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环式砂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99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套环式砂肠,其在填充砂料的袋体一端为封合端,另一端为开口端,袋体外侧环绕设有数条直径较大的吊带,以供吊具吊起移动;各吊带与袋体间设有贴片予以贴固成一体;袋体开口端周缘形成设有环孔,且环孔在相对位置处形成设有开孔,又在环孔内穿绕设有直径较大的二束带,各束带分别由开孔穿出,袋体开口端为缝合结构结合固定。吊具吊载作业时可将袋体重量予以平均承载及便于移动至施工处。其可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便于将砂装填在袋体内而制成筑堤。(*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用于河道、海岸控制与利用的工程中的结构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便于将砂装填在袋体内,以制成筑堤用的套环式砂肠。现今河边或海岸的堤岸,建造时大多是在施工点上铺放衬布后,将预制的砂肠、砂管或砂袋等砂包堆放成所设计的宽度或高度,而形成一定的堤岸形状,之后再在所堆放的砂肠外侧堆砌石块,而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堤岸。前述现有的砂包中,就其中可应用于陆地作业的砂管而言,请参阅图6所示,其施工地点位于河岸边或海岸边等处,可在地面上先行予以整平,之后在地面上沿着海岸或河岸边铺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布材,在其布材70上再填放由河海砂或水库及港口内所抽取的砂料71,完成后将二侧布予以交叠覆盖或封合,即可完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及高度的砂管;亦可依据前述的相同方式,制成另一条适当长度的砂管,将各种不同长度的砂管予以相互堆放,即可完成一堤岸的基础工程,但是此种砂管仅可适用在施工处为岸边的场合,因此,其适用的施工地点极为有限。再者,另一种可适用于海中的现有的砂管的制作,请参阅图4、图5所示,其主要是在一船体上设计有二相对设置并可开、闭的成型模壳60,该船体可随施工地点移动,待移动至施工地点上方后,在成型模壳60上铺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织材,在其布材62上再填放用水力或机械方式抽取的砂料63,完成之后将其顶端予以缝合固定,即制成一砂管,之后将成型模壳60的开口部61予以开启,即可使砂管向下掉落至施工处,然而此种方式,由于砂管的长度较长,在抛放的过程中砂管通过开口部61时极容易受到拉扯摩擦而使袋体破裂,又由开口部61下移至施工处,受到海流的影响,容易造成抛放的位置极不准确,若配合潜水人员进行抛放调整,除了极为不便之外,亦造成潜水人员的危险性提高,又在抛放后,砂管所造成的海域的扰动更加剧烈,其污染程度将更大。再者,由于利用砂管所制成的地工砂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以较长的时间进行砂料的沉淀排水,另在出水口及入水口的装置设备成本较高,又其排水处亦将造成该处的河海水受到扰动,经常处于污浊状态,而污染邻近的水域。又所使用的地工砂包除了砂管外,另有砂肠或砂袋等,以外型呈长型的砂肠而言,在抛放时,在水中较不容易定点,另亦容易造成管状的变形,或造成其封袋的破裂,而砂袋的方式在抓举移动时,所使用的砂袋将容易遭到外力的破坏。有鉴于前述所使用的地工砂包,不论是结构或施工方式均有其缺点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重新设计其砂肠结构,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地工砂包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套环式砂肠,使这种砂肠的袋体一端封闭,另端的开口端形成环孔,以供束带穿绕,又在袋体外侧环套设置有数条径向的吊带,该吊带的直径较袋体为大,以便吊具吊载作业时,可将袋体重量予以平均承载及便于移动至施工处。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套环式砂肠,其在填充砂料的袋体一端为封合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袋体的外侧环绕设有数条直径较大的吊带。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各吊带与袋体间设有贴片予以贴固成一体。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其开口端周缘形成设有环孔,且环孔在相对位置处形成设有开孔,又在环孔内穿绕设有直径较大的二束带,各束带为分别由开孔穿出。前述的套环式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其开口端为缝合结构方式结合固定的开口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克服了现有的砂包在结构或施工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构造是在袋体的开口端设有束带,并在袋体处设有数条吊带,如此,可使袋体填充后快速封合成型,且可便于利用吊具予以移动吊放至施工处。其结构简单,堆放时落点准确,而且袋体内所填充的为干砂,将形成吸水状态,不易造成水流的剧烈扰动,而不致造成该处水域混浊。同时砂肠重量分别由吊带平均分摊,使得袋体不易受到拉力影响而破坏。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是将砂肠的袋体一端封闭,另端的开口端形成环孔,供束带穿绕,又在袋体外侧环套设置有数条径向的吊带,吊具吊载作业时可将袋体重量予以平均承载及便于移动至施工处,其可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便于将砂装填在袋体内而制成筑堤。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填砂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传统砂管在水面上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传统砂管在水面上作业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传统的砂管在工地处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套环式砂肠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套环式砂肠,其结构为呈长型袋状,其袋体10一端为封闭状,形成一封合端11,而另一端形成为开口状的开口端12,在该开口端12的端缘处形成环孔13结构,又该环孔13在相对位置处各形成设有一开孔14,在环孔13内穿绕设有二束带20、21,该二束带20、21的圆径较开口端12的直径大,使得二束带20、21可分别由二相对位置的开孔14穿出。再者,在袋体10的外侧处环绕设有数条吊带30,各吊带30的直径亦较袋体10的直径为大,又在袋体10与吊带30之间,利用贴片31予以稍作定位,以制成一可盛装砂料的砂肠。本技术所设计的砂肠在运用时,是从袋体10的开口端12处填入砂料,在完成砂料填充后,即可将开口端12的二束带20、21予以束紧并打结;又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亦可将开口端12以缝合结构方式予以结合固定,亦可形成此种长形的砂肠,且前述所填充的砂料可使用陆地上的干砂,使得整体的重量较轻,在运送时亦较为方便且节省成本。再请参阅图3所示,制成后的砂肠,可利用吊具装置进行吊挂作业,该吊具装置是在吊杆40的下方设有数个吊钩41,而可将吊杆40的各吊钩41钩扣在袋体10外侧的各吊带30处,如此,可使袋体10的重量由数吊带30平均承担,以便将袋体10吊放在载具50上,或由载具50处卸下,在吊挂的操作上极为简便容易,又由于砂袋重量是由各吊带30来分担,使袋体10不必使用高拉力的材料,仅需使用低拉力的布料即可,而使得砂肠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又由于实际运用在海河堤的建筑施工时,是利用吊具的吊杆40的吊钩41予以吊起,并在吊挂移动至施工地点之后,再予以卸放,如此,在各砂肠的交错堆放上将极为准确;再者,在堆放的过程中,是利用吊具逐一地将砂肠予以叠放,且在袋体10移入水中堆放时,若在袋体内所填充的为干砂,将形成吸水状态,如此,在移位过程中可使得该处水域的水流形成较平衡状态,较不容易造成水流的剧烈扰动,而不致造成对该处水域的环境污染,且砂肠是分别以吊带平均分摊重量而吊起,故使得袋体不易受到拉力影响而破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环式砂肠,其在填充砂料的袋体一端为封合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袋体的外侧环绕设有数条直径较大的吊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栋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