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人豪专利>正文

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08054 阅读:6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收伞更加轻松方便的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结构包括:一伞杆、一伞柄、一固定巢、一活动巢、一中巢、一伞骨组及一伞布,其技术手段在于:所述伞杆内设有一个两端分别突出有一抵持于该活动巢底面之凸块、并为镂空形态的弹性抵持件;一与该弹性抵持件底端连接的勾杆;一与该勾杆底端连接且侧边具有一槽孔的驱动块;以及一个一端插入于该槽孔内、另端露出于该伞柄外、供使用者垂直下拉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垂直下拉后,能控制该驱动块拉动该勾杆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向下拉伸,以使该弹性抵持件的凸块内缩至该伞杆内,而后利用该伞骨组推动该活动巢往该伞柄的方向滑移,以呈现收伞的状态。

The anti umbrella umbrella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and easy umbrella umbrella umbrella structure convenient.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n umbrella rod, an umbrella handle, a fixed nest, a movable nest, a nest, an umbrella group and an umbrella cloth, is the technical means that the umbrella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ding ends of a support at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nest bumps, and the hollow form elastic supporting piece; the elastic supporting member and a bottom hook rod connected with a hook; the bottom end of the ro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 block side has a slot; and a control member end is inserted in the groove hole, the other end exposed out of the umbrella handle, vertical for users drop down; the control part can control the vertical drop, pull the hook rod and the driving block drives the elastic supporting piece down the stretch, bump to enable the elastic supporting member retracted to the umbrella rod, and then use the umbrella group to promote the activities of the nest to the umbrella handle in the direction of slip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umbrella. St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伞结构,尤指一种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收伞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告第201345953号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直骨伞,其包括:中棒、支撑伞面的伞骨、滑动套接在所述中棒且与所述伞骨内端枢接的下巢、以及在伞撑开状态下用于支撑定位所述下巢的下巢定位片;所述伞骨上设有伞骨自动收拢装置,所述下巢定位片可沿所述中棒上设置的开孔伸出或缩入所述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下部设有收伞按钮,所述收伞按钮与所述下巢定位片之间通过一个可将所述收伞按钮的水平按压力转变为作用于所述下巢定位片的下拉力的连动机构连接,所述下巢定位片具有在下拉力作用下内缩至所述中棒内腔的结构;按压所述收伞按钮,该向下压力通过所述连动机构转换为对所述下巢定位片的向下拉力,所述下巢定位片受拉力作用内缩至中棒内腔并释放所述下巢,所数伞骨在伞骨自动收拢装置的作用下收合。然而,上述的收伞结构,虽是简便,但是却因连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再加上收伞按钮是利用水平按压的方式来操作,因此在连动机构复杂的情况下,按压收伞按钮时容易卡制于连动机构内,尤其连动机构内设有弹簧,一但弹簧生锈则此项操作就显得不易,操作上反增其困难性。有鉴于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收伞更加轻松方便的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便成为本技术创作者的意念与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收伞更加轻松方便的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包括:一中空形态的伞杆;一设于该伞杆一端的伞柄;一设于该伞杆另端的固定巢;一设于该伞柄与该固定巢之间的活动巢;一连接于该活动巢顶端的中巢;一枢设于该固定巢、该活动巢及该中巢上的伞骨组;以及一包覆于该伞骨组内、外表面的伞布;所述伞杆内设有一辅助收伞装置,其包含有一个两端分别突出有一抵持于该活动巢底面之凸块、并为镂空形态的弹性抵持件;一与该弹性抵持件底端连接的勾杆;一与该勾杆底端连接且侧边具有一槽孔的驱动块;以及一个一端插入于该槽孔内、另端露出于该伞柄外、供使用者垂直下拉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垂直下拉后,能控制该驱动块拉动该勾杆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向下拉伸,以使该弹性抵持件的凸块内缩至该伞杆内,而后利用该伞骨组推动该活动巢往该伞柄的方向滑移,以呈现收伞的状态。更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抵持件的顶端更设有一穿孔,而该伞杆的内壁面对应该穿孔处,更设有一能穿过该穿孔、用以供该弹性抵持件固定于该伞杆内的定位件。更具体的是,所述勾杆的两端,更分别延伸有一挂勾。更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抵持件的底端,更设有一用以供该挂勾吊挂的勾孔。更具体的是,所述驱动块的顶端,更设有一用以供该挂勾吊挂的挂环。更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抵持件为菱形形状。更具体的是,所述弹性抵持件为椭圆形形状。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的实施,本技术与先前技术相比较,能获致的作用、功能及效果为:本技术在伞杆内,增加了一个由弹性抵持件、勾杆、驱动块及控制件所组成的辅助收伞装置,因此收伞时,仅需垂直下拉该控制件,以控制该驱动块拉动该勾杆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向下拉伸,并藉该弹性抵持件的向下拉伸解除凸块对该活动巢的固定,使该活动巢得以活动于该伞杆上,而后利用该莲花伞骨推动该活动巢往该伞柄的方向滑移,即完成简易快速收伞的目的,使得人们对反折伞具的使用更加便利,因此本技术相较于传统具有自动收伞功能的直骨伞,具有操作方便、结构也更为简单的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P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Q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莲花伞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4所示,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包括:一中空形态的伞杆1;一设于该伞杆1一端的伞柄2;一设于该伞杆1另端的固定巢3;一设于该伞柄2与该固定巢3之间的活动巢4;一连接于该活动巢4顶端的中巢5;一枢设于该固定巢3、该活动巢4及该中巢5上的伞骨组6;以及一包覆于该伞骨组6内、外表面的伞布7。所述伞杆1内设有一辅助收伞装置,其包含有一个两端分别突出有一抵持于该活动巢4底面之凸块811、并为镂空形态的弹性抵持件81;一与该弹性抵持件81底端连接的勾杆82;一与该勾杆82底端连接且侧边具有一槽孔831的驱动块83;以及一个一端插入于该槽孔831内、另端露出于该伞柄2外、供使用者垂直下拉的控制件84。其中,该控制件84垂直下拉后,能控制该驱动块83拉动该勾杆82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81向下拉伸,以使该弹性抵持件81的凸块811内缩至该伞杆1内,而后利用该伞骨组6推动该活动巢4往该伞柄2的方向滑移,以呈现收伞的状态。其次,该伞骨组6更包含有:数支枢接于该固定巢3周侧的上伞骨支杆61;一与该上伞骨支杆61一端枢接的反折骨支杆62;一端与该反折骨支杆62枢接、另端枢接于该活动巢4周侧的下伞骨支杆63;一端与该上伞骨支杆61枢接、另端枢接于该中巢5周侧的莲花伞骨64[如图5所示];一端与该上伞骨支杆61枢接、另端套设于该下伞骨支杆63上的活动撑杆65;以及一端与该活动撑杆65连接、另端与该上伞骨支杆61连接的弹性组件66。如图3所示,所述伞杆1的壁面对应该弹性抵持件81的凸块811处,更分别设有一供该凸块811露出的通孔11。其中,透过该通孔11的设计,可将该活动巢4抵持于该凸块811上方,以呈现开伞的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伞杆1的壁面对应该控制件84处,更设有一用以供该控制件84上、下位移的开孔12。藉此,让该控制件84再上、下位移时能更加平顺,以避免会有卡住的情形发生。由上述图3、4可清楚看出,所述弹性抵持件81的顶端设有一穿孔812,而该伞杆1的内壁面设有一能穿过该穿孔812、用以供该弹性抵持件81固定于该伞杆1内的定位件13,所述勾杆82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挂勾821,其中一端的挂勾821吊挂于该弹性抵持件81底端的勾孔813上,而另一端的挂勾821则吊挂于该驱动块83顶端的挂环832上。其中,藉由上述结构的设计,当用户垂直下拉该控制件84时,该驱动块83会藉由该挂环832上的挂勾821拉动该勾孔813上的挂勾821,使该弹性抵持件81的底端被向下拉伸,进而使该凸块811内缩至该伞杆1内,反之,当使用者松开该控制件84时,由于该弹性抵持件81具有弹性复归的作用,因此当向下拉伸的作用力消失时,该弹性抵持件81则会复归回原状,该凸块811则会复归回该通孔11处。上述图2~4中,图面揭示的弹性抵持件81皆为菱形形状,并非用以限制本案弹性抵持件的形状,其仅为参考例,并非唯一实施范例,除了菱形形状外,该弹性抵持件亦可为圆形、椭圆形不等;唯不论是哪一种形状,只要是具备有弹性内缩的结构,其都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畴内。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技术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

【技术保护点】
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包括:一中空形态的伞杆(1);一设于该伞杆(1)一端的伞柄(2);一设于该伞杆(1)另端的固定巢(3);一设于该伞柄(2)与该固定巢(3)之间的活动巢(4);一连接于该活动巢(4)顶端的中巢(5);一枢设于该固定巢(3)、该活动巢(4)及该中巢(5)上的伞骨组(6);以及一包覆于该伞骨组(6)内、外表面的伞布(7);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内设有一辅助收伞装置,其包含有一个两端分别突出有一抵持于该活动巢(4)底面之凸块(811)、并为镂空形态的弹性抵持件(81);一与该弹性抵持件(81)底端连接的勾杆(82);一与该勾杆(82)底端连接且侧边具有一槽孔(831)的驱动块(83);以及一个一端插入于该槽孔(831)内、另端露出于该伞柄(2)外、供使用者垂直下拉的控制件(84);所述控制件(84)垂直下拉后,能控制该驱动块(83)拉动该勾杆(82)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81)向下拉伸,以使该弹性抵持件(81)的凸块(811)内缩至该伞杆(1)内,让该活动巢(4)朝该伞柄(2)的方向滑移并带动该伞骨组(6)向内收合,以呈现收伞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3 TW 1052083711.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包括:一中空形态的伞杆(1);一设于该伞杆(1)一端的伞柄(2);一设于该伞杆(1)另端的固定巢(3);一设于该伞柄(2)与该固定巢(3)之间的活动巢(4);一连接于该活动巢(4)顶端的中巢(5);一枢设于该固定巢(3)、该活动巢(4)及该中巢(5)上的伞骨组(6);以及一包覆于该伞骨组(6)内、外表面的伞布(7);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内设有一辅助收伞装置,其包含有一个两端分别突出有一抵持于该活动巢(4)底面之凸块(811)、并为镂空形态的弹性抵持件(81);一与该弹性抵持件(81)底端连接的勾杆(82);一与该勾杆(82)底端连接且侧边具有一槽孔(831)的驱动块(83);以及一个一端插入于该槽孔(831)内、另端露出于该伞柄(2)外、供使用者垂直下拉的控制件(84);所述控制件(84)垂直下拉后,能控制该驱动块(83)拉动该勾杆(82)并连动该弹性抵持件(81)向下拉伸,以使该弹性抵持件(81)的凸块(811)内缩至该伞杆(1)内,让该活动巢(4)朝该伞柄(2)的方向滑移并带动该伞骨组(6)向内收合,以呈现收伞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的壁面对应该弹性抵持件(81)的凸块(811)处,更分别设有一供该凸块(811)露出的通孔(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折伞具的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1)的壁面对应该控制件(84)处,更设有一用以供该控制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人豪
申请(专利权)人:戴人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