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0714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含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3‑7份、壳聚糖8‑12份、氨基酸6‑10份、海藻素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应用于增加草莓的产量、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贮藏性能、诱导增强草莓抗病性、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等方面。具有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肥料利用率高、防控病害、提高产量品质、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草莓栽培技术和施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草莓,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铜、草莓胺、果胶、纤维素、叶酸、铁、钙、鞣花酸与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近年来,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致富产业,草莓产业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但因果农施肥品种单一、方式不合理、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品质低、大棚内连年种植而土壤结构差和次生盐泽化严重等问题突出呈现,进而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草莓配套栽培技术迫在眉睫。叶面菌肥通过喷洒到植物叶面后能够通过植物叶片迅速被植物所吸收,避免了从土壤施肥时营养元素易被土壤固结、根部吸收缓慢等问题,具有吸收快、养分损失少等优点。目前,已有的叶面菌肥有很多种,在提高作物的产量上也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提高作物产量效果不够显著等缺陷且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为草莓设计的理想叶面菌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效果显著、符合草莓生长营养需求的草莓高效叶面菌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3-7份、壳聚糖8-12份、氨基酸6-10份、海藻素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优选的,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5份、壳聚糖10份、氨基酸8份、海藻素8份、微肥15份、水29份。优选的,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的菌种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Q08(CCTCCNO:M2015726)、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的菌种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JD(CCTCCNO:M2017738)、单孢属菌菌剂的菌种为单孢属菌J3(CCTCCNO:M2017739)。其中,所述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菌株XQ08、JD和J3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0亿/mL,将发酵液分别直接稀释5-20倍即制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为水溶性,脱乙酰度大于95%;所述氨基酸为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中的任意五种及以上的组合;海藻素为纯天然海藻提取物;所述微肥为质量比为:3-6:2-5:1-2:1-2:1-2:1-2:0.5-1:0.5-1:0.5-1的钾肥+钙肥+硼肥+镁肥+铁肥+锌肥+硒肥+钼肥+锰肥的混合肥;所述水为无菌水。本专利技术的草莓高效叶面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步骤1.按规定配比取权利要求4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备用;步骤2.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草莓叶面菌肥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叶面菌肥可以在如下(1)-(4)至少一种中得到应用:(1)增加草莓的产量;(2)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贮藏性能;(3)诱导增强草莓抗病性,有效防控包括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病害;(4)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叶面菌肥采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单孢属菌液体菌剂、植物促生物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组成,可有效提高草莓经济效益、营养风味品质和贮藏性能,促进植株良好生长,且能有效诱导草莓植株、果实抗病性增强和预防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具有效果显著、绿色无污染、肥料利用率高、防控病虫、提高产量品质、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1.叶面菌肥组成及制备:生物菌肥A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5份、壳聚糖10份、氨基酸8份、海藻素8份、微肥15份、水29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备用;②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③将步骤①得到的菌剂加入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在温度25-30℃、pH6.0-6.8的条件下,于无菌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袋装即得草莓高效叶面菌肥A。叶面肥B配方组成及制备,(1)组成:壳聚糖10份、氨基酸8份、海藻素8份、微肥15份、水59份。(2)制备:①按规定配比取壳聚糖、氨基酸、海藻素和微肥充分搅拌溶于所需配比的无菌水中,制得草莓叶面肥B。2.田间试验: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农药厂试验地内,品种为“丰香”,种植年限5年。供试果园土壤类型为黄壤,试验前在果园内随机、多点混合采集深0-60cm的土样作为土壤背景值,其pH值为6.86,全氮含量为1.86g/kg,有机质含量为24.77g/kg,有效磷含量为30.43mg/kg,速效钾含量为40.47mg/kg,盐度为2.13g/kg。田间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全株喷雾,设叶面菌肥100-200倍液、叶面肥100倍液、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3个处理,每处理5棵树,重复4次,共12个小区,周围设保护行。施用时间为苗期和旺长期分别施用,施用量分别为30、45kg/亩。试验期间天气均以晴为主,间或多云,喷施后3-4天内无降雨过程。3.分析项目及方法:果实成熟后,按小区收获,测量每个小区单株产量,每个小区随机采集200个果实,带回实验室测定果实品质、单果重。果品品质测定方法:维生素C含量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可滴定酸(TA)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用PAL-1型折光仪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贮藏时间采用所贮藏草莓全部腐烂时间。发病情况及生长调查:于果实开始软化是每2天调查果实发病情况,统计累计发病率;并调查草莓植株白粉病、灰霉病等发病情况。发病率(%)=100×(发病果数/调查总果数)或发病率(%)=100×(发病株数/调查株数)。于施肥次年7-8月份观测草莓植株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3‑7份、壳聚糖8‑12份、氨基酸6‑10份、海藻素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0-20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8-12份、单孢属菌菌剂3-7份、壳聚糖8-12份、氨基酸6-10份、海藻素6-10份、微肥10-20份、水2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15份、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10份、单孢属菌菌剂5份、壳聚糖10份、氨基酸8份、海藻素8份、微肥15份、水2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草莓高效叶面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剂的菌种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Q08、斯氏普罗威登斯菌菌剂的菌种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JD、单孢属菌菌剂的菌种为单孢属菌J3;所述菌剂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菌株XQ08、JD和J3斜面保存试管种子,分别接种至无机盐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菌液;(2)将获得的菌液以10%的体积百分比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无机盐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获得种子液;(3)将获得的种子液按照10%的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入发酵培养基中,在30-35℃、150-200rpm下发酵培养2-3天,获得发酵液,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均≥100亿/mL,将发酵液分别直接稀释5-20倍即制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液体菌剂、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液体菌剂和单孢属菌液体菌剂。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毛张承龙友华王秋萍李姣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