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真淼专利>正文

软联接折叠吊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2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吊伞。现有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抗风能力较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伞面、底座、立柱、吊臂、伞柱和活动伞盘,其特征在于伞柱上端设有顶盖,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所述的伞面覆盖在顶盖和吊臂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外端固接。由于省略了支撑杆和上伞盘,减轻了吊臂的负荷,使伞面实现软联接开合,可以缓冲、吸纳风力,使抗风能力增强,同时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吊伞,尤其是立柱位于伞体一侧的可折叠吊伞。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大型折叠吊伞,通常包括伞柱;上、下活动伞盘;吊臂;伞面和立柱,上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下活动伞盘四周铰接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联接在伞骨上,伞面连接在伞骨上,没有摆脱传统便携式伞的结构,其结构繁杂,零部件多,伞骨粗大,立柱负荷大,成本高。同时,由于伞面被支撑杆和伞骨刚性撑紧,故抗风能力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简化现有大型吊伞结构、抗风能力强且降低成本的软联接折叠吊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包括伞面、底座、联接在底座上的立柱、与立柱上端联接的吊臂、与吊臂上端活接的伞柱和套接在伞柱上的活动伞盘,其特征在于伞柱上端设有顶盖,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所述的伞面覆盖在顶盖和吊臂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外端固接。由于省略了支撑杆和上伞盘,减轻了吊臂的负荷;同时使伞面实现软联接开合,使用时伞面自然下垂,可以缓冲、吸纳风力,从而使抗风能力增强,且造型美观。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顶盖为圆盘形,避免伞面直接与伞柱接触而使伞面破裂;顶盖中间为一中空圆柱管,方便与伞柱套接;顶盖四周设有与伞骨对应的吊绳,吊绳一端联接顶盖折边的吊绳孔,另一端联接伞骨外端,以减小伞骨对伞面张力。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吊臂上端与伞柱通过设有滚柱的联接头活动联接,联接头一端与吊臂固接,另一端轴接在伞柱上,便于收折吊伞和穿绕牵引绳。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吊臂通过滑座套接在立柱上端,在吊臂下端和立柱的中部设有一联接拉臂,拉动联接拉臂则使吊臂在滑座内滑动,以调节伞面的遮阳角度或收折吊伞。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联接拉臂上设有摇手,在活动伞盘和摇手之间设有牵引绳,通过摇手控制牵引绳,使伞盘动作,方便地打开或收折伞面。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伞柱和吊臂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伞柱上滑轮、伞柱下滑轮、吊臂上滑轮和吊臂下滑轮,牵引绳一端固定于活动伞盘,另一端经伞柱下滑轮、伞柱、伞柱上滑轮、滚柱、吊臂上滑轮、吊臂、吊臂下滑轮和联接拉臂固接于摇手,使牵引绳收放顺畅,减小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顶盖和活动伞盘之间联接有回位弹性绳,在收折伞面时活动伞盘能移向顶盖;联接拉臂和伞柱之间联接有保险绳,限制吊臂意外向下滑动,防止遮阳角度的变化。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立柱下端设有支撑条,该支撑条通过螺钉将立柱固接在底座上,既增强了立柱与底座的联接强度,又增加了美观效果。本技术由于省略了支撑杆和上伞盘,摒弃了现有吊伞的繁杂结构,减轻了吊臂的负荷;伞面直接覆盖在顶盖和吊臂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外端固接,使伞面实现软联接开合,伞面造型美观。伞面在使用时呈下垂式流线型,可以缓冲、吸纳风力,从而增强抗风能力。此外还降低了成本。其创造性的独到构造使吊伞结构新颖,具有突破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顶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联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伞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伞面开合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牵引绳路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底座21通过支撑条20固定立柱19,立柱19上端通过设有滚轮28的滑座12套接吊臂10,吊臂10的下端和立柱19的中部分别通过活动座14和支撑座18铰接联接拉臂15,所述的吊臂10、联接拉臂15和立柱19三者联接构成折叠机构。活动座14上设一拉手13,便于操作。吊臂10上端固接联接头9,联接头另一端轴接伞柱5。伞柱上端设有顶盖8,伞柱上套接活动伞盘4,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3,所述的伞柱5、活动伞盘4和伞骨3构成伞面开合机构,其中活动伞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分为上盖和下座两部分,便于装配伞骨。伞面2覆盖在顶盖8和吊臂10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3外端固接。为了避免伞面2直接与伞柱5接触而使伞面破裂,顶盖8制为圆盘形,其中间为一中空圆柱管,方便与伞柱套接,顶盖四周设有与伞骨对应的吊绳6,吊绳一端联接顶盖折边的吊绳孔,另一端联接伞骨3外端,以减小伞骨对伞面的张力。为了方便地打开或收折伞面,联接拉臂15上设有摇手17,在活动伞盘4和摇手之间设有牵引绳1,通过摇手控制牵引绳,使活动伞盘动作;为使牵引绳1收放顺畅,减小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伞柱5和吊臂10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伞柱上滑轮23、伞柱下滑轮26、吊臂上滑轮25和吊臂下滑轮27,联接头9上设有滚柱24,牵引绳一端用一绳球11固定于活动伞盘,另一端经伞柱下滑轮、伞柱、伞柱上滑轮、滚柱、吊臂上滑轮、吊臂、吊臂下滑轮和联接拉臂,联接于摇手17。设置滚柱24,可减轻伞面在风中的摆动幅度。为使活动伞盘能够移向顶盖8以便收折伞面,在顶盖和活动伞盘4之间联接有回位弹性绳7。为限制吊臂10意外向下滑动,防止遮阳角度的变化,在联接拉臂15和伞柱之间联接有保险绳22。为便于悬挂衣物,在立柱19上可设衣帽钩16。为便于移动底座21和拆卸立柱,底座21由钢板冲压成槽形长条,横条30和直条31偏心相交,由联接板32将其固定,压板29压在偏心十字长条上,螺钉与螺丝孔33联接,通过支撑条30将立柱19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欲使吊伞打开使用,向上推动拉手13,吊臂10则沿着滑座12向上滑动至适当位置;然后转动摇手17,牵引绳则将活动伞盘4拉向伞柱5下端,由于伞骨3外端受吊绳6和伞面2的约束,伞骨3只可作横向扩张,于是伞面裙边被撑开,直至伞面张紧。最后将保险绳22绕结在立柱19上,防止吊臂回滑。欲使吊伞改变遮阳角度,先解开保险绳22,然后下拉拉手13使吊臂10沿滑座12向下滑动,伞面2则随之慢慢翘起,待到达满意的遮阳角度时,将保险绳22绕结在衣帽钩上定位。欲收折吊伞,先解开保险绳22,并向下拉动拉手13使吊臂10沿滑座12向下滑动,直至联接拉臂15向下紧靠立柱19下部,与此同时,将摇手反向转动,牵引绳1被放松,活动伞盘4在回位弹性绳7的回复力作用下沿伞柱5上滑,则伞骨3下垂直至并拢,整把吊伞收折完毕。权利要求1.软联接折叠吊伞,包括伞面(2)、底座(21)、联接在底座上的立柱(19)、与立柱上端联接的吊臂(10)、与吊臂(10)上端活接的伞柱(5)和套接在伞柱上的活动伞盘(4),其特征在于伞柱上端设有顶盖(8),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3),所述的伞面(2)覆盖在顶盖(8)和吊臂(10)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3)外端固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顶盖(8)为圆盘状,其中间有一用于套接伞柱(5)的圆柱管,四周设有与伞骨(3)对应的吊绳(6),吊绳一端联接顶盖(8)折边的吊绳孔,另一端联接伞骨(3)外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吊臂(10)上端与伞柱(5)通过设有滚柱(24)的联接头(9)活动联接,联接头一端与吊臂固接,另一端轴接在伞柱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联接折叠吊伞,其特征在于吊臂(10)通过一滑座(12)套接在立柱(19)上端,在吊臂(10)的下端和立柱(19)的中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软联接折叠吊伞,包括伞面(2)、底座(21)、联接在底座上的立柱(19)、与立柱上端联接的吊臂(10)、与吊臂(10)上端活接的伞柱(5)和套接在伞柱上的活动伞盘(4),其特征在于伞柱上端设有顶盖(8),活动伞盘四周铰接伞骨(3),所述的伞面(2)覆盖在顶盖(8)和吊臂(10)上,伞面的裙边与伞骨(3)外端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真淼
申请(专利权)人:徐真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