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装置及其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504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及其设备,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顶升装置可能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或损毁的技术问题。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旋转机构、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两组旋转机构中,两个第二铰接部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一起;驱动机构包括输出端,驱动机构的输出轴沿其轴线移动用于驱动该第二铰接部往复移动,使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三者共线设置或呈角度设置。涉及一种顶升设备,包括:上述的顶升装置。该顶升装置及其设备能够承载起较重的物体,使承载物做精密的上下平移运动,且承载物整体偏移量小,精密度较高。

Jacking device and its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and its equip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lifting device may cause unavoidable injury or damage to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ja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otating mechanism,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a rot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articulated part, a second articulated part and a third articulated part; in two rotating mechanisms, two second articulated parts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output end and an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along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e axis movement is used to drive the second articulated part to move back and forth, so that the first articulated part, the second articulated part and the third articulated part are collinear or angul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ja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e lifting device mentioned above. The lifting device and its equipment can carry heavier objects, so that the load can move up and down precisely, and the overall offset of the load is small and the precision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装置及其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现如今,在生产型企业的车间中有各种各样的流水线。其中,有很多流水线上都要用到顶升装置。常见顶升装置的控制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电机控制、气动控制和液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顶升装置的作用是将物件上升至高处并保持在该位置完成作业后,再下降至初始位置。然而,现有的顶升装置在将物件举到高处并保持在该位置时会存在下降移位的风险,例如,由于电机突然断电或液/气压缸缸体泄露而导致顶升装置保持力损失,无法承受物件重压,从而使顶升装置自行下降,顶升装置下降无疑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都有可能造成伤害或损毁。为了解决现有顶升装置可能存在下降移位的问题,目前,很多电机都安装有保护装置,一旦电机断电就进入抱闸状态。如果顶升装置采用这种电机作为动力源,突遇断电时可以将顶升装置就地锁定,因而无需担心顶升装置自行下降。然而,如果是液/气压类的顶升装置上的液/气压缸体一旦发生泄露,那么管路液/气压将难以保持,顶升装置也会缓慢而不受控地下降,因而可能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或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装置,为解决现有液/气压类的顶升装置上的液/气压缸体一旦发生泄露,管路液/气压难以保持,顶升装置也会缓慢而不受控地下降,可能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或损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顶升装置,包括:旋转机构、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两组,每组所述旋转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两组所述旋转机构中,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铰接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沿其轴线移动用于驱动该第二铰接部往复移动,使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三铰接部三者共线设置或呈角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升板、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底板,所述顶升板、所述第一铰接板、所述第二铰接板与所述底板两两铰接依次构成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三铰接部。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旋转机构中,所述旋转机构采用两个。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转轴和连接轴,所述转轴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所述连接轴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采用两个,两个所述连接轴相平行设置。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轴之间设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将两个所述连接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缸体通过销轴固定,且能绕所述销轴转动,所述销轴的轴线与所述活塞杆的轴线相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者是气压驱动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机构,每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销轴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销轴的底座。所述顶升板连接用于承载物体的承载板,所述销轴与所述承载板插接,且所述承载板能够沿所述销轴的轴线往复运动。本技术提供的顶升装置的有益效果:在该顶升装置中,每组旋转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该顶升装置在初始状态下处于的位置称为最低点位置,当该顶升装置处于最低点位置时,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三者呈角度设置;该顶升装置中由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二铰接部相连,当驱动机构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输出端沿其轴线移动,输出端带动其中一个第二铰接部转动,由于两个第二铰接部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一起,进而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连杆机构向同一方向工作,带动两组旋转机构也发生相应的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三者共线设置,该顶升装置处于最高点位置,此时可防止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后,该顶升装置自然降落;相应地,驱动机构反方向工作,驱动机构驱动输出端沿其轴线移动,进而输出端带动第二铰接部向反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铰接部、第三铰接部也发生相应的转动,使三者恢复至初始状态下,完成下降动作。由以上可知,该顶升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驱动机构工作,输出轴沿其轴线移动,带动连杆机构向同一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带动旋转机构绕旋转(此处可理解为:旋转机构绕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旋转),使该顶升装置实现顶升动作,进而撑起承载物。当该顶升装置实现顶升动作且处于最高点位置时,由于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承载物达到最高点,整体结构保持平衡,形成自锁,因而,该顶升装置不会因液/气压缸体发生泄露,发生缓慢而不受控地下降的问题,该顶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也不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或损毁。此外,该顶升装置还具有方案结构简单、连接关系可靠且容易制作等特点。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设备,为解决现有液/气压类的顶升装置上的液/气压缸体一旦发生泄露,管路液/气压难以保持,顶升装置也会缓慢而不受控地下降,可能会对人员及其设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或损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顶升设备,包括:上述的顶升装置。本技术提供的顶升设备的有益效果:在该顶升设备中设置上述顶升装置,其中,该顶升装置部件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在该顶升设备中设置上述顶升装置,能够承载起较重的物体,使承载物做精密的上下平移运动,且承载物整体偏移量小,精密度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顶升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顶升装置中的承载板处于最高点位置时的主视图;图4为图1所示顶升装置的主视图,此时,承载板处于最低点位置;图5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旋转机构;200-连杆机构;300-驱动机构;400-承载板;500-导向机构;110-顶升板;120-第一铰接板;130-第二铰接板;140-底板;210-转轴;220-连接轴;230-中间板;310-缸体;320-活塞杆;330-转接块;P-第一铰接部;M-第二铰接部;N-第三铰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二”、“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100)、连杆机构(200)和驱动机构(300);所述旋转机构(100)包括两组,每组所述旋转机构(10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铰接部(P)、第二铰接部(M)和第三铰接部(N),两组所述旋转机构(100)中,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M)之间通过所述连杆机构(200)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铰接部(M)相连,所述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沿其轴线移动用于驱动该第二铰接部(M)往复移动,使所述第一铰接部(P)、所述第二铰接部(M)和所述第三铰接部(N)三者共线设置或呈角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100)、连杆机构(200)和驱动机构(300);所述旋转机构(100)包括两组,每组所述旋转机构(10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铰接部(P)、第二铰接部(M)和第三铰接部(N),两组所述旋转机构(100)中,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M)之间通过所述连杆机构(200)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铰接部(M)相连,所述驱动机构(300)的输出轴沿其轴线移动用于驱动该第二铰接部(M)往复移动,使所述第一铰接部(P)、所述第二铰接部(M)和所述第三铰接部(N)三者共线设置或呈角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10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升板(110)、第一铰接板(120)、第二铰接板(130)和底板(140),所述顶升板(110)、所述第一铰接板(120)、所述第二铰接板(130)与所述底板(140)两两铰接依次构成所述第一铰接部(P)、所述第二铰接部(M)和所述第三铰接部(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旋转机构(100)中,所述旋转机构(100)采用两个;所述连杆机构(200)包括转轴(210)和连接轴(220),所述转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超肖跃跃何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汉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