充砂料作业之后,即可将砂肠袋40的开口端41利用二束带42、43予以打结封合。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此图是配合吊挂作业的实施例图,完成砂肠袋的砂料填充作业之后,即可将填充筒20旋动成水平状,而吊挂装置的吊杆50可穿套在砂肠袋40的吊带44内,之后可将与吊索51二端所设置的固定座52分别套固在吊杆50的二端头处,在完成上述的过程后,可开启扣具26并掀起上筒体21,即可使砂肠袋40露出,再启动吊具装置的吊杆50后,该砂肠袋40即可吊起并移至它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砂肠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机座在相对位置处设有轴座,一呈锥形的填充筒由二半筒体组成,且该填充筒在较小圆径处形成设有封闭的底部,而另一端为较大圆径的开口部,该上、下筒体在一侧面为呈相互枢设结构,且在另一侧设有数个扣合装置,又在下筒体上且相对于轴座的位置设有可相互枢设的轴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砂肠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机座在相对位置处设有轴座,一呈锥形的填充筒由二半筒体组成,且该填充筒在较小圆径处形成设有封闭的底部,而另一端为较大圆径的开口部,该上、下筒体在一侧面为呈相互枢设结构,且在另一侧设有数个扣合装置,又在下筒体 上且相对于轴座的位置设有可相互枢设的轴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栋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