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龙飞专利>正文

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3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与吹风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圈、夹持筒与夹持底座,所述齿圈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所述齿圈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所述夹持筒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内,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矩形柱,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太阳轮、两个行星齿轮与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穿设于所述齿圈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夹持机构能够及时清理碎屑。

Grip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amping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lamping assembly, a driving assembly and a blowing assembly. The clamp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gear ring, a clamping cylinder and a clamping base. A first engaging part is formed in the gear ring, and the gear ring is shaped as a second engaging part. One end of the gear ring is formed with a cylindrical thread ring, and the clamping cylinder is screwed into the cylindrical shape. In the screw ring, the clamping base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a rectangular column protruding on the base plate, the gear ring and the base plate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to mak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ear ring and the base plate constant, the clamping cylinder is slidingly sleeved on the rectangular column, and the driv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sun wheel, two planetary gears and a row. The sun wheel is arranged in the gear ring and is fixed on the rectangular colum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an clean debris i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夹持某类工件,使得其外壳破裂,从而暴露出其内部的结构,而在外壳破裂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或者碎屑,从而造成污染,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对工件的继续加工产生障碍,影响后续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清理碎屑的夹持机构。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与吹风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圈、夹持筒与夹持底座,所述齿圈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所述齿圈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所述夹持筒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内,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矩形柱,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太阳轮、两个行星齿轮与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穿设于所述齿圈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均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连接,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齿轮轴与多个吹风扇叶,所述齿轮轴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多个吹风扇叶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并对准所述底板。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的中心连线通过所述齿圈的圆心。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圈包括齿圈环,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齿圈环的内侧与外侧,所述筒形螺纹环凸设于所述齿圈环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轴包括从动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啮合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轴还包括轴部,所述轴部同轴凸设于所述从动齿轮上,所述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部朝所述底板延伸,所述多个吹风扇叶围绕设置于所述轴部远离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的周缘。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筒远离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环形夹持面,所述环形夹持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夹持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吹风扇叶对准所述夹持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星架包括横杆与两个连接轴杆,所述两个连接轴杆凸设于所述横杆的相对两端,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分别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两个连接轴杆上。所述夹持机构使用时,将工件定位于所述底板上,掰动所述行星架带动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转动,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围绕所述太阳轮转动,由于所述太阳轮固定,因此所述两个行星齿轮驱动所述齿圈转动,所述齿圈驱动所述筒形螺纹环转动,由于所述齿圈相对所述底板的距离恒定,因此所述筒形螺纹环能够驱动所述夹持筒沿所述矩形柱朝所述底板移动,进而利用所述夹持筒与所述底板夹持工件,并将工件的外壳夹碎。在所述筒形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齿圈的第二啮合部驱动所述齿轮轴带动所述多个吹风扇叶转动,从而利用所述多个吹风扇叶吹走所述底板上的碎屑,进而实现碎屑的及时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夹持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与吹风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圈、夹持筒与夹持底座,所述齿圈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所述齿圈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例如,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所述夹持筒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内,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矩形柱,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上。例如,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太阳轮、两个行星齿轮与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穿设于所述齿圈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上。例如,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均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连接。例如,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齿轮轴与多个吹风扇叶,所述齿轮轴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多个吹风扇叶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并对准所述底板。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夹持机构100,包括夹持组件20、驱动组件30与吹风组件40,所述夹持组件20包括齿圈21、夹持筒22与夹持底座23,所述齿圈21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211。例如,所述第一啮合部211为多个啮合齿(图未示),所述齿圈21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212,所述齿圈21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213,所述夹持筒22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213内,所述夹持底座23包括底板231与凸设于所述底板231上的矩形柱233,所述齿圈21与所述底板231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21与所述底板231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22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233上,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太阳轮31、两个行星齿轮32与行星架33,所述太阳轮31穿设于所述齿圈21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233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均设置于所述齿圈21与所述太阳轮31之间,所述太阳轮31与所述第一啮合部211均与所述行星齿轮32相互啮合,所述行星架33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连接,所述吹风组件40包括齿轮轴41与多个吹风扇叶43,所述齿轮轴41与所述第二啮合部212啮合,所述多个吹风扇叶43设置于所述齿轮轴41的端部并对准所述底板231。所述夹持机构100使用时,将工件定位于所述底板231上,掰动所述行星架33带动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转动,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围绕所述太阳轮31转动,由于所述太阳轮31固定,因此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驱动所述齿圈21转动,所述齿圈21驱动所述筒形螺纹环213转动,由于所述齿圈21相对所述底板231的距离恒定,因此所述筒形螺纹环213能够驱动所述夹持筒22沿所述矩形柱233朝所述底板231移动,进而利用所述夹持筒22与所述底板231夹持工件,并将工件的外壳夹碎。在所述夹持筒22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齿圈21的第二啮合部212驱动所述齿轮轴41带动所述多个吹风扇叶43转动,从而利用所述多个吹风扇叶43吹走所述底板231上的碎屑,进而实现碎屑的及时清理。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筒形螺纹环213,所述两个行星齿轮32的中心连线通过所述齿圈21的圆心。所述齿圈21包括齿圈环214,所述第一啮合部211与所述第二啮合部212分别形成于所述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与吹风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圈、夹持筒与夹持底座,所述齿圈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所述齿圈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所述夹持筒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内,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矩形柱,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太阳轮、两个行星齿轮与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穿设于所述齿圈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均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连接,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齿轮轴与多个吹风扇叶,所述齿轮轴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多个吹风扇叶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并对准所述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驱动组件与吹风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齿圈、夹持筒与夹持底座,所述齿圈内形成有第一啮合部,所述齿圈外形成有第二啮合部,所述齿圈的一端形成有筒形螺纹环,所述夹持筒螺合于所述筒形螺纹环内,所述夹持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矩形柱,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恒定,所述夹持筒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太阳轮、两个行星齿轮与行星架,所述太阳轮穿设于所述齿圈内并固定于所述矩形柱上,所述两个行星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均与所述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连接,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齿轮轴与多个吹风扇叶,所述齿轮轴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所述多个吹风扇叶设置于所述齿轮轴的端部并对准所述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的中心连线通过所述齿圈的圆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包括齿圈环,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分别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冯龙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