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公民专利>正文

双向全自动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25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收伞、开伞双向全自动晴雨伞,能象现有自动伞那样单手开伞,并且还能单手收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伞杆16;18,串装在伞杆上的上弹簧2、上滑套7、下弹簧9、下滑套10、12(10为外套,12为内套)装在内套槽内的自动扣11,一头连接于自动扣的自控钢丝8、手柄上安装于杠杆23一头的按钮22,串于伞杆之中,一头连接于杠杆的内钢丝25,以及省力铰接杆件13、15等构件来完成收、开伞双向全自动的。本实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现有的自动伞见图(1),它只能单手自动打开,而不能单手自动收回,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单向自动伞,平时妇女同志抱着小孩上车,或者人们带过多的物品出门,虽在出门时能单手将伞张开,但是,上车时、回家开门时等等场合,却不得不用两只手将伞收拢,这就给人们带来了相当的不便,而双向全自动伞则一改这种局面,即能单手开伞,又能单手收伞,不用说,它将给人们予多少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全自动的晴雨伞。通过以下构思和结构来完成本技术目的。双向全自动伞的结构主要有顶套1,上弹簧2,上扣4,滑套7,自控钢丝8,下弹簧9,伞骨5,拉力钢丝6,滑套10,自动扣11,内滑套12,内钢丝25、26,中扣19,开伞钮21收伞钮22,上伞杆16,下伞杆18,内弹簧17,省力柄13省力钢丝15,手柄24及其它一些附件组成,详见结构图。双向自动伞的结构,在现有的单向自动伞的基础上,设置了上弹簧2,自动卸荷机构及上扣控制系统,以达到双向自动的目的。附图表示本技术与原技术的对比实例附图说明图1为原技术实施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原单向自动伞是靠弹簧33,伞骨34及钢丝35所组成的三角系统,由于一条边是被压缩的弹簧33,所以当释放滑套36时,弹簧伸长而使伞张开的。本技术在张开原理上沿用单向自动伞的原理,但是滑套6却改成了图2中的滑套10及12二件,在伞张开的过程中10、12是通过自动扣11连成一体的。当滑套7上升超过上扣4后,由于弹簧9的伸长而拉动了自控钢丝8使自动扣缩进滑套12内而使得滑套10、12分离的,滑套10、12分离后,原来的三角形上升系统被破坏,弹簧9就丧失了向上推滑套7的能力了从而起到卸荷作用,卸荷后,由于滑套7已被长住故不会下滑,这样伞便维持张开了,这时如要收伞只要按一下钮22便拉动了内钢丝25,26带动了斜块把上扣4压回管内,滑套7便在上弹簧的作用下迅速下滑而将伞面收拢,此时再用双手操作推下管进上管内,并将滑套12一并推入滑套10内扣住,原来被破坏的三角形系统又建立了起来,同时将下扣勾住滑套12,全部收伞过程就完成了,需要的时候,只要按一下钮21,伞便又会张开。本技术结构紧密、外观与单向自动伞相差无几,实用效果却是单向伞无法比拟的,它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技术的自动卸荷机构,还可以通过其它形色来实现,上扣控制系统也可以不用斜块,而改用其它形色。本技术的省力机构也可不用,只要上下弹簧,配置适当,加载力不是太大的,省力机构的杆件13的一端也可以固定在滑套7上,杆件15的下端也可以移到滑套12的顶部,这样外形会更美观。本技术也适用了单节长伞,这是因为加载行程只30mm左右,滑套10与12便会连成一体,而且单节伞反而省去了二节伞的收杆动作。权利要求双向全自动晴雨伞是一种遮阳、避雨用具,与现有的自动伞相比,双向全自动晴雨伞不仅能单手控制开伞,而且还能单手控制收伞,现有的自动伞,由手柄(上有一个按钮)、伞杆、伞骨、伞面及顶套、上滑套、下滑套等组成,其中上滑套与下滑套及两者中间的弹簧一并串装于伞杆上,组成了上升系统中的一条伸缩边,另二边由伞骨及拉力钢丝铰接而成,双向全自动晴雨伞只用了现有自动伞的部份结构,改进了三角形上升系统,手柄上增加了一个按钮及一套收伞控制系统,增加了收伞弹力,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三角形上升系统中下滑套由原来的整体式分开成了内外相套的二只,并在内套的母线侧槽内装有自动扣,二套轴向滑动具有单向性,自动扣的一角连有自控钢丝,自控钢丝的另一头串出内套后又串出上滑套的翻缘,并在钢丝头部折弯或用螺钉,以作限位,伞张至一定程度时,自控丝的限位头在上滑套的带动下拉动自动扣,使自动扣在外套内的一半缩回内套的母线侧槽内,内外套分离,使得弹簧卸荷。同时,为了便于自动收伞,在上滑套的上方装有一根弹簧(不装也可以,以伞力也可由伞骨的弹力提供),在手柄上装有二只按钮,其中一只内连杠杆,杠杆的另一头连着内钢丝至上扣,形成一套上扣(收伞)控制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收伞、开伞双向全自动晴雨伞,能象现有自动伞那样单手开伞,并且还能单手收伞。本技术通过伞杆16;18,串装在伞杆上的上弹簧2、上滑套7、下弹簧9、下滑套10、12(10为外套,12为内套)装在内套槽内的自动扣11,一头连接于自动扣的自控钢丝8、手柄上安装于杠杆23一头的按钮22,串于伞杆之中,一头连接于杠杆的内钢丝25,以及省力铰接杆件13、15等构件来完成收、开伞双向全自动的。本技术将为人们遮阳避雨带来极大的方便。文档编号A45B19/00GK2108464SQ91209850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方公民 申请人:方公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向全自动晴雨伞是一种遮阳、避雨用具,与现有的自动伞相比,双向全自动晴雨伞不仅能单手控制开伞,而且还能单手控制收伞,现有的自动伞,由手柄(上有一个按钮)、伞杆、伞骨、伞面及顶套、上滑套、下滑套等组成,其中上滑套与下滑套及两者中间的弹簧一并串装于伞杆上,组成了上升系统中的一条伸缩边,另二边由伞骨及拉力钢丝铰接而成,双向全自动晴雨伞只用了现有自动伞的部份结构,改进了三角形上升系统,手柄上增加了一个按钮及一套收伞控制系统,增加了收伞弹力,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三角形上升系统中下滑套由原来的整体式分开成了内外相套的二只,并在内套的母线侧槽内装有自动扣,二套轴向滑动具有单向性,自动扣的一角连有自控钢丝,自控钢丝的另一头串出内套后又串出上滑套的翻缘,并在钢丝头部折弯或用螺钉,以作限位,伞张至一定程度时,自控丝的限位头在上滑套的带动下拉动自动扣,使自动扣在外套内的一半缩回内套的母线侧槽内,内外套分离,使得弹簧卸荷。同时,为了便于自动收伞,在上滑套的上方装有一根弹簧(不装也可以,以伞力也可由伞骨的弹力提供),在手柄上装有二只按钮,其中一只内连杠杆,杠杆的另一头连着内钢丝至上扣,形成一套上扣(收伞)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公民
申请(专利权)人:方公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