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09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经信号调节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后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和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节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利用电阻R5‑R9组成分压原理,运用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控输出电路总电阻的大小,而三极管Q2、Q3的控制电压由信号调节电路输出的信号驱动,也即是功率采集电路采集的功率信号间接调控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使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充电功率稳定,也即是提高了充电效率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
本技术充电桩功率调节电
,特别是涉及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共享电动汽车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共享电动汽车由于技术的限制,需要特定的充电装置充电,因此充电桩应运而生,目前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充电功率不稳,导致充电效率慢,同时也降低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有效地解决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充电功率不稳,导致充电效率慢,同时也降低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经信号调节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后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和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节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跟随器AR2的输出端和跟随器AR2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跟随器AR2的同相输入端。优选的,所述功率采集电路包括型号为AD8318的功率采集器J1,功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5V和电阻R2的一端,功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功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运放器AR1和三极管Q1、Q4组成复合电路,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低或正常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的电位信号使三极管Q1导通,此时三极管Q4不导通,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为零,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电位为高电位,此时运放器AR1输出高电位信号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高时,三极管Q1、Q4同时导通,此时电源+10V经电阻R11限流后流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内,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电位降低但高于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运放器AR1的输出低电位信号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为了提高运放器AR1的负载能力,设计了跟随器AR2位于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通道内,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高时,三极管Q4导通,能提高运放器AR1的负载能力,保护信号调节电路,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2,利用电阻R5-R9组成分压原理,运用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控输出电路总电阻的大小,而三极管Q2、Q3的控制电压由信号调节电路输出的信号驱动,也即是功率采集电路采集的功率信号间接调控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使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充电功率稳定,也即是提高了充电效率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的电路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经信号调节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后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和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节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所述信号调节电路采用运放器AR1和三极管Q1、Q4组成复合电路,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低或正常时,功率采集电路输出的电位信号使三极管Q1导通,此时三极管Q4不导通,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为零,而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电位为高电位,此时运放器AR1输出高电位信号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高时,三极管Q1、Q4同时导通,此时电源+10V经电阻R11限流后流入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内,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电位降低但高于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位,运放器AR1的输出低电位信号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为了提高运放器AR1的负载能力,设计了跟随器AR2位于运放器AR1反相输入端通道内,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高时,三极管Q4导通,能提高运放器AR1的负载能力,保护信号调节电路,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跟随器AR2的输出端和跟随器AR2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跟随器AR2的同相输入端。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选用型号为AD8318的功率采集器J1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功率采集器J1的电源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5V和电阻R2的一端,功率采集器J1的输出端接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功率采集器J1的接地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低或正常时,运放器AR1输出高电位信号,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R5-R9组成分压原理,此时输出功率过低时,运放器AR1输出高电位信号能使三极管Q2、Q3均导通,此时电阻R6、R7并联、电阻R8、R9并联,总电阻降低,因此调控电压升高,而电源+200V由电阻R10为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提供基电位,基电位是固定的,因此功率输出端口输出功率增大,输出功率低或正常时,运放器AR1输出高电位信号能使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3不导通,此时电阻R6、R7并联,总电阻降低(其降低的具体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故不在此祥述),因此功率输出端口输出功率增大;当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过高时,运放器AR1输出低电位信号,此时三极管Q2、Q3均不导通,总电阻为R5、R6和电阻R8串联总值,可以起到降压的效果,从而达到调节输出功率的效果,电阻R5的一端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20V,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基极以及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经信号调节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后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和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节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跟随器AR2的输出端和跟随器AR2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跟随器AR2的同相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调节电路,包括功率采集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功率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采集电路采集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使用时的输出功率,经信号调节电路调节功率信号后输入功率调节电路内,功率调节电路利用电阻分压原理和三极管Q2、Q3的开关性质调节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10V,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跟随器AR2的输出端和跟随器AR2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10V,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接跟随器AR2的同相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裘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绿驰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