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志人专利>正文

一种装裱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313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书画装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裱框。包括本体以及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由多个平板依次转动连接而成,且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二边框的多个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端部还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端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插接孔的插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裱框,能够使得相邻的折叠边框之间连接起来,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折叠边框变形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书画装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裱框
技术介绍
现在,书法作品、照片、油画等书画物品在裱制时,通常会将画纸、画布或者照片放置于一个使用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制成的装裱框中,以方便悬挂或摆放。这种装裱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画纸、画布或者照片与一块由以上材料制成的板子相互固定,在板子的边缘固定有边框;另一种是直接将画纸、画布或者照片拉紧并与边框相固定。另外,还有一种装裱框是由本体以及至少两个折叠边框所构成,其中折叠边框由多个平板依次连接而成,多个平板的边缘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均互相平行;在折叠边框中,多个依次连接的平板中位于端部的平板的一条自由边与所述本体的一边转动连接,且所述本体与所述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这种装裱框由于其本身结构限制,在安装的时候,折叠边框折叠起来,形成装裱框边框,相邻的折叠边框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缝隙,折叠边框之间没有任何的固定连接,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折叠边框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裱框,能够使得相邻的折叠边框之间连接起来,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折叠边框变形的可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裱框,包括本体以及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所述第一折叠边框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由多个平板依次转动连接而成,且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二边框的多个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一端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端部还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端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插接孔的插接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以及第八平板;所述第五平板远离所述第六平板的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以及第八平板均为矩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以及第四平板;第一平板远离所述第二平板的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均为矩形;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均为等腰梯形,且第二平板的上底与所述第三平板的下底长度相等;所述第四平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平板的上底长度相等;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三平板的边缘;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六平板以及所述第七平板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一端,且所述插接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中可能的实施方式,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平板、所述第三平板以及所述第四平板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的长度之差为所述第一平板宽度的两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以及第八平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五平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插接孔距离所述第六平板和第七平板的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宽度相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一平板远离所述第二平板的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端部凸出形成所述插接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五平板以及所述第六平板的连接处,且所述插接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六平板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平板的端部还形成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七平板上还设置有使得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的第二插接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叠边框或者所述第二折叠边框上还设置有遮挡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和/或所述第二折叠边框上还设置固定孔。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装裱框中,包括了由多个平板拼接而成的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在使用的时候,直接转动平板,直的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组成一个框架结构,同时,由于在第二折叠边框上设置了插接孔,而在第一折叠边框上设置了能够插入该插接孔的插接部,因而当这种折叠边框在形成框架结构之后,插接部正好插入插接孔中,使得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之间相互连接起来,消减了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之间的缝隙,增加了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之间的稳定性,这种折叠边框在后续的使用中变形的可能性更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装裱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裱框安装起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装裱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装裱框安装起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装裱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的可折叠装裱框,由本体以及至少两个折叠边框所构成,其中折叠边框由多个平板依次连接而成,多个平板的边缘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均互相平行;在折叠边框中,多个依次连接的平板中位于端部的平板的一条自由边与所述本体的一边转动连接,且所述本体与所述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这种装裱框由于其本身结构限制,在安装的时候,折叠边框折叠起来,形成装裱框边框,相邻的折叠边框之间会形成
一个较大的缝隙,折叠边框之间没有任何的固定连接,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导致折叠边框的变形。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装裱框,能够使得相邻的折叠边框之间连接起来,增加折叠边框之间的稳定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折叠边框变形的可能。参见图1所示,包括本体30以及第一折叠边框10和第二折叠边框20;所述第一折叠边框10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20均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折叠边框10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20均由多个平板依次转动连接而成,且所述本体30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10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一折叠边框10的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裱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所述第一折叠边框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由多个平板依次转动连接而成,且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二边框的多个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一端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端部还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端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插接孔的插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裱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第一折叠边框和第二折叠边框;所述第一折叠边框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和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均由多个平板依次转动连接而成,且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所述多个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连接边与组成所述第二边框的多个所述平板之间的连接边平行;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一端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端部还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折叠边框靠近所述第二折叠边框的端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插接孔的插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裱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以及第八平板;所述第五平板远离所述第六平板的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以及第八平板均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裱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边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以及第四平板;第一平板远离所述第二平板的边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均为矩形;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均为等腰梯形,且第二平板的上底与所述第三平板的下底长度相等;所述第四平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平板的上底长度相等;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三平板的边缘;所述插接孔设置在所述第六平板以及所述第七平板靠近所述第一折叠边框的一端,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人
申请(专利权)人:谭志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