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模组及其外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67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含第一侧框、第二侧框、以及具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连接件的外框。第一侧框包含第一内壁、第一外壁、及设置于第一外壁朝向第一内壁的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肋条。另外,第一侧框具有第一斜切端面,第二侧框具有与第一斜切端面相抵触的第二斜切端面,且第一肋条于第一斜切端面上形成有第一肋条截面部分。所述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分别自第一斜切端面及第二斜切端面伸入第一侧框及第二侧框,且第一支臂具有与第一肋条截面部分抵触的突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模组及其外框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太阳能模组及其外框;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其上具有定位结构的外框、以及包括前述具有定位结构的外框的太阳能模组。
技术介绍
用于保护、定位、固定、支撑等的外框普及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举例来说,以太阳能模组而言,作为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媒介太阳能面板,一般需要外框来协助结构组装以完成太阳能模组。以图1A所示为例,太阳能模组包含外框30以及例如由透明玻璃、EVA(EthyleneVinylAcetate)与太阳能电池等所构成的太阳能面板10。其中外框30是太阳能模组的最外环,用于支撑、保护与维持整个太阳能模组。如图1A所示,外框30包含多个侧框31及连接件50。另外,各侧框31的端部均具有切削的斜切端面33,且藉由连接件50的接合而使各斜切端面33相抵触贴合,以彼此首尾相连而围绕在太阳能面板10的边缘。承上所述,如图1B所示,连接件50具有相垂直的两个支臂51,且两个支臂51可分别经由斜切端面33伸入彼此垂直的两个侧框31内部,以将两个侧框31连接起来。然而,由于例如使用气压式推进机台难以控制连接件50置入侧框31内部时的深度,因此支臂51容易在插入第一个侧框31时深度过深(例如,如图1B所示,位于图示上方横向的侧框31中,支臂51即形成插入深度过深的问题),而无法保留应预留的公差距离。如此一来,当接下来将另一个支臂51伸入第二个侧框31时,支臂51可插入的深度将会不足(例如,如图1B所示,位于图示右方纵向的侧框31中,支臂51即形成插入深度不足的问题)。在此状况下,相对于两个支臂51藉由连接件50所连接的两个斜切端面33可能会因此发生错位,进而使外框30产生外缘不平整或甚至无法固定的缺陷。因此,需要设计可较精准地定位连接件与侧框的外框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合板状元件(例如:太阳能面板)使用的外框。外框包含第一侧框、与第一侧框交错延伸的第二侧框、以及具有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连接件。第一侧框具有第一斜切端面,且第二侧框具有与第一斜切端面相抵触的第二斜切端面。其中,第一侧框包含第一内壁、沿第一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并与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一外壁、以及设置于第一外壁朝向第一内壁的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肋条。第一肋条于第一斜切端面上形成有第一肋条截面部分。第一侧框内以第一外壁与第一内壁共同夹成第一导槽,第二侧框内亦形成第二导槽,且连接件的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分别自第一斜切端面及第二斜切端面伸入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其中,第一支臂具有朝向第一肋条的第一外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一外表面上的突块,且突块上具有斜挡面与第一肋条截面部分抵触以定位第一支臂伸入第一导槽的深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模组,其包含具相交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太阳能面板、以及上述的外框。其中,外框围绕并连接于太阳能面板外侧,第一侧框沿第一侧边延伸,且第二侧框沿第二侧边延伸。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太阳能模组及用于太阳能模组的外框,可降低组装错位、组装不完全或不稳定固定等缺陷,进而增强外框用于保护、定位、固定、支撑等功能,并改善了整体太阳能模组或外框的外观平整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为传统太阳能模组及其外框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太阳能模组及其外框的爆炸图。图3为图2的第一侧框的第一斜切端面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连接件与第一侧框及第二刻框的组装配置的示意图。图5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组装完成的第一侧框及第二侧框的示意图。图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第一侧框的各部分尺寸及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连接件的各部分尺寸及角度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第一侧框的第一斜切端面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显示第一侧框的各部分尺寸及角度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第一侧框的第一斜切端面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以铝挤过程制备及切削连接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太阳能面板30:外框31:侧框33:斜切端面50:连接件51:支臂1:太阳能模组100:太阳能面板110:第一侧边120:第二侧边300:外框305:夹持槽310:第一侧框311:第一斜切端面312:第一内壁313:第一内表面314:第一外壁315:第一肋条截面部分316:第一肋条317:外壁截面部分318:凸条319:第一顶面320:第二侧框321:第二斜切端面324:第二外壁325:第二肋条截面部分326:第二肋条330:第三侧框340:第四侧框500:连接件501、502、503:翼板505:倒齿510:第一支臂513:第一外表面520:第二支臂523:第二外表面530:突块533:斜挡面610:第一导槽620:第二导槽D1:距离D2:高度D3、D4:宽度θ1、θ2:夹角A-A’:剖面线B-B’:剖面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
中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图式下,应可轻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
中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则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达成的。首先,将参照图2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外框及太阳能模组。必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外框较佳可应用于太阳能面板的组装,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外框亦可应用于其他板状或片状元件的组装。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太阳能模组1包含太阳能面板100及外框300。太阳能面板100较佳形成为板状,且包含但不限制为单硅晶太阳能板、多硅晶太阳能板、薄膜太阳能板或其他形式的太阳能光电转换面板。其中,太阳能面板100具有相交的第一侧边110及第二侧边1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太阳能面板100形成为矩形,而第一侧边110及第二侧边120则分别为相邻而互相垂直的短边及长边。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太阳能面板100亦可形成为其他边数的多边形,且可在相同精神原则下适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具体而言,外框300可围绕并连接于太阳能面板100的外侧,而将太阳能面板100的侧缘围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外框300至少包含有第一侧框310及第二侧框320;且在如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外框300进一步包含了第三侧框330及第四侧框340,并形成为连续的封闭框体。第一侧框310、第二侧框320、第三侧框330及第四侧框340分别对应于太阳能面板100的不同侧边。例如第一侧框310对应于第一侧边110,并沿第一侧边110延伸;与第一侧框310组接的第二侧框320则对应于第二侧边120且沿第二侧边120延伸。承此原则,第一侧框310、第二侧框320、第三侧框330及第四侧框340彼此头尾相接,以形成完整的外框300。在此,第一侧框310、第二侧框320、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框,其特征在于,供配合一板状元件使用;该外框包含:一第一侧框,具有一第一斜切端面,该第一侧框并包含:一第一内壁;一第一外壁,沿该第一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并与该第一内壁相对;其中,该第一外壁具有朝向该第一内壁的一第一内表面,并与该第一内壁共同夹成一第一导槽;以及一第一肋条,设置于该第一内表面上;其中,该第一肋条于该第一斜切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一肋条截面部分;一第二侧框,与该第一侧框交错延伸;其中,该第二侧框具有与该第一斜切端面相抵触的一第二斜切端面,并在该第二侧框内形成一第二导槽;以及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支臂及一第二支臂分别自该第一斜切端面及该第二斜切端面伸入该第一导槽及该第二导槽;其中,该第一支臂具有朝向该第一肋条的一第一外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外表面上的一突块;其中,该突块上具有一斜挡面与该第一肋条截面部分抵触以定位该第一支臂伸入该第一导槽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3 TW 1071084881.一种外框,其特征在于,供配合一板状元件使用;该外框包含:一第一侧框,具有一第一斜切端面,该第一侧框并包含:一第一内壁;一第一外壁,沿该第一内壁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并与该第一内壁相对;其中,该第一外壁具有朝向该第一内壁的一第一内表面,并与该第一内壁共同夹成一第一导槽;以及一第一肋条,设置于该第一内表面上;其中,该第一肋条于该第一斜切端面上形成有一第一肋条截面部分;一第二侧框,与该第一侧框交错延伸;其中,该第二侧框具有与该第一斜切端面相抵触的一第二斜切端面,并在该第二侧框内形成一第二导槽;以及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支臂及一第二支臂分别自该第一斜切端面及该第二斜切端面伸入该第一导槽及该第二导槽;其中,该第一支臂具有朝向该第一肋条的一第一外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外表面上的一突块;其中,该突块上具有一斜挡面与该第一肋条截面部分抵触以定位该第一支臂伸入该第一导槽的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框的长度短于该第二侧框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壁于该第一斜切端面上形成有一外壁截面部分,该外壁截面部分与该第一肋条截面部分齐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框更包含一第二肋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榕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