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696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5
本技术属于心肺康复训练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包括拱形固定板,所述拱形固定板的底端与第一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的顶端与第一拉伸腔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在第一拉伸腔的内部,且第一滑动块的底端与第一拉伸腔底端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后端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心肺康复训练带调节的功能,解决了不同的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患者在使用心肺康复训练带进行恢复时,无法有效的调节训练带的强度,继而无法直接查看到患者的恢复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心肺康复训练带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


技术介绍

1、患者在手术后通常需要通过心肺康复训练来更好的对身体的机制进行恢复,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继而可以加快患者伤病痊愈的速度。

2、现有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大多由橡胶带组成,在橡胶带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拉伸把手,患者用手抓住拉伸把手,然后发力将橡胶带的形状拉长,通过往复的拉伸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康复。

3、现有的技术中心肺康复训练带结构比较简单,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无法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的情况来对训练带的强度进行调节,且无法直观的查看到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有的技术中心肺康复训练带结构比较简单,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无法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的情况来对训练带的强度进行调节,且无法直观的贯穿到患者的恢复情况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包括拱形固定板,所述拱形固定板的底端与第一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的顶端与第一拉伸腔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

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在第一拉伸腔的内部,且第一滑动块的底端与第一拉伸腔底端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后端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与第一拉伸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前端与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套设在第二伸缩杆的外部,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一拉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组件。

4、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端与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一卡合环卡合,所述第一卡合环与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与第二伸缩腔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腔的顶端被第一拉杆贯穿,所述第一拉杆的底端与圆形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

6、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圆形卡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第二伸缩腔顶端内壁抵接,所述圆形卡块与第一卡合孔卡合,所述第一卡合孔开设在第二伸缩杆的顶端,所述圆形卡块的顶端与第二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腔的前后端皆被第三卡块贯穿,所述第三卡块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滑动腔。

7、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腔与第二伸缩腔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二拉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环贯穿第二滑动腔的前端。

8、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孔开设在第二伸缩杆的顶端,所述圆形卡块贯穿第一伸缩杆的顶端。

9、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0、1.本技术通过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心肺康复训练带调节的功能,解决了不同的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患者在使用心肺康复训练带进行恢复时,无法有效的调节训练带的强度,继而无法直接查看到患者的恢复情况的问题,提高了对心肺康复训练带调节的便捷性;

11、2.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调节组件固定的功能,解决了患者在使用调节组件将心肺康复训练带的调节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避免了患者在拉伸训练带,因用力过大导致调节组件滑动,继而可能对患者造成摔伤的问题,提高了心肺康复训练带使用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包括拱形固定板(1),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底端与第一脚踏板(2)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顶端与第一拉伸腔(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防滑旋钮(30),所述防滑旋钮(30)的底端与第一螺纹杆(33)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3)与第一固定环(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31)的底端与第一伸缩杆(4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底端与第一卡合环(32)卡合,所述第一卡合环(32)与第二伸缩杆(44)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3)的顶端与第二伸缩腔(4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腔(45)的顶端被第一拉杆(46)贯穿,所述第一拉杆(46)的底端与圆形卡块(4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杆(4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48)的底端与圆形卡块(4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8)的顶端与第二伸缩腔(45)顶端内壁抵接,所述圆形卡块(47)与第一卡合孔(50)卡合,所述第一卡合孔(50)开设在第二伸缩杆(44)的顶端,所述圆形卡块(47)的顶端与第二卡块(4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腔(45)的前后端皆被第三卡块(51)贯穿,所述第三卡块(51)的外部套设有第二滑动腔(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腔(52)与第二伸缩腔(4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块(51)与第三弹簧(5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腔(5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块(51)与第二拉环(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环(53)贯穿第二滑动腔(52)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孔(50)开设在第二伸缩杆(44)的顶端,所述圆形卡块(47)贯穿第一伸缩杆(43)的顶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包括拱形固定板(1),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底端与第一脚踏板(2)固定连接,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顶端与第一拉伸腔(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固定板(1)的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防滑旋钮(30),所述防滑旋钮(30)的底端与第一螺纹杆(33)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3)与第一固定环(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31)的底端与第一伸缩杆(4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底端与第一卡合环(32)卡合,所述第一卡合环(32)与第二伸缩杆(44)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心肺康复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3)的顶端与第二伸缩腔(4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腔(45)的顶端被第一拉杆(46)贯穿,所述第一拉杆(46)的底端与圆形卡块(47)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杆(4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陈娜娜龙晨曦杨艳艳田野陈思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