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安装方法及热交换器的拆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进行换气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的安装方法及热交换器的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进行建筑物内的换气的换气装置,已知有具备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收容热交换器的框体内设置有轨道的热交换换气装置,该轨道对插拔热交换器时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并且支承热交换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为了使热交换器在轨道内顺畅地滑动移动,需要在热交换器与轨道之间设置间隙。然而,由于供气流通过的供气风路与排气流通过的排气风路隔着热交换器与轨道的抵接部分而相邻,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气流通过热交换器与轨道之间的间隙而从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中的一方的风路向另一方的风路泄漏,从而发生排气流含有的污染要素向供气流的混入及热交换效率的下降。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热交换器的顺畅的滑动移动及热交换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进行换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具备:框体;棱柱状的热交换器,其能够插拔地收纳在所述框体内;多个支承构件,其在所述框体内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以及转动力施加机构,其向所述热交换器施加转动力而使所述热交换器转动,当通过所述转动力施加机构施加向一方向侧的转动力时,所述热交换器被压靠到所述多个支承构件,并且,当所述转动力施加机构向所述一方向侧的转动力的施加被解除时,所述热交换器能够向另一方向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进行换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换气装置具备:框体;棱柱状的热交换器,其能够插拔地收纳在所述框体内;多个支承构件,其在所述框体内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以及转动力施加机构,其向所述热交换器施加转动力而使所述热交换器转动,当通过所述转动力施加机构施加向一方向侧的转动力时,所述热交换器被压靠到所述多个支承构件,并且,当所述转动力施加机构向所述一方向侧的转动力的施加被解除时,所述热交换器能够向另一方向侧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棱柱状的热交换元件和安装在沿着所述热交换元件的轴向延伸的边上的框构件,所述多个支承构件包围所述热交换器地配置,对所述框构件进行支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承构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多个固定轨道;以及由所述框体或相对于所述框体固定的构件支承为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多个可动轨道,所述多个固定轨道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且形成在比所述框构件靠所述一方向侧的位置而能够与该框构件抵接,所述多个可动轨道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且形成在比所述框构件靠所述另一方向侧的位置而能够与该框构件抵接,所述转动力施加机构是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通过所述第二抵接部按压所述框构件的所述多个可动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轨道隔着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边和所述热交换元件的轴中心的面而在两侧各设置至少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框构件的抵接面、及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框构件的抵接面,与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田启志,高田胜,百濑逸平,林晃,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