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48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抓取机构和用于控制抓取机构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抓取机构包括有盘体和若干根呈L形的调整杆,第一驱动电机与盘体的一侧相连,若干个调整杆均可滑移连接于盘体背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若干个调整杆沿盘体周向分布且均可沿盘体径向滑动,若干根调整杆的一边均沿盘体的径向向盘体边缘延伸,当对平放在地面上的轮胎进行抓取时,通过将若干个调整杆均沿盘体径向移动使得若干个调整杆的一端均位于轮胎的空腔内,通过驱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盘体上升使得轮胎被调整杆托起,解决了人工运输轮胎费力费时的问题。

A vehicle tire grabb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tire grabb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grabbing mechanism and a first driving motor for controlling the lifting of the grabbing mechanism. The grabb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disc body and a number of L-shaped adjusting rods.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disc body, and several adjusting rods can be slidingly connected with the disc body. Deviating from the side of the first drive motor, a number of adjusting rod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disc body and can slid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disc body. One side of the adjusting rods extend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disc body to the edge of the disc body. One end of the adjusting rod is located in the cavity of the tire. The tire is lifted by the adjusting rod by driving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to drive the disc body to ris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borious and time-consuming manual transportation of th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抓取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搬运装置是在当今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专项设备,是自动化立体仓库中最主要的作业机械,在修理车间轮胎搬运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专用轮胎搬运机的关键性部位机械手也逐渐受到机械工业的重视。在传统的轮胎搬运过程中,轮胎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装卸和输送大多由人力来完成,不但效率较低、劳动强度也很大,而且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随着车载重量的不断增加,轮胎本身的重量也随之不断增大,靠人力很难满足在加工过程中轮胎的装卸和输送要求。人工搬运已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自动化的操作手段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已经陆续出现了针对轮胎抓取的机械手产品的开发,但大都结构复杂,稳定性差,不具有断电保护功能,无法适应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现有一篇申请号为CN201420831972.0的专利,存在如下缺陷:在储放轮胎时需要将轮胎一个个叠加在一起,若爪子用于拖动轮胎的一侧面,则该专利的爪子会被夹在两个轮胎间难以拔出;若爪子抓轮胎面,会刮坏轮胎纹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垂直抓取、轮胎径向变化适应能力强、便于轮胎叠放以及不会损坏轮胎纹路的轮胎抓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包括有抓取机构和用于控制抓取机构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有盘体和若干根呈L形的调整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盘体的一侧相连,若干个所述调整杆均可滑移连接于盘体背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若干个所述调整杆沿盘体周向分布且均可沿盘体径向滑动,若干根所述调整杆的一边均沿盘体的径向向盘体边缘延伸,当对平放在地面上的轮胎进行抓取时,通过将若干个调整杆均沿盘体径向移动使得若干个调整杆的一端均位于轮胎的空腔内,通过驱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盘体上升使得轮胎被调整杆托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包括有底盘和端盖,所述底盘和端盖可旋转连接,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供调整杆穿过并滑动的滑孔,所述调整杆伸入盘体内的一端上连接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被限位于端盖和底盘之间,所述调整块与底盘上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底盘上同轴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包括有机身和机轴,机轴与机身可旋转连接,所述机身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机身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机轴与底盘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调整块均位于同一圆周上,通过机轴带动底盘相对端盖转动,底盘的螺纹驱动调整块沿滑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调整块沿滑孔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身远离盘体的一端上设置有可弯曲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杆包括有沿盘体径向延伸的吊杆和与调整块连接的支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呈正多边形,所述卡槽的中心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吊杆上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件,所述卡件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柱孔,所述柱孔从卡件贯穿至吊杆,所述吊杆可沿定位柱轴向滑动也可相对定位柱转动,所述吊杆远离支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件,通过将卡件沿定位柱轴向移动脱离卡槽使得卡件能相对定位柱转动至卡件与卡槽再次对应并相互卡合,当对直立的轮胎进行抓取时,通过调整块的移动使得成对的支撑件从轮胎的两端面伸入轮胎的空腔内,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盘体上升使得支撑件托起轮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杆上可滑移设置有限位板,当卡件与卡槽卡合时,限位板相对支杆滑移至吊杆远离卡槽的一侧并对吊杆进行阻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整块上供限位板滑移的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定位于槽底,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杆与限位板同侧的面上延伸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柱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小于吊杆的侧面尺寸,所述限位板伸出调整块的一端呈圆弧状,该圆弧状与限位柱的圆柱面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朝向吊杆与支杆相连处的面为弧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控制盘体的上升与下降,使得盘体带动调整杆移出或者移入轮胎的空腔内,通过调节调整块在盘体上的位置并再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使得调整杆能够将轮胎托起并运输;通过对轮胎空腔内壁施力相比对轮胎外表面施力,可避免轮胎表面纹路被破坏,且直接托起轮胎相比通过静摩擦力提起轮胎更加安全,稳定;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计机械手从轮胎朝下的侧面进行抓取并运输,在放置轮胎时可避免机械手被轮胎压住难以抽离的现象;且在将轮胎安装至机械手上时,现有技术通过人为搬动轮胎,将机械手的一边卡入轮胎侧面的下方,本专利技术更加省力,无需人为搬动轮胎也能实行轮胎托起与运输,简化了运输的操作,提高效率;通过调整块相对盘体滑动的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适合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轮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运输躺着的轮胎的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立着的轮胎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只有一对吊杆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吊杆与调整块的分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包括有抓取机构1和用于控制抓取机构1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定位于运输带上,第一驱动电机2选用直流推杆,通过推杆的收缩控制抓取机构1的上下移动;抓取机构1包括有盘体3和若干根呈L形的调整杆7,第一驱动电机2与盘体3的一侧相连,若干个调整杆7均可滑移连接于盘体3背离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侧,若干个调整杆7沿盘体3周向分布且均可沿盘体3径向滑动,若干根调整杆7分为竖杆和横杆,竖杆和横杆相连形成L型,竖杆与盘体3连接,横杆沿盘体3的径向向盘体3的边缘延伸,可在盘体3上开设若干个沿盘体3径向延伸的滑槽,在竖杆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卡的滑块,且滑块可沿滑槽移动;实际操作过程中,轮胎侧面与地面接触,即轮胎平放于地面上,第一驱动电机2随传输带运动至轮胎的上方,第一驱动电机2控制盘体3靠近轮胎移动,可手动推动调整杆7,调整杆7沿盘体3径向朝盘体3中心运动使得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所在的圆周直径小于轮胎空腔的开口直径,随着第一驱动电机2的带动,若干根横杆均移动至轮胎的空腔内,停住第一驱动电机2并手动推动竖杆,若干个调整杆7均沿盘体3径向远离盘体3的中心,直至若干根横杆的一端均位于轮胎侧壁的下方,此时若干根横杆远离竖杆的一端所在圆周的直径大于轮胎空腔的开口直径,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使得盘体3远离轮胎运动,若干根横杆均与轮胎侧面的内壁相抵触并将轮胎托起,并随着输送带的运输,轮胎被运往至储放的位置,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的伸缩将轮胎放置在地面上并随后一一进行叠加放置,放置好轮胎后,通过推动竖杆使得调整杆7往盘体3中心移动使得横杆所在的圆周直径小于轮胎空腔的开口直径,再依靠第一驱动电机2的驱动使得盘体3远离轮胎移动,横杆移出轮胎的空腔,如此设计相比现有中通过机械手从轮胎外表面进行抓取并运输,可避免对轮胎表面纹路的破坏,且直接托起轮胎相比通过静摩擦力提起轮胎更加安全,稳定;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计机械手从轮胎朝下的侧面进行抓取并运输,在放置轮胎时可避免机械手被轮胎压住难以抽离的现象;且在将轮胎安装至机械手上时,现有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抓取机构(1)和用于控制抓取机构(1)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抓取机构(1)包括有盘体(3)和若干根呈L形的调整杆(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与盘体(3)的一侧相连,若干个所述调整杆(7)均可滑移连接于盘体(3)背离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侧,若干个所述调整杆(7)沿盘体(3)周向分布且均可沿盘体(3)径向滑动,若干根所述调整杆(7)的一边均沿盘体(3)的径向向盘体(3)边缘延伸,当对平放在地面上的轮胎进行抓取时,通过将若干个调整杆(7)均沿盘体(3)径向移动使得若干个调整杆(7)的一端均位于轮胎的空腔内,通过驱动第一驱动电机(2)带动盘体(3)上升使得轮胎被调整杆(7)托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抓取机构(1)和用于控制抓取机构(1)升降的第一驱动电机(2),所述抓取机构(1)包括有盘体(3)和若干根呈L形的调整杆(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与盘体(3)的一侧相连,若干个所述调整杆(7)均可滑移连接于盘体(3)背离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侧,若干个所述调整杆(7)沿盘体(3)周向分布且均可沿盘体(3)径向滑动,若干根所述调整杆(7)的一边均沿盘体(3)的径向向盘体(3)边缘延伸,当对平放在地面上的轮胎进行抓取时,通过将若干个调整杆(7)均沿盘体(3)径向移动使得若干个调整杆(7)的一端均位于轮胎的空腔内,通过驱动第一驱动电机(2)带动盘体(3)上升使得轮胎被调整杆(7)托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3)包括有底盘(31)和端盖(32),所述底盘(31)和端盖(32)可旋转连接,所述端盖(32)上开设有供调整杆(7)穿过并滑动的滑孔(33),所述调整杆(7)伸入盘体(3)内的一端上连接有调整块(5),所述调整块(5)被限位于端盖(32)和底盘(31)之间,所述调整块(5)与底盘(31)上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底盘(31)上同轴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包括有机身(61)和机轴(62),机轴(62)与机身(61)可旋转连接,所述机身(61)与第一驱动电机(2)相连,所述机身(6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2)的一端与端盖(32)固定连接,所述机轴(62)与底盘(31)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调整块(5)均位于同一圆周上,通过机轴(62)带动底盘(31)相对端盖(32)转动,底盘(31)的螺纹驱动调整块(5)沿滑孔(3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调整块(5)沿滑孔(33)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61)远离盘体(3)的一端上设置有可弯曲的连接管(63),所述连接管(63)与第一驱动电机(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庆李甫鹏干嗣杰瞿昌隆陈浩强叶舟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鑫锐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