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诚敏专利>正文

伸缩式伞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7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它是由第一主骨(1),上巢(2),第一支骨(3),活动巢(4)、第二主骨(5)、第二支骨(6)、第三主骨(7)、可挠性骨(8)、伞尾骨(9)、副支骨(11)所组成,其特点是在内端设以一副支骨(11)连接于上巢(2)和第一支骨(3)的中段位置,而第二主骨(5)及第二支骨(6)的内端则铰接于第一支骨(3)的外端,使第一主骨的外端为自由端,并能在第二主骨(5)之槽内滑动。在伞架收合时具有较小收合体积。(*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雨工具类,特别涉及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众所周知,多折伞设计的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即能够轻松收折伞具便于使用者携带,因此如何使伞具收折后具有更小的体积乃为设计之要点。目前各种折伞结构很多,但是由于基本设计的因素,在收合后,各伞骨相互重叠,仍造成伞具上端隆起,尤其是三折以上的伞具,其收合体积更大,虽然长度变小,但却变得很粗,同样导致收藏携带仍非常不便。本技术的创作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以创新之组合使伞具在收合后,不但长度变小,而且更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收藏和携带。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主要是在改变伞架的结合结构,在内端设以一副支骨连接于上巢和第一支骨间,而第二主骨及第二支骨的内端则铰接于第一支骨的外端,使第一主骨的外端为自由端,位于第二主骨之槽内,并能滑移。伞骨架在收合时具有较小的收合体积,在伸张时具有较大的展开面积。结合附附图说明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展开示意图。图2为图1之收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收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二收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三收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之四收合示意图图7为图1之变化实施例展开示意图。图8为图7之收合示意图。图9为图7另一实施例收合示意图。图10为图7之又一实施例收合示意图。(1)为第一主骨、(2)为上巢、(3)为第一支骨、(4)为活动巢、(5)为第二主骨、(6)为第二支骨、(7)为第三主骨、(8)为可挠性骨、(9)为伞尾骨、(11)为副支骨、(12)为连接杆。结合附图1和附图2说明本技术的结构本技术的结构是以第一主骨(1)由上巢(2)向外延伸,而第一支骨(3)是由活动巢(4)向外延伸,且外端则与第二主骨(5)的内端相铰接,并使第一主骨(1)的外端伸入第二主骨(5)的槽内,形成二者为相对伸缩。另第二支骨(6)的内端则铰接在第一支骨(3)的末段位置,其第三主骨(7)、可挠性骨(8)及伞尾骨(9)则与常见相似,不再重述。此外还另设有一副支骨(11),从上巢(2)向外延伸,其外端铰接在第一支骨(3)的中段位置。在拉动活动巢(4)向下时,乃能带动整体伞骨架向内收合,由于第一主骨(1)的外端并未与其他伞骨连接,因此可相对的伸入第二主骨(5)的槽内,使伞具的收合体积达到更小。结合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3所示,将副支骨(11)的内端结合于第一主骨(1)的前段位置,便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如附图4所示,也可以将第一主骨(1)的内端铰接在副支骨(11)的前段位置,照样形成一种新的结构。或者如附图6所示,将副支骨(11)的外端以钩设的方式结合在第一支骨(3)上,再如附图5所示,用在自动伞具上,可加设一连接杆(12)于第一支骨(3)及活动巢(4)之间,上述各种设计均可达到如前述之效果。如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所示为本技术之变化应用例,在具有相同的第一主骨(1)的结构前提下,将可挠性骨(8)以不同方式和第二主骨(5)及第二支骨(6)之结合,同样可达到伸缩效果和具有较小的收合体积。权利要求1.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它是由第一主骨(1)、上巢(2)、第一支骨(3)、活动巢(4)、第二主骨(5)、第二支骨(6)、第三主骨(7)、可挠性骨(8)、伞尾骨(9)、副支骨(11)、连接杆(1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巢(2)延伸出第一主骨(1),再由活动巢(4)延伸第一支骨(3),使其第一支骨(3)的外端与第二主骨(5)的内端相铰接,并使第一主骨(1)穿设于第二主骨(5)之槽内,呈可相对滑移位置状态,另设以副支骨(11)于第一主骨(1)内端和第一支骨(3)的中段位置之间,使伞骨架于收合后,使第一主骨(1)外端伸入第二主骨(5)之槽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副支骨(11)的内端可结合于第一主骨(1)的前段位置,也可以将第一主骨(1)的内端铰接在副支骨(11)的前段位置,或者将副支骨(11)的外端以钩设的方式结合在第一支骨(3)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在自动伞具上,可加设一连接杆(12)于第一支骨(3)及活动巢(4)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它是由第一主骨(1),上巢(2),第一支骨(3),活动巢(4)、第二主骨(5)、第二支骨(6)、第三主骨(7)、可挠性骨(8)、伞尾骨(9)、副支骨(11)所组成,其特点是在内端设以一副支骨(11)连接于上巢(2)和第一支骨(3)的中段位置,而第二主骨(5)及第二支骨(6)的内端则铰接于第一支骨(3)的外端,使第一主骨的外端为自由端,并能在第二主骨(5)之槽内滑动。在伞架收合时具有较小收合体积。文档编号A45B19/00GK2246934SQ9620204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赖诚敏 申请人:赖诚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它是由第一主骨(1)、上巢(2)、第一支骨(3)、活动巢(4)、第二主骨(5)、第二支骨(6)、第三主骨(7)、可挠性骨(8)、伞尾骨(9)、副支骨(11)、连接杆(1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上巢(2)延伸出第一主骨(1),再由活动巢(4)延伸第一支骨(3),使其第一支骨(3)的外端与第二主骨(5)的内端相铰接,并使第一主骨(1)穿设于第二主骨(5)之槽内,呈可相对滑移位置状态,另设以副支骨(11)于第一主骨(1)内端和第一支骨(3)的中段位置之间,使伞骨架于收合后,使第一主骨(1)外端伸入第二主骨(5)之槽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伸缩式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副支骨(11)的内端可结合于第一主骨(1)的前段位置,也可以将第一主骨(1)的内端铰接在副支骨(11)的前段位置,或者将副支骨(11)的外端以钩设的方式结合在第一支骨(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诚敏
申请(专利权)人:赖诚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