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9133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其包括金属O型节育环和橡皮圈套;橡皮圈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金属O型节育环套设在橡皮圈套内;橡皮圈套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金属O型节育环的直径;橡皮圈套开口端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引流带。引流带上设置有导流槽。引流带的长度为5~7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将单纯上金属O型节育环的支撑作用及Foley导尿管的屏障作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弥补了单纯O环支撑空间不充足的缺陷又减低了单纯用Foley尿管引起宫腔压力变化致引流不畅感染风险增加的忧虑,有效提高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临床效果、降低了再发粘连风险、更提高了粘连术后患者生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属于医疗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约为7%?10%。宫腔病变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报道称,在不孕症的原因中,子宫性不孕占女性不孕症的30%?40%,其中子宫异常因素约占不孕病因的25%。在对不孕患者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继发性不孕患者)其不孕原因与宫腔粘连有一定相关性。常亚杰等报道在女性不孕患者中由宫腔粘连引起的不孕发生率为22.2%。IUA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和复发流产的原因之一。临床上IUA多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减少、周期性腹痛、不孕以及妊娠后胎盘植入、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等。而宫腔镜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手术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是目前宫腔粘连治疗的标准术式。临床医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的不孕患者的治疗更注重分离后再粘连及术后促进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但众所周知,宫腔粘连宫腔分离术后再发粘连是影响临床该类患者最后期望生育目的实现的独立因素,也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现今对于中、重度粘连的治疗预后不良,特别是重度IUA患者,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严重破坏后几乎不再具有再生功能,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现象屡见不鲜,需要多次重复手术,特别是年龄>35岁以及子宫内膜结核患者预后尤为不良,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及医疗费用,治愈率也并非100%,且宫腔粘连所致不孕给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减低再粘连发生风险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国内外传统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留置O环虽有疗效,但需O环留置体内3月后取出,增加了异物对宫腔刺激,亦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部分患者有因O环顶端直接压迫宫壁致该部分内膜损伤而发生宫环与宫壁粘连现象而影响术后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再发粘连率约16.9%?46.67%。而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率可高达20%?62%。近期有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放置双腔气囊导尿管(Foley尿管)以代替宫环,临床上发现双腔气囊导尿管有效分离子宫各壁,其扩张、支架面积广又可引流宫腔内积血及分泌物而有利于宫腔内膜生长从而可减少术后再次发生粘连的机率。但宫腔粘连术后创面的愈合和内膜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宫腔很可能再次发生粘连,因此术后Foley尿管留置阴道内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其屏障效果不佳,易术后再发粘连,Foley尿管一般需留置5至7天方可拔除。而同时这种维持留置状态亦有一定压力要求,气囊压力过低则易发生尿管提早脱落而引起再粘连风险增加;而该法若气囊内压力过高压迫宫腔过紧易致患者腹痛腹胀,同时由于腔内压力增大及宫颈管堵塞所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及继发感染风险;故而宫腔持续放置Foley尿管亦有发生宫内引流不畅致合并感染及再粘连风险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既有金属O型节育环阻止分离粘连面相互接触的优势,又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其包括金属O型节育环和橡皮圈套;所述橡皮圈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套设在所述橡皮圈套内;所述橡皮圈套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的直径;所述橡皮圈套开口端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引流带。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带上设置有导流槽。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带的长度为5?7cm。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应用在不孕的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将单纯上金属O型节育环的支撑作用及Foley导尿管的屏障作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弥补了单纯O环支撑空间不充足的缺陷又减低了单纯用Foley尿管引起宫腔压力变化致引流不畅感染风险增加的忧虑,有效提高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临床效果、降低了再发粘连风险、更提高了粘连术后患者生殖能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橡皮圈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金属O型节育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其包括金属O型节育环I和橡皮圈套2 ;所述橡皮圈套2 —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I套设在所述橡皮圈套2内;所述橡皮圈套2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I的直径;所述橡皮圈套2开口端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引流带3。所述引流带3上设置有导流槽4。所述引流带3的长度为5?7cm。根据宫腔分离术后宫深大小选择金属O型节育环,如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探查宫深7-7.5cm,可选择小号O型节育环;宫深8-8.5cm可选择中号O型节育环;宫深9cm选择大号O型节育环。(具体以手术中个体情况而定)。其具体使用步骤包括:(I)术前30分钟予吲哚美辛栓0.1g塞肛门。(2)以0.9%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宫腔压力设置为13kPa,灌注液速度180ml/min0(3)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4)常规消毒铺巾消毒外阴阴道扩宫颈,置入宫腔镜。(5)观察宫颈口及宫颈管,判断宫腔形态、粘连部位、性质及程度(按诊断标准进行分度),子宫内膜厚度、色泽,双侧输卵管开口等情况。宫腔粘连分度。(6)宫腔镜下锐钝性分离宫腔粘连恢复宫腔正常形态。(7)再次探测宫腔深度,按常规上环方式用置环器放入橡皮圈套内的金属O型节育环顶端,顺宫腔方向轻轻将选定的自制环推送入宫腔直达宫底部,轻轻退出置环器,退出时注意不要旋转置环器,以免退出时将环同时带出宫腔而致上环失败。(8)于术后7 — 10天经阴道用胆石钳略伸入宫颈管内,钳夹住宫颈管内的橡皮圈套尾端向外拖拉,将自制橡皮圈套及其内的O环同时取出。术后3月常规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内恢复情况。本技术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应用在不孕的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将单纯上金属O型节育环的支撑作用及Foley导尿管的屏障作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既弥补了单纯O环支撑空间不充足的缺陷又减低了单纯用Foley尿管引起宫腔压力变化致引流不畅感染风险增加的忧虑,有效提高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临床效果、降低了再发粘连风险、更提高了粘连术后患者生殖能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O型节育环和橡皮圈套;所述橡皮圈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套设在所述橡皮圈套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用套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O型节育环和橡皮圈套;所述橡皮圈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套设在所述橡皮圈套内;所述橡皮圈套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金属O型节育环的直径;所述橡皮圈套开口端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引流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昀项静英徐洪燕方睿熊芳赵馨周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