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07147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含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8‑12份、壳聚糖3‑7份、氨基酸8‑12份、海藻素3‑7份、微肥10‑20份、水20‑30份。应用于增加中药材的产量、改善中药材品质、诱导增强中药材抗病性、促进中药材植株的生长等方面。具有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肥料利用率高、防控病害、提高产量品质、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和施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低利用率和其带来的高环境风险一直是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在中药材生产中化学肥料使用亦造成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中药材品质安全难以保证。如何制备中药材绿色生态的专用肥,优化中药材生长环境,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对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改良是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单纯施用有机肥生产的中药材品质好,但产量不高。单纯施用无机肥生产的中药材虽然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品质有所下降。因此中药材施用的肥料既要肥效长,以免频繁施肥造成根系伤害,养分又要供应稳定,以保证叶片均匀,提高中药材质量。叶面菌肥通过喷洒到植物叶面后能够通过植物叶片迅速被植物所吸收,避免了从土壤施肥时营养元素易被土壤固结、根部吸收缓慢等问题,具有吸收快、养分损失少等优点。目前,已有的叶面菌肥有很多种,在提高作物的产量上也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提高作物产量效果不够显著等缺陷且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为中药材设计的理想叶面菌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效果显著、符合中药材生长营养需求的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8-12份、壳聚糖3-7份、氨基酸8-12份、海藻素3-7份、微肥10-20份、水20-30份。优选的,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10份、壳聚糖5份、氨基酸10份、海藻素5份、微肥15份、水30份。优选的,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的菌种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Q08(CCTCCNO:M2015726)、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的菌种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JD(CCTCCNO:M2017738)、单孢属菌菌剂的菌种为单孢属菌J3(CCTCCNO:M2017739)。其中,所述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菌株XQ08、JD和J3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0亿/mL,将发酵液分别直接稀释5-20倍即制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为水溶性,脱乙酰度大于95%;所述氨基酸为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任意五种及以上的组合;海藻素为纯天然海藻提取物;所述微肥为质量比为:3-6:2-5:1-2:1-2:1-2:1-2:0.5-1:0.5-1:0.5-1的钾肥+钙肥+硼肥+镁肥+铁肥+锌肥+硒肥+钼肥+锰肥的混合肥;所述水为无菌水。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按规定配比取权利要求4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备用;步骤2.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中药材叶面菌肥产品。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菌肥可以在如下(1)-(3)至少一种中得到应用:(1)增加中药材的产量,改善中药材品质;(2)诱导增强中药材抗病性,有效防控中药材铁叶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3)促进中药材植株的生长。所指中药材包括川续断、太子参、党参、半夏、白芨、桔梗、金银花、重楼、天麻、杜仲、灵芝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叶面菌肥采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单孢属菌液体菌剂、植物促生物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组成,可有效提高中药材经济效益、营养风味品质,促进植株良好生长,且能有效诱导中药材抗病性增强,具有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肥料利用率高、防控病害、提高产量品质、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1.生物菌肥组成及制备:生物菌肥A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10份、壳聚糖5份、氨基酸10份、海藻素5份、微肥15份、水30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备用;②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③将步骤①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A。叶面肥B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壳聚糖5份、氨基酸10份、海藻素5份、微肥15份、水65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制得中药材叶面肥B。2.室内试验:将中药材川续断种子分别均匀的播于规格相同的花盆里,每盆30粒种子,每处理3次重复。播后第109天测量株高、叶片数、胚根长、胚轴长和植株鲜重。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全株喷雾,设叶面菌肥100-200倍液、叶面肥100倍液、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3个处理,重复4次,共12个小区,周围设保护行。施用时间为苗期、旺长期分别施用,施用量分别为30、45kg/亩。试验期间天气均以晴为主,间或多云,喷施后3-4天内无降雨过程。调查生育期中药材铁叶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统计累计发病率;发病率(%)=100×(发病株数/调查株数)。3.实施例效果:从表1至表2可以看出,使用中药材叶面菌肥能有效地促进续断的生长,显著提高产量性状指标的增加,促进了中药材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且能有效降低中药材铁叶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的发生。表1施用叶面菌肥对中药材川续断产量品质的影响注:同列数据后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下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下表同表2施用叶面菌肥对中药材川续断病害的发生情况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8‑12份、壳聚糖3‑7份、氨基酸8‑12份、海藻素3‑7份、微肥10‑20份、水2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8-12份、壳聚糖3-7份、氨基酸8-12份、海藻素3-7份、微肥10-20份、水20-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10份、壳聚糖5份、氨基酸10份、海藻素5份、微肥15份、水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材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的菌种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Q08、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的菌种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JD、单孢属菌菌剂的菌种为单孢属菌J3;所述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菌株XQ08、JD和J3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0亿/mL,将发酵液分别直接稀释5-20倍即制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毛张承龙友华王秋萍李姣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