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52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04
一种网版包含丝网及遮罩层。丝网包含预定透墨区、预定半透墨区以及预定不透墨区。遮罩层配置在丝网上。遮罩层包含不透墨层、局部透墨层以及全透墨开口。不透墨层覆盖丝网的全部预定不透墨区。局部透墨层覆盖丝网的一部分预定半透墨区。全透墨开口露出丝网的全部预定透墨区。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网版印刷可降低黑色油墨层与非黑色油墨层重叠区域的油墨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版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网版,特别系有关于一种用于制作显示面板之非黑色主体边框的网版。
技术介绍
由于触控面板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system)、平板电脑(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PC)等电子产品上。由于显示面板黏贴于显示设备的显示面,因此用户会直接观看到显示面板。一般来说,显示面板上的有色装饰层通常为黑色油墨层,其可提供足够的遮蔽效果,以遮蔽后侧的线路或电子组件。为了符合消费者外观多元需求,具有非黑色装饰层(例如白色、金色、玫瑰色等)的显示面板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非黑色装饰层的显示面板通常会先在邻近显示区的外围形成一层黑色油墨层,接着再形成三层或甚至更多层的非黑色油墨层覆盖一部分的黑色油墨层并延伸至非显示区。然而,在进行后续的组装贴合制程时,例如利用光学胶将具有非黑色油墨层的保护盖板与显示模块黏合时,光学胶容易在黑色油墨层与非黑色油墨层的重叠区域因油墨厚度过厚而产生高度断差,进而产生气泡及造成外观质量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网版用于制作非黑色边框的显示面板,利用此网版印刷可降低黑色油墨层与非黑色油墨层重叠区域间的油墨厚度。上述网版包含丝网及遮罩层。丝网包含预定透墨区、预定半透墨区以及预定不透墨区。遮罩层配置在丝网上。遮罩层包含不透墨层、局部透墨层以及全透墨开口。不透墨层覆盖丝网的全部预定不透墨区。局部透墨层覆盖丝网的一部分预定半透墨区。全透墨开口露出丝网的全部预定透墨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局部透墨层具有多个遮墨部分及多个透墨孔。这些透墨孔贯穿局部透墨层,并分布在多个遮墨部分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遮墨部分之面积及多个透墨孔之面积的总和以100%计,这些透墨孔之面积为20%至8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全透墨开口具有一矩形环轮廓,且局部透墨层配置在矩形环轮廓之内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局部透墨层包含第一局部透墨层以及第二局部透墨层。第一局部透墨层具有多个第一遮墨部分及多个第一透墨孔。这些第一遮墨部分之面积及这些第一透墨孔之面积的总和以100%计,这些第一透墨孔的面积为40%至60%。第二局部透墨层具有多个第二遮墨部分及多个第二透墨孔。这些第二遮墨部分之面积及这些第二透墨孔之面积的总和以100%计,这些第二透墨孔的面积为60%至8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一遮墨部分与各个第一透墨孔彼此交错排列。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局部透墨层毗邻不透墨层,且第二局部透墨层毗邻全透墨开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局部透墨层配置在第二局部透墨层之内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全透墨开口毗邻且环绕局部透墨层,而局部透墨层毗邻且环绕不透墨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不透墨层包含第一不透墨层及第二不透墨层。第一不透墨层围绕全透墨开口,全透墨开口围绕局部透墨层,且局部透墨层围绕第二不透墨层。附图说明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之网版的上视图。图2绘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A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之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B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之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应用的实施例之具有非黑色主体边框之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一比较例之图4沿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图4沿线A-A’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网版50:显示面板100:丝网100U:图案印刷单元110:预定透墨区102:经向纱线104:纬向纱线106:网孔120:预定半透墨区130:预定不透墨区200:遮罩层210:不透墨层212:第一不透墨层214:第二不透墨层220:局部透墨层220P:遮墨部分220T:透墨孔222:第一局部透墨层222P:第一遮墨部分222T:第一透墨孔224:第二局部透墨层224P:第二遮墨部分224T:第二透墨孔230:全透墨开口300:网框400:弹性边510:黑色油墨层520:非黑色油墨层530:保护盖板540:黏着剂D:显示区P:外围区W:宽度OL:非黑色油墨层与黑色油墨层的重叠区域H1:油墨厚度H2:油墨厚度A-A’: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之情况下实践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图式,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本专利技术之一态样系提供一种网版,其可应用于制作具有非黑色主体边框的显示面板。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之网版10的上视图。请参阅图1,网版10包含丝网100及遮罩层20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丝网100主要系由特多龙(Tetoron)纤维、尼龙(Nylon)纤维或金属材质的网布以经、纬方向交叉编织而成。具体的说,丝网100具有多个图案印刷单元100U。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网版10可更包含网框300及弹性边400,丝网100藉由弹性边400透过某特定张力张开后固定于网框300上。图2绘示图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丝网100包含预定透墨区110、预定半透墨区120以及预定不透墨区130。可以理解的是,图案印刷单元100U系由预定透墨区110以及预定半透墨区120所组成。遮罩层200配置在丝网100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遮罩层200系利用感光乳剂对紫外线光的化学反应使得非透墨区的部分受光硬化而堵住丝网开口。遮罩层200包含不透墨层210、局部透墨层220以及全透墨开口230。不透墨层210覆盖丝网100的全部预定不透墨区130,局部透墨层220覆盖丝网100的一部分预定半透墨区120,而全透墨开口230露出丝网100的全部预定透墨区140。请继续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全透墨开口230具有一矩形环轮廓,且局部透墨层220配置在矩形环轮廓之内侧。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全透墨开口230毗邻且环绕局部透墨层220,而局部透墨层220毗邻且环绕不透墨层2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透墨层210包含第一不透墨层212及第二不透墨层214。具体来说,第一不透墨层212围绕全透墨开口230,全透墨开口230围绕局部透墨层220,且局部透墨层220围绕第二不透墨层214。图3A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之图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所示,局部透墨层220具有多个遮墨部分220P及多个透墨孔220T。详细的说,这些透墨孔220T贯穿局部透墨层220,并分布在多个遮墨部分220P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多个遮墨部分220P之面积及多个透墨孔220T之面积的总和以100%计,则这些透墨孔220T之面积为20%至80%。举例来说,这些透墨孔220T之面积可以为25%、30%、35%、40%、45%、50%、55%、60%、65%、70%或75%。在一实施例中,各个遮墨部分220P与各个透墨孔220T系彼此交错排列,使得透墨孔220T之面积为约50%。在透墨孔220T之面积为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版,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丝网,包含一预定透墨区、一预定半透墨区及一预定不透墨区;以及一遮罩层,配置在该丝网上,该遮罩层包含:一不透墨层,覆盖该丝网的全部该预定不透墨区;一局部透墨层,覆盖该丝网的一部分该预定半透墨区;以及一全透墨开口,露出该丝网的全部该预定透墨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版,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丝网,包含一预定透墨区、一预定半透墨区及一预定不透墨区;以及一遮罩层,配置在该丝网上,该遮罩层包含:一不透墨层,覆盖该丝网的全部该预定不透墨区;一局部透墨层,覆盖该丝网的一部分该预定半透墨区;以及一全透墨开口,露出该丝网的全部该预定透墨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其特征在于,该局部透墨层具有多个遮墨部分及多个透墨孔,该等透墨孔贯穿该局部透墨层,并分布在该等遮墨部分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版,其特征在于,该等遮墨部分之面积及该等透墨孔之面积的总和以100%计,该等透墨孔之该面积为20%至8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版,其特征在于,该全透墨开口具有一矩形环轮廓,且该局部透墨层配置在该矩形环轮廓之内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版,其特征在于,该局部透墨层包含:一第一局部透墨层,具有多个第一遮墨部分及多个第一透墨孔,其中该等第一遮墨部分之面积及该等第一透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翔飞郭美燕饶敏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