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晓宁专利>正文

一种在超前强支护体系下的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93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超前强支护体系下的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即在隧道大断面分成五台阶十四部进行开挖,初期支护可采用22b工字钢,间距30cm,C25喷射混凝土30cm厚,临时支撑采用HW400×400×13型钢,间距1.2m,第一道横撑、全部竖撑双拼,第二~四道横撑单根。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首层导洞开挖断面较大,有利于机械化开挖施工;开挖步序合理,冻土强度大,稳定性好,保证掌子面稳定及结构受力安全;中导洞先行,弱化两侧导洞冻土,降低冻土开挖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中导坑仅有临时支撑工序,施工速度快;监控量测布置合理,可有效监测开挖风险,能有效指导开挖工序实施动态施工;本方法安全、可靠,能有效的减少掌子面失稳、坍塌、支护体系变形过大等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超前强支护体系下的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挖掘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管幕加冻结超前支护形式下的大断面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控制性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口岸暗挖段长255m,下穿拱北口岸和澳门关闸口岸之间的狭长地带,幕工程距结构桩基的距离最近只有0.46m,管幕顶部覆土厚度约4~5m。口岸每天出入境车辆平均7000辆,每天出入境的人流总量约23万人次,要求施工对口岸通关不能产生任何影响。隧道主要穿越地质条件,从上到下为:杂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偶见粉、细砂层;地下水3m左右,与海水相连,属于软土富水地质。隧道开挖断面为336.8m2,采用管幕超前支护+水平冻结止水组合,大断面分层分导洞开挖。管幕由36根φ1620mm顶管组成,管间距35.5~35.8mm。管幕为冻结管,降温后形成冻结壁2~2.6m厚的冻结壁,从而形成“管幕超前支护+水平冻结止水”强超前水平支护体系。在以上环境下大断面开挖易发生地表局部塌陷、地表沉降过大、掌子面失稳、坍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超前强支护体系下的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台阶先开挖“1”导坑,后开挖“2”导坑,“2”导坑滞后于“1”导坑约5m;S2第二台阶与第一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3”,及时安装临时支撑,然后开挖称左、右两个侧导坑“4”、“5”,所述中导坑“3”与所述左、右两侧导坑“4”、“5”之间保持间距约5m,错位进行开挖;S3第三台阶与第二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6,及时安装临时支撑,然后开挖称左、右两个侧导坑“7”、“8”,所述中导坑“6”与所述左、右两侧导坑“7”、“8”之间保持间距约5m,错位进行开挖;S4第四台阶与第三台阶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超前强支护体系下的五台阶十四部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台阶先开挖“1”导坑,后开挖“2”导坑,“2”导坑滞后于“1”导坑约5m;S2第二台阶与第一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3”,及时安装临时支撑,然后开挖称左、右两个侧导坑“4”、“5”,所述中导坑“3”与所述左、右两侧导坑“4”、“5”之间保持间距约5m,错位进行开挖;S3第三台阶与第二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6,及时安装临时支撑,然后开挖称左、右两个侧导坑“7”、“8”,所述中导坑“6”与所述左、右两侧导坑“7”、“8”之间保持间距约5m,错位进行开挖;S4第四台阶与第三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9,及时安装临时支撑,然后开挖称左、右两个侧导坑“10”、“11”,所述中导坑“9”与所述左、右两侧导坑“10”、“11”之间保持间距约5m,错位进行开挖;S5第五台阶与第四台阶纵向间隔15m开挖,先开挖中导坑“12,及时安装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立张斌梁刘应亮马胜利李刚汪国贤穆军明蒋峰峰郝风光
申请(专利权)人:姚晓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