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335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壳聚糖脱色、脱蛋白,然后经纯化、筛选出脱乙酰程度高的脱乙酰壳聚糖。再将其碱化冻融,分子充分溶胀后,与2‑氯乙醇发生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将得到的羟乙基壳聚糖与丁二酸酐发生开环取代反应,反应液经透析、纯化后以DMAP/EDC为催化体系,在水相中与曲安奈德发生酯化反应,酯键共价结合,合成终产物曲安奈德‑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高分子药物聚合物,最后经BDDGE交联反应后在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干燥成膜。所制得的产品理化性质稳定,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在体外模拟体液环境中差异释放药物。

A new type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macromolecule drug sustained release membra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polymer drug sustained-release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First, chitosan is decolorized and deproteinized, and then deacetylated chitosan with high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is purified and screened. After alkalization and freeze-thaw, the molecules are fully swollen and react with 2 chloroethanol to form a single molecul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N_succinyl hydroxyethyl chitosan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substitution reaction of hydroxyethyl chitosan with succinic anhydride in aqueous phase using DMAP/EDC as catalytic system after dialysis and purification. After crosslinking reaction, DGE was dried to form film in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old. The prepared product is stable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on-toxic and biocompatible, and can be used to release drugs differently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environment in vit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涉及带有羧基的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与带有羟基的曲安奈德酯化形成高分子药物聚合物膜片。
技术介绍
良性胆管瘢痕的处理一直是胆道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胆道外科手术的普及和腔镜技术的推广,该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而严峻。胆道是一个密闭、连续的管道系统,在结石、炎症、外伤、医源性损伤和寄生虫等情况下,可发生狭窄,胆管狭窄又加重上述病变。胆管长期梗阻常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预防和治疗胆管瘢痕狭窄已成了当今外科界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良胜胆管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瘢痕增生。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任何创伤的愈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但是瘢痕过度增生肥大或收缩异常即是一种病理现象,常可造成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以往国内外对瘢痕的研究多集中在皮肤瘢痕和整形美容领域,而对胆道瘢痕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甚少。良性胆管瘢痕的确切形成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瘢痕是机体修复过程中组织的有限增殖,恶性肿瘤是机体组织的无限增殖,临床上常用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主要有五类:皮质类固醇、抗代谢药物、抗凝血药物、影响细胞因子类药物和α-维生素E族。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瘢痕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类固醇激素药物正是抑制机体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故而考虑可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来防治瘢痕组织的形成。曲安奈德是一种在瘢痕治疗中,公认疗效确切、使用最广泛的类固醇激素的药物。1950年Baker等首先局部试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瘢痕,其研究表明:皮质类固醇药物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1954年Griswodl证实在增殖性瘢痕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可使瘢痕停止发展。1996年Criffith认为曲安奈德可以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从而干扰了纤维增生过程。2002年Carroll等发现曲安奈德在瘢痕内刺激bFGF的生成和抑制TGF-β1的合成。局部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后,瘢痕疙瘩体积明显缩小、变平甚至消失,总有效率达60%-100%。Chowdri报告手术后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有效率达83.7%,平均观察3个月,复发率为8.1%,曲安奈德具有强而持久的抗炎及抗过敏作用,其机制是: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抑制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干扰体液免疫。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③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行至血管外,减少炎症反应;④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减少组织胺释放,从而减轻血管舒张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⑤使血管敏感性增高,收缩性加强,减少局部充血及体液外渗;⑥对纤维母细胞DNA有直接抑制作用,抑制肉芽组织形成。壳聚糖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亲和性、生物可降解性、吸附性和成膜性等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工程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环保、农业生产、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壳聚糖在止血方面、非病毒基因载体领域、药物缓释体系、生物工程领域、临床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研究和应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无毒性,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无害,能被机体吸收,且具有止血、抑菌、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减少瘢痕粘连的作用。但是壳聚糖分子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利用壳聚糖重复单元上的羟基和氨基,可对其进行交联、接枝、羧基化、酰化、醚化等化学改性,制备出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一方面可改善它们的溶解性能,更重要的是不同取代基的引入可赋予壳聚糖更多的功能,从而延伸了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药物缓释技术是将药物用化学键接枝于生物相容性高分子载体材料上形成的大分子药物偶联缓释体,在局部给药环境中缓慢释放,在靶点病灶的区域药物浓度达到最大,而总给药量限制到最小,达到局部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利用度。因其缓释效率高、性能稳定,成为当前药物载体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现已有多种药物缓释系统应用于临床。胆管位置深在,常用治疗皮肤瘢痕的方法都很难用于胆管瘢痕,局部给药和重复给药困难,药物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胆管损伤修复部位,而经T管给药或是应用药物支架,药物可被胆汁冲刷和稀释难以发挥作用,部分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胆管愈合。同时,现有的方法制备的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产率不高、纯度不够,且效果稍显不足,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学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止血、抑菌、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减少瘢痕粘连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壳聚糖原料的纯化:将壳聚糖加入到浓度为40g/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于70℃下搅拌以脱色、脱蛋白,之后固液分离,取固体,得到纯化后的壳聚糖;其中,壳聚糖的加入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加入量比为20g:100ml;步骤(2),筛选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将步骤(1)得到的纯化后的壳聚糖置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中搅拌至溶解,过滤,取滤液,向滤液中缓慢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7.6-7.9,过滤,取滤渣,水洗至中性,得到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壳聚糖的质量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的体积比为15g:250ml;步骤(3),碱化冻融脱乙酰壳聚糖:将步骤(2)得到的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置于异丙醇中,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溶胀60min,溶胀得到的混合物于-20℃冷冻过夜,次日取出,室温解冻后过滤,取滤渣,干燥,得到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壳聚糖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5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为5g:15ml:20ml;步骤(4),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加入到异丙醇中,搅拌24h后,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滴加2-氯乙醇,滴加完毕后于65℃下搅拌48小时,过滤,取滤液,于50℃下旋蒸除去2-氯乙醇,之后将剩余的液体装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之后将透析过的液体于50℃下蒸发水分至饱和,冷却后,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体积是饱和溶液体积5倍的无水乙醇,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冲洗,干燥,得到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简称羟乙基壳聚糖);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2-氯乙醇的体积比为10g:100ml:100ml;步骤(5),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4)得到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过夜,得到浓度为1g/mL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水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浓度为1.5g/mL丁二酸酐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于40℃恒温加热反应24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过滤,取滤液,于50℃下烘干,得到N-琥珀酰化羟乙基壳聚糖;1g/mL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水溶液与1.5g/mL丁二酸酐的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壳聚糖原料的纯化:将壳聚糖加入到浓度为40g/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于70℃下搅拌以脱色、脱蛋白,之后固液分离,取固体,得到纯化后的壳聚糖;其中,壳聚糖的加入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加入量比为20g:100ml;步骤(2),筛选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将步骤(1)得到的纯化后的壳聚糖置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中搅拌至溶解,过滤,取滤液,向滤液中缓慢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7.6‑7.9,过滤,取滤渣,水洗至中性,得到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壳聚糖的质量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的体积比为15g:250ml;步骤(3),碱化冻融脱乙酰壳聚糖:将步骤(2)得到的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置于异丙醇中,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溶胀60min,溶胀得到的混合物于‑20℃冷冻过夜,次日取出,室温解冻后过滤,取滤渣,干燥,得到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壳聚糖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5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为5g:15ml:20ml;步骤(4),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加入到异丙醇中,搅拌24h后,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滴加2‑氯乙醇,滴加完毕后于65℃下搅拌48小时,过滤,取滤液,于50℃下旋蒸除去2‑氯乙醇,之后将剩余的液体装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之后将透析过的液体于50℃下蒸发水分至饱和,冷却后,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体积是饱和溶液体积5倍的无水乙醇,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冲洗,干燥,得到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2‑氯乙醇的体积比为10g:100ml:100ml;步骤(5),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4)得到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过夜,得到浓度为1g/mL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水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浓度为1.5g/mL丁二酸酐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于40℃恒温加热反应24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过滤,取滤液,于50℃下烘干,得到N‑琥珀酰化羟乙基壳聚糖;1g/mL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水溶液与1.5g/mL丁二酸酐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的体积比为5:2;步骤(6),曲安奈德‑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纯化:将步骤(5)得到的N‑琥珀酰化羟乙基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溶解,过夜,之后向其中加入曲安奈德,搅拌至混匀后,再向其中加入DMAP和EDC,于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交联剂BDDGE,搅拌1小时后,倒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向所得到的透过液中滴加丙三醇,每5mL透析液中滴加1滴丙三醇,搅拌30分钟,于50℃下烘干成膜,得到曲安奈德‑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即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N‑琥珀酰化羟乙基壳聚糖、水、曲安奈德、DMAP和EDC的加入量比为:1.4g:30ml:8mg:0.7mg:10.8mg;N‑琥珀酰化羟乙基壳聚糖与交联剂BDDGE的摩尔比为20‑8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曲安奈德高分子药物长效缓释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壳聚糖原料的纯化:将壳聚糖加入到浓度为40g/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于70℃下搅拌以脱色、脱蛋白,之后固液分离,取固体,得到纯化后的壳聚糖;其中,壳聚糖的加入量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加入量比为20g:100ml;步骤(2),筛选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将步骤(1)得到的纯化后的壳聚糖置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中搅拌至溶解,过滤,取滤液,向滤液中缓慢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7.6-7.9,过滤,取滤渣,水洗至中性,得到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壳聚糖的质量与质量浓度为1%稀盐酸的体积比为15g:250ml;步骤(3),碱化冻融脱乙酰壳聚糖:将步骤(2)得到的脱乙酰化程度高的壳聚糖置于异丙醇中,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溶胀60min,溶胀得到的混合物于-20℃冷冻过夜,次日取出,室温解冻后过滤,取滤渣,干燥,得到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壳聚糖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5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为5g:15ml:20ml;步骤(4),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3)得到的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加入到异丙醇中,搅拌24h后,在搅拌条件下向其中滴加2-氯乙醇,滴加完毕后于65℃下搅拌48小时,过滤,取滤液,于50℃下旋蒸除去2-氯乙醇,之后将剩余的液体装入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透析袋内蒸馏水透析以去除盐类,之后将透析过的液体于50℃下蒸发水分至饱和,冷却后,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体积是饱和溶液体积5倍的无水乙醇,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冲洗,干燥,得到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碱化冻融后的壳聚糖粉末的质量、异丙醇的体积与2-氯乙醇的体积比为10g:100ml:100ml;步骤(5),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将步骤(4)得到的羟乙基化脱乙酰壳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滔张小文邹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