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大齐专利>正文

多用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9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晴雨伞,由伞罩、伞骨、伞骨装配环、伞骨支撑滑套、拉绳张紧装置组件、拉绳、主撑杆、手柄组成。该伞既可与现有晴雨伞同样方便地手持使用,折叠携带和收藏,又可固定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上使用。尤其适用于固定在自行车上使用,伞的安装高度和角度可以调整,一撑二拉三个固定点,稳定性好,操作简便。该伞在现有晴雨伞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制造,手持使用时新增部件全部处于隐蔽状态。(*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晴雨伞,该伞包括三折叠伞和二折叠伞。现有晴雨伞,即可手持使用,又可固定在自行车等运动或固定的物体上使用,美中不足的是,手持使用十分方便,固定在自行车等物体上使用时,伞的拉伸、安装、折卸、折叠等操作过程比较麻烦。中国专利局94年2月23日公告了一种《多功能折叠伞》(公告号CN2156721Y),该伞配有2个由三节套管组成的副撑杆,虽然解决了固定在自行车等物体上使用的问题,但存在着操作复杂,手持使用平衡性差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晴雨伞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即可与现有晴雨伞同样方便地手持使用和折叠携带,又可方便地固定在自行车等物体上使用的多用晴雨伞。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由伞罩、伞骨、伞骨装配环、伞骨支撑滑套、拉绳、主撑杆、手柄等部件组成。其中伞罩、伞骨、伞顶部的伞骨装配环,结构和装配方式与现有睛雨伞相同;伞骨支撑滑套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巧的拉绳张紧装置组件和卡簧;2条拉绳为新增部件;主撑杆下套管的下端设置了一段螺拴,用于装配手柄,更主要的目的是用于与自行车等物体装配;伞柄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上部分固定安装在主撑杆下套管的螺拴上,下部分为一个园筒形容器,手持使用时用于存放拉绳,园筒的底部设置了一个螺孔,用于伞与物体的连接紧固。本技术的三折伞和二折伞的区别,只是主撑杆分别由三节套管和二节套管组成,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和装配方式均相同,其中三折伞的卡簧机构采用现有折叠伞的卡片式,和多功能折叠伞的卡柱式两种,二折伞的卡簧机构采用现有折叠伞的卡片式。本技术可锁定在两种状态。将伞的主撑杆下端的一节套管收缩锁定,将2条拉绳取下存放在手柄内,将伞骨支撑滑套上的拉绳张紧装置组件用弹性软套套紧,即成为本技术的手持使用状态。在此状态下,三折伞撑开使用和折叠携带时的外形和尺寸与现有二折伞相同,二折伞与现有非折叠伞相同,实质上就是手持使用的晴雨伞,其撑开使用和折叠携带的操作方法与现有晴雨伞相同,不解开锁定装置,该伞长期处于手持使用状态,不必每次调整锁定。将撑开的手持使用状态的伞的下套管拉伸,将伞骨支撑滑套上的弹性软套移开,取出手柄内的2条拉绳装配在拉绳张紧装置组件上,即成为本技术固定在物体上的使用状态。在自行车或其它运动和固定的物体上的连接方法是主撑杆利用其下端隐蔽在手柄内的一段螺拴,或利用物体上原有及专设螺拴,手柄下部分园筒作为螺母或另配螺母,直接或配用辅助连接件连接紧固,2条拉绳一般均予调好长度,套在物体上即可,由拉绳张紧装置调紧拉绳,并拉紧到主撑杆具有一定倾斜度。本技术在物体上固定的方法可归纳为一撑二拉,这是根据多功能折叠伞的支撑固定方法,将两个副撑杆简化由拉绳代替确定的方案,其原理是主撑杆在物体上固定后,因三点固定产生一定的倾斜,倾斜状态产生的弹性张力,使两个副撑杆主要承受拉力,基本不承担支撑力,如将伞安装在自行车等运动物体上使用,两个副撑杆处在迎风方向,只承担拉力,因此可用拉绳代替。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实质上还是现有晴雨伞,只是合理地在伞上隐蔽地增设了几个部件,使其增加了功能和用途而称为多用伞。2、本技术手持使用时,增设的零部件全部处于隐蔽状态。其中拉绳存放在手柄内;小巧的拉绳张紧装置用弹性软套套紧在伞骨支撑滑套上;主撑杆下端一节套管收缩锁定,套管下端的一段螺拴隐蔽在手柄内;实现了伞的外形尺寸使用和操作均与现有晴雨伞相同。3、本技术固定在物体上使用时,支撑和拉紧点共3个,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稳定性好,操作简便,伞的高度和安装角度均可连续调整。4、本技术适合安装在运动物体上使用,尤其是安装在自行车上使用时,只需配备一块比火柴盒略小,比五分硬币略厚的连接板,即可完成三点连接紧固,稳定性好,安装和折卸及伞的自身性能都很简便实用。本技术的实施例以三折伞为例结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持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伞骨支撑滑套主视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剖视图。图6是拉绳张紧装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装配套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视图。图9是 形环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双调式张紧器结构示意图。图11是单调式张紧器结构示意图。图12是卡环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主撑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手柄结构及装配示意图。图15是主撑杆在自行车把上安装示意图。图16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17是拉绳在自行车把上连接示意图。图18是主撑杆利用物体上的螺拴固定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伞罩(1)、伞骨(2)、伞骨装配环(3)、伞骨支撑滑套(4),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拉绳(6)、主撑杆(7)手柄(8)、弹性软套(9)等部件组成。其中伞罩(1)、伞骨(2)、伞骨装配环(3),结构和装配方式及用途与现有折叠伞相同;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拉绳(6)、弹性软套(9)为新增部件;伞骨支撑滑套(4)、主撑杆(7)、手柄(8)的结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图3、图4、图5所示,伞骨支撑滑套(4)在保持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卡环槽(10)、凹槽(12)、装配了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卡环(11)。卡环(11)的作用是对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限定位,防止其受力时下滑或脱落;凹槽(12)的作用是不使用并取下拉绳(6)时,拉绳张紧装置(5)的张紧器(15)下垂,部分卡入凹槽(12),便于用弹性软套(9)套紧定位。如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由装配套(13)、 形环(14)、张紧器(15)组成。装配套(13)为园套,在 形环的装配部位局部凸出,使园套内壁面形成条形凹槽(16),凹槽中部设置了条形孔(17),装配套(13)套在伞骨支撑滑套(4)上,其条形凹槽(16)、条形孔(17)保证了形环(14)装配后,装配套可在伞骨支撑套上转动,便于伞在物体上固定时调整拉绳的方向。张紧器(15)由螺管(18)、右螺拴(19)、左螺拴(20)组成,两种螺拴的一个端部各设置了端孔(21),螺管内一半为右螺纹,一半为左螺纹,左、右螺拴的端孔分别与 形环(14)和拉绳(6)装配。转动螺管(18)时,左、右螺拴旋入或退出,达到张紧和放松拉绳(6)的作用。张紧器的另一种结构由螺管(18)、右螺拴(19)、连接柱(22)组成。连接柱上的端孔与 形环装配,直径大的一端的端部装配在螺管内,台阶(23)保证连接柱可与螺管相对转动但不会脱出,螺管(18)内全为右螺纹,转动螺管时,右螺拴(19)旋入或退出,达到张紧和放松拉绳的作用,该结构螺管不能随意取下,更不会自行脱落,右螺拴与拉绳永久性装配,取下拉绳时,右螺拴也随之取下一同收藏,可保证不丢失零件。卡环(11)采用开口形,要求弹性好,强度高,其结构和装配方式类似于摩托车活塞环,作用是防止拉绳张紧装置组件下滑脱落。弹性软套(9)的结构类似于运动员护手腕的松紧套,也可用橡皮套,其结构和形状类似于一段自行车内胎,其作用是套紧拉绳张紧装置组件,使其不受损坏,不活动,不发出响声,同时也较美观。如图13、图14所示,主撑杆由上套管(24)、中套管(25)、下套管(26)、螺拴(27)、卡片式卡簧机构(28)、卡柱式卡簧机构(29)组成,三节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晴雨伞,由伞罩(1)、伞骨(2)、伞骨装配环、(3)、伞骨支撑滑套、(4)、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拉绳(6)、主撑杆(7)、手柄(8)、弹性软套(9)组成。其特征在于伞骨支撑滑套上设置了环形槽(10)、凹槽(12),装配了拉绳张紧装置组件(5)、拉绳(6)、卡环(11);主撑杆的下套管(26)上装配了螺栓(27);手柄的下手柄(31)的底端设置了螺孔(3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齐
申请(专利权)人:彭大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