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耀华专利>正文

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54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颖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它有一引水管道,在其上方并行设置有鱼类上行管道,两管间用导管及喷射嘴连通;在鱼类上行管道两侧开有泻流孔并设有泻水管道;在引水管道上段设有抽水加压装置;本装置铺设于坝外侧岸,在坝顶与坝外江面之间成20°-60°的斜坡线布局,利用坝内水面与坝外江面的自然落差,将坝内水通过引水管道送到鱼类上行管道中变成上射水流,使鱼类在上射水流的冲力和自身上游能力的共同作用下游越拦江大坝。(*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过坝装置
它是一种新颖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它可使各种鱼类迅速、省时、省力、安全、无干扰,顺利地从下游游越拦江大坝,进入坝内水域。主要用于各江河建设电站时解决鱼类无法游越大坝洄游上游产卵繁殖的难题。众所周知,有多种海洋鱼类均需年复一年地从海洋洄游到江河,逆江河而上,到上游产卵繁殖;但由于各江河上电站建设日益增多,拦江截流筑坝阻断了鱼类洄游道路,这对于鱼类发展和保持鱼类生态平衡有着极大影响,鱼类过坝问题是一个极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探讨解决的办法。据四川经济日报1993年3月31日第三版报道,四川省石柱县桥头中学教师马兹文专利技术的“鱼类过坝水路通道”最近获得国家专利,解决了鱼类受阻于拦江大坝的难题。该专利的技术特点是通过拦江大坝并与坝外水平面形成一个倾斜角在20°-50°之间的直接连结坝体内外水面的溪沟式水路通道,通道与拦河大坝街接处设一个据坝内水位变化而随之自由升降的升降式结合部,通道内部有一系列呈阶梯形的隔板,形成自下而上的阶梯形水池系列。这种通道适合鱼类在逆水中上跃的生理习性和本能范围。鱼类逆水而上到达一定位置时便可停留在水池中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次再上一个台阶,如此梯级而上,可顺利达到坝内。该专利的优点在于消除了人为干扰,机械运动干扰和强大压力干扰,使鱼类顺利通过十几米,几十米高的拦河高坝。但上述专利技术仍存在这样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各种大小鱼类仅仅凭着自身的跳跃力逐梯逆水跳跃而上,翻越几十米,一百几十米的高坝,需要跳多少级阶梯?跳跃多少次?费多少时间?以长江为例,长江口海平面为0度高程,葛洲坝坝顶高程为70米,而正在筹建的三峡大坝顶高程为178米;每年洄游过坝的各种大小鱼类数以百万、千、甚至亿万尾,全部都要靠自身跳跃力沿阶梯形水池逐级跳跃越过上述两高坝,这对鱼类来说,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极为艰难,洄游速度极慢。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新颖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使各种鱼类快速、省时、省力、安全、无干扰,顺利地游越各种高度的拦江大坝。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其特点是有一条引水管道,并在引水管道上设置有多条导管,有一条鱼类上行管道并行设置于引水管道上方,由导管与鱼类上行管道内的各个喷射嘴连通;在鱼类上行管道的两侧还开有网眼状泻流孔,管外两侧设置有泻水管道;在引水管道的上段设置有抽水加压装置,抽水泵的出水管分别与鱼类上行管道中的喷射嘴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更好的设计方案是喷射嘴向坝顶方向倾斜,与鱼类上行管道底部的夹角取值范围为2°-60°;鱼类上行管道底部两侧喷射嘴向管道上方中线倾斜,其倾斜角度为50°-80°。这样可以使引水管道内的水在坝内高水位的压力下,并在喷射嘴方向及角度的限制下形成向上喷射的水流,给鱼类一定的浮力、推力和着力点,以利于鱼类在管内向上游行。本专利技术所述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更佳的设计方案是引水管道和鱼类上行管道的接江尾段分岔为多管状,构成多尾独头型布局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以便节省工程造价和提高本装置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更好的设计方案是鱼类上行管道为台阶型结构,各台阶均设有鱼类休息池;以便鱼类在游上一级台阶后,养精蓄锐,再上新的台阶。本专利技术所述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更进一步的设计方案是在鱼类上行管道接江尾部水中设置有诱鱼器,利用诱鱼器所发出的声、光信号诱导鱼类在此水域汇集上游过坝。本专利技术所述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其专利技术原理是根据鱼类必须年复一年的洄游产卵繁殖这一生活习性,和鱼类既喜逆流而上,更善顺流而行的生活特点,利用坝内水位与坝外水位的自然落差,在拦江大坝外任何一侧岸边,铺设一条封闭式引水管道,上端通过坝侧岸沟通坝内水域,下端直达坝外江底;在引水管道上方并行设置一条半封闭式的鱼类上行管道,上接坝顶,下达坝外江中;在引水管道上安装多条导管连接鱼类上行管道中的各个喷射嘴,将坝内水通过引水管道进入导管,在喷射嘴方向及角度的限制下和坝内高水位的压力下,在鱼类上行管道中变成上射水流,给鱼类一定的浮力,推力和着力点;鱼类则在上射水流的浮力,推力和自身的上游能力共同作用下,顺着平滑伸直的上行管道快速、省力、省时、安全、无干扰、顺利地游上坝顶进入坝内水域。本专利技术与溪沟阶梯水池系列式鱼类过坝通道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鱼类上行过坝时更省力、省时、安全、快速。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坝内水位与坝外江面的自然落差,将坝内水导引到鱼类上行管道内变为上射水流,加之管道是呈20°-60°度斜坡线布局的直线型管道,管内平滑伸直,无任何阻碍,鱼类处于直线顺水上游的状态之中,而不需跳跃上行,由于喷射嘴安于管内底部两侧,正适合鱼类腹部侧翅和尾巴借助上射水流的冲力着力上游,远比逆水游行更省力,更比阶梯式跳跃上行省力、省时、安全、快速。2.这种鱼类上行管道内同时兼具逆水和顺水两种水流,既适合鱼类逆水而行的生活习性,更适合鱼类顺水而行的生理特点。由于喷射嘴安装于管道底部两侧,管道底部形成两股强烈的上射水流,而上射水流在一定距离内便失去冲力变为下泻水流,这样管道内便出现两种水流,底部为上射水流,上部为下泻水流,由于各喷射嘴按一定间距从管道下端直布到管道顶端,使逆顺两种水流呈阶段性强弱交替,既适合鱼类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又适合鱼类善于顺水而行的生理特点。3.这种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可适合各种高度的拦江大坝。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坝内水位与坝外江中水位的自然落差,将坝内的水流导引到鱼类上行管道内变为上射水流,坝愈高,落差愈大,水流上射冲力愈大,鱼类上游越省力、省时、速度愈快。尤其适合长江三峡这类几十米甚至百多米高的大坝解决鱼类游越大坝的难题。4.本专利技术适合各条江河上待建大坝和已建大坝增建鱼类上行过坝管道。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坝外侧岸开沟铺设引水管道,仅引水管道首端通过大坝侧岸,对江中坝体无影响,各待建大坝均可采用。对各已建大坝,只需在坝侧岸(坝内常年最低蓄水位处)挖一深沟铺设管道引出坝内水即可,不损伤大坝主体,对大坝安全无影响,施工简易,造价低廉。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 射流式鱼类过坝管装置结构及布局示意2 引水管道和鱼类上行管道及导管相互关系纵截面剖视示意3 射流或鱼类过坝管道装置立体结构横切面剖视示意4 鱼类上行管道及泻水管道相互关系纵向剖视示意5 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接江尾部侧向剖视示意6 抽水加压装置与喷射嘴连通结构示意7 多尾型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布局示意8 多尾型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布局示意9 台阶型射流式鱼类上行管道布局示意图现分别介绍各部件的构造及性能用途一、引水管道(1)的作用是将坝内水引导至坝外江河中并向鱼类上行管道提供上射水流,在引水管道(1)的进水口处应安装有滤网(13)和阀门(12),以防止杂物进入管道内造成堵塞,并在不使用鱼类上行管道时关闭进水口。二、导管(2)的作用是连接引水管(1)和鱼类上行管道(4),将下泻水流转变为向上喷射的水流,导管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三、喷射嘴(3)安装在鱼类上行管道底部两侧,沿鱼类上行管道向坝顶上方倾斜,与鱼类上行管道底部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2°-60°;两侧喷射嘴必须向管道上方中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射流式鱼类过坝管道装置,有引水管道(1),其特征是在引水管道上设置有导管(2),有一鱼类上行管道(4)与引水管道(1)并行设置,导管(2)与鱼类上行管道(4)的喷射嘴(3)连通,在鱼类上行管道(4)的两侧开有网眼状泻流孔(11)并设置有泻水管道(5),在引水管道(1)的上部设置有抽水加压装置(6. 7. 8. 9),抽水加压装置的出水管(9)分别与鱼类上行管道(4)内的喷射嘴(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耀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