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845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埋设于基坑内的多根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多根第一桩体沿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第二桩体与多根第一桩体同向设置且一一对应,多根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之间连接有排桩压顶,多根第一桩体的中部连接有腰梁,腰梁和第二冠梁之间斜向设置有斜撑,其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冠梁,其第二端插设于相邻的两根第一桩体之间且连接于腰梁的第一侧,腰梁的第二侧安装有斜向设置的受拉件,受拉件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受拉件的自由端与斜撑的第二端对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单排桩围护结构的协同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快速发展,基坑工程开挖也越来越深,采用单排桩和冠梁组成的围护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施工。然而,该体系由于只在顶部有冠梁将单排桩连接起来,刚度小,协同变形能力差,变形往往较大,在建筑物和人员密集的城区使用时,无法达到基坑安全和环境变形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单排桩围护结构的协同变形能力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埋设于基坑外侧土体的多根第一桩体和多根第二桩体,所述多根第一桩体沿所述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桩体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一一对应,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冠梁,多根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连接有排桩压顶,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中部连接有腰梁,所述腰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斜向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斜撑的第二端插设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桩体之间且连接于所述腰梁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所述腰梁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安装有斜向设置的受拉件,所述受拉件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与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对位设置,所述受拉件的锚固端埋设于所述基坑外侧土体。进一步的,所述腰梁至所述基坑底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至所述基坑底部的高度的1/3。进一步的,所述腰梁包括沿所述基坑的边沿设置的上梁体和下梁体,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靠近所述基坑边沿的一侧,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缀板,所述斜撑的第二端的端面连接于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进一步的,所述受拉件为预应力锚杆或预应力锚索。进一步的,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第二侧连接有锚垫板,所述锚垫板上形成有穿孔,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穿设于所述穿孔,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伸至所述锚垫板的远离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一侧且连接有锚具,所述锚具连接于所述锚垫板。进一步的,所述锚垫板的远离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一侧具有斜坡面,所述锚具连接于所述斜坡面,所述受拉件垂直于所述斜坡面。进一步的,所述腰梁位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靠近所述基坑的边沿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未开挖的基坑外侧土体内沿所述基坑的边沿埋设多根第一桩体和多根第二桩体,使得所述多根第一桩体沿所述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桩体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一一对应;提供斜撑,将所述斜撑于相邻的两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之间的所述基坑的外侧土体中斜向插入,使得所述斜撑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所述斜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桩体的中部;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开挖所述基坑的外侧土体,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浇筑第一冠梁,于多根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浇筑第二冠梁,于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浇筑排桩压顶,使得斜撑的第一端浇筑于所述第二冠梁中;开挖基坑内侧土体至所述斜撑的第二端的位置;提供腰梁,将所述腰梁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中部,并将所述斜撑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腰梁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提供受拉件,所述受拉件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将所述受拉件的锚固端埋设于所述基坑外侧土体内,于所述腰梁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安装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使得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与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对位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通过在相邻的两对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斜插斜撑,将斜撑的第一端现浇于第二冠梁中,并于第二冠梁中的钢筋结构连接,斜撑的第二端伸至第一排桩的外侧边缘与腰梁焊接连接,增强围护体系的变形控制能力。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以腰梁为起点锚入到基坑外侧地层中的受拉件,与第一排桩、第二排桩、排桩压顶、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和斜撑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协调受力的基坑围护体系。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在双排桩(第一排桩和第二排桩)之间增加了斜撑和受拉件,可以大大提高整个体系的变形协调能力。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一方面大大提高双排桩(第一排桩和第二排桩)协同变形作用,提高整个围护体系的变形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围护体系变形较大部位的约束,大大减小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的变形,有效提高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俯视图(未显示受拉件)、图3为本专利技术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的右视图。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多根第一桩体1和多根第二桩体2。多根第一桩体1和多根第二桩体2埋设于基坑的外侧土体内。多根第一桩体1沿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第二桩体2与多根第一桩体1同向设置且第一桩体1与第二桩体2一一对应。多根第二桩体2设置于多根第一桩体1的远离基坑的边沿的一侧。多根第一桩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冠梁11。多根第二桩体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冠梁21。第一冠梁11和第二冠梁21之间连接有排桩压顶3。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2,可以是内插型钢的SMW工法桩,也可以是钻孔灌注桩。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21以及排桩压顶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冠梁与第一桩体现浇在一起,用于将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一桩体连接成一排形成第一排桩;第二冠梁与第二桩体现浇在一起,用于将间隔设置的第二桩体连接成一排形成第二排桩。排桩压顶与第一冠梁、第二冠梁现浇连接在一起,排桩压顶的顶部标高一致。排桩压顶与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共同组成受力体系。多根第一桩体1的靠近基坑边沿的一侧的中部位置连接有腰梁4。腰梁4和第二冠梁21之间斜向设置有斜撑5。斜撑5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冠梁21。斜撑5的第二端插设于相邻的两根第一桩体1之间,且斜撑5的第二端连接于腰梁4的背向基坑边沿的第一侧。腰梁4的面向基坑边沿的第二侧安装有受拉件6。受拉件6朝向多根第一桩体的远离基坑边沿的一侧向下斜向设置。受拉件6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受拉件6的自由端与斜撑5的第二端对位设置。受拉件6的锚固端埋设于基坑的外侧土体内。图1中A为基坑的底部。斜撑,斜插相邻的两对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第一冠梁平行于第二冠梁,斜撑的投影垂直于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斜撑采用钢斜撑,斜撑的第一端现浇于第二冠梁中,并于第二冠梁中的钢筋结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基坑外侧土体的多根第一桩体和多根第二桩体,所述多根第一桩体沿所述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桩体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一一对应,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冠梁,多根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连接有排桩压顶,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中部连接有腰梁,所述腰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斜向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斜撑的第二端插设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桩体之间且连接于所述腰梁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所述腰梁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安装有斜向设置的受拉件,所述受拉件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与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对位设置,所述受拉件的锚固端埋设于所述基坑外侧土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基坑外侧土体的多根第一桩体和多根第二桩体,所述多根第一桩体沿所述基坑的边沿间隔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桩体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同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一一对应,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冠梁,多根所述第二桩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连接有排桩压顶,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中部连接有腰梁,所述腰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斜向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斜撑的第二端插设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桩体之间且连接于所述腰梁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所述腰梁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安装有斜向设置的受拉件,所述受拉件具有相对的一锚固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与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对位设置,所述受拉件的锚固端埋设于所述基坑外侧土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至所述基坑底部的高度为所述第一桩体的顶部至所述基坑底部的高度的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包括沿所述基坑的边沿设置的上梁体和下梁体,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连接于多根所述第一桩体的靠近所述基坑边沿的一侧,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缀板,所述斜撑的第二端的端面连接于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背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一侧,所述受拉件的自由端安装于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面向所述基坑边沿的第二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拉件为预应力锚杆或预应力锚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重力坝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体和所述下梁体的第二侧连接有锚垫板,所述锚垫板上形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旻韩磊王杰张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