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伞,大多是半自动伞,一种是按下开关按钮后,伞可以自支撑开,再次按下按钮,伞骨自动收缩,再人工将中棒挤压收缩,达到完全收伞的目的。另一种是在开伞时,需要人工撑开,当需要收伞时,按下按钮,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完成收伞。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先开伞,再人工挤压收缩中棒,还是先人工撑开伞,然后,再收伞。其开伞或收伞都是用设在中棒内的伸缩弹簧,以及设在伞骨上的收伞弹簧来实现的。完全依赖机械结构的弹簧储力和释放力来实现中棒的收缩或伸张,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它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伞中棒的完全自动,即对伞中棒的自动伸张和自动收缩;另一方面中棒伸缩的稳定性不好,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研宄一种可以适合于完全自动开收伞的伞中棒伸缩结构,而不依赖于弹簧的作用,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与完全自动开收伞配套使用的无需中棒弹簧的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和第二中棒,所述第二中棒套在所述第一中棒的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1)和第二中棒(2),所述第二中棒(2)套在所述第一中棒(1)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1)滑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棒(1)的顶端设有第一内塞(11),在所述第二中棒(2)的顶端设有第二内塞(21),在所述第一内塞(11)上设有第一通孔(12),在所述第二中棒(2)内设有管形的第一支撑件(22),所述第一支撑件(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内塞(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22)的下端穿在所述第一通孔(12)内,在所述第一中棒(1)内设有第一拉绳(14),所述第一拉绳(14)的上端绕过设在所述第一内塞(11)上的支点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