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845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设置于围护桩结构内侧,张弦钢梁围檩结构包括张拉索及锚固端,张拉索横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且该张拉索的张力通过锚固端进行调整;防屈曲支撑结构与围护桩结构内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螺栓与液压千斤顶连接;液压千斤顶的基座端通过螺栓再与围护桩结构内另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的内侧连接;防屈曲支撑结构在基坑内平行设置多道。本支护体系结构简单、灵活可调并且稳固可靠,是一种经济性与适应性都很好的基坑支护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的基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必然选择,地下停车场、地铁、隧道等工程均会遇到基坑支护与开挖问题。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方式有多种,如:地下连续墙、土钉墙、高压旋喷桩、钢板桩、钻孔灌注桩、SMW工法等,都是为了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但是,基坑失稳破坏的工程事故仍经常发生,且这种破坏通常是瞬间的,一方面是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基坑预警监测措施不足,或者发现基坑有破坏迹象或趋势,已不具备加固的时间与条件。基坑外围通常采用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或者钢板桩作为围护体系,为了减小围护费用,通常基坑内部会设置支撑,对外围护结构做一定的侧向约束,从而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和截面尺寸。常用的支撑体系多为混凝土支撑或者普通钢支撑。混凝土支撑刚度好,但是土方开挖完成后需要破凿,造成材料不能回收利用,且工期较长,成本较高;钢支撑虽可拆除回收,但是支撑作为受压构件其稳定承载力随长度基本成2次方关系递减,支护成本随着基坑宽度增大会急剧增加,且钢支撑失稳破坏又是脆性破坏,在其初始失稳发生后将很快达到极限承载力,可能导致预警时间过短,基坑支护来不及加固,人员来不及逃生的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支护体系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护结构稳固且安全可靠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包括围护桩结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防屈曲支撑结构和液压千斤顶;其中,张弦钢梁围檩结构有两道并水平设置于围护桩结构的内侧,张弦钢梁围檩结构包括张拉索及锚固端,张拉索横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且该张拉索的张力通过锚固端进行调整;防屈曲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围护桩结构内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的内侧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螺栓与液压千斤顶的顶升连接端;液压千斤顶的基座端通过螺栓再与围护桩结构内另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的内侧连接;防屈曲支撑结构在基坑内平行设置多道。所述的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围护桩结构采用拉森钢板桩或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的形式搭建。本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支护桩的侧向围檩采用张弦梁形式,可大幅度提高围檩钢梁承载力,减小基坑变形,并且可随时调整拉锁预应力大小,达到根据实际土压力情况调整构件内力和变形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是因为,土压力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理论上主动土压力最小,被动土压力最大,静止土压力介于两者之间,主动土压力以基坑向支护桩侧向移动为工程条件,其以基坑支护侧向位移为代价,达到减小土压力的效果。由于地质条件的随机性,很多情况会导致土压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张悬梁通过在普通梁下加设压杆和预应力钢索,改变了梁的受力与变形特征,预应力索可大幅提高围檩钢梁的承载能力;通过调整预应力的索力进而控制围檩起拱矢高,控制土压力和基坑侧移大小,保证基坑不因土压力过大或侧移过大而失效。采用预应力张弦梁作为支护桩围檩可提供一种经济性与适应性都较好的技术方案。2、围护桩的内支撑采用防屈曲支撑形式,可避免普通钢支撑的失稳快速破坏,提供更长的预警与加固时间。这是因为,虽然防屈曲支撑虽然是一种建筑用抗震耗能支撑,但其拉压承载力相当,不发生失稳破坏,仅发生强度破坏,当防屈曲支撑达到其屈服承载力时,可维持在该屈服力并发生较大的轴向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承载力的骤降。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防屈曲支撑的该种力学性能,从而达到了延长基坑临界稳定破坏时间的作用,获取宝贵的人员撤离时间与加固时间。3、防屈曲支撑的端部采用液压千斤顶,可调整支撑内力,为减小基坑侧移,通常会对钢支撑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可通过灵活调整千斤顶顶升力以适应基坑变形与安全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张弦钢梁围檩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包括围护桩结构1,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防屈曲支撑结构3和液压千斤顶4;其中,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有两道并水平设置于围护桩结构1的内侧,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包括张拉索5及锚固端6,张拉索5横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且该张拉索5的张力通过锚固端6进行调整;防屈曲支撑结构3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围护桩结构1内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的内侧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螺栓与液压千斤顶4的顶升连接端;液压千斤4的基座端通过螺栓再与围护桩结构1内另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2的内侧连接;防屈曲支撑结构3在基坑内平行设置多道。所述的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围护桩结构1采用拉森钢板桩或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的形式搭建。本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支护桩的侧向围檩采用张弦梁形式,可大幅度提高围檩钢梁承载力,减小基坑变形,并且可随时调整拉锁预应力大小,达到根据实际土压力情况调整构件内力和变形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是因为,土压力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理论上主动土压力最小,被动土压力最大,静止土压力介于两者之间,主动土压力以基坑向支护桩侧向移动为工程条件,其以基坑支护侧向位移为代价,达到减小土压力的效果。由于地质条件的随机性,很多情况会导致土压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张悬梁通过在普通梁下加设压杆和预应力钢索,改变了梁的受力与变形特征,预应力索可大幅提高围檩钢梁的承载能力;通过调整预应力的索力进而控制围檩起拱矢高,控制土压力和基坑侧移大小,保证基坑不因土压力过大或侧移过大而失效。采用预应力张弦梁作为支护桩围檩可提供一种经济性与适应性都较好的技术方案。2、围护桩的内支撑采用防屈曲支撑形式,可避免普通钢支撑的失稳快速破坏,提供更长的预警与加固时间。这是因为,虽然防屈曲支撑虽然是一种建筑用抗震耗能支撑,但其拉压承载力相当,不发生失稳破坏,仅发生强度破坏,当防屈曲支撑达到其屈服承载力时,可维持在该屈服力并发生较大的轴向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承载力的骤降。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防屈曲支撑的该种力学性能,从而达到了延长基坑临界稳定破坏时间的作用,获取宝贵的人员撤离时间与加固时间。3、防屈曲支撑的端部采用液压千斤顶,可调整支撑内力,为减小基坑侧移,通常会对钢支撑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可通过灵活调整千斤顶顶升力以适应基坑变形与安全性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结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防屈曲支撑结构和液压千斤顶;其中,张弦钢梁围檩结构有两道并水平设置于围护桩结构的内侧,张弦钢梁围檩结构包括张拉索及锚固端,张拉索横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且该张拉索的张力通过锚固端进行调整;防屈曲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围护桩结构内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的内侧连接,另一端则通过连接螺栓与液压千斤顶的顶升连接端;液压千斤顶的基座端通过螺栓再与围护桩结构内另一侧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的内侧连接;防屈曲支撑结构在基坑内平行设置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屈曲支撑与张弦梁相结合的模块化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结构,张弦钢梁围檩结构,防屈曲支撑结构和液压千斤顶;其中,张弦钢梁围檩结构有两道并水平设置于围护桩结构的内侧,张弦钢梁围檩结构包括张拉索及锚固端,张拉索横贯张弦钢梁围檩结构且该张拉索的张力通过锚固端进行调整;防屈曲支撑结构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围护桩结构内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康陈桥生谢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