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星良专利>正文

单层架空全互通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48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层架空全互通立交桥。由设在主线上的纵向曲拱分离桥,它在分离桥的首端与终端上空分别设置呈“U”型及倒“U”型对称的跨主线平曲架空半环道,以迂代直,完成被交路车辆直行、转弯。在“U”型架空内与外半环道之间,设置渠化上坡共用匝道,过渡至架空半坡桥台顺适右弯或继续直行,在倒“U”型内环道,逆时针上跨主线至对应的半坡桥台,调头车则沿倒“U”型内半环道回绕180度,通过下坡匝道汇流。整座立交桥相似马鞍状单层架空,巧妙地利用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上空的空间,实现各方向车辆转移以及机非分行,无干扰。与传统立交相比具有结构紧凑,科学,占地特别少,更方便行人、自行车,宜城市环保与景观,且费用可节省50%以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公路,城市道路立体交叉互通桥。
技术介绍
为解决交叉路口的交通畅通,国内外采用的多种类型立交方案,但要达到机非分行,车辆各方向转移无冲突,无干扰,就需相应建造三层以上的立交桥道。这样过高的桥梁、过长的坡道,对机动车行驶代来诸多不利。而且占地面积大,尤其是城区拆迁多,补偿经费高昂,操作实施难度大,而架空的转盘式立交,不断发生交织,易造成交通“锁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功能完善,尤其是结构紧凑占地特别少,仅需要单层架空就能实现全互通的立交桥。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通行更顺畅,无冲突,无交织,左转更顺适,同样仅需单层架空分行,取代多层立交所完成的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十字交叉道口的主线道路纵向建造与主线机动车路面幅宽相同的曲拱分离桥,桥下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在曲拱分离桥起始端与终止端的上空分别建造呈“U”型及倒“U”型对称的上跨主线车道的平曲架空半环道,其“U”型道口始末端,分别与类似三角异状多肢的半坡架空桥台侧向相连,所述的半坡架空桥台鼻端平面与曲拱分离桥中段横侧向衔接,组成相似体育场跑道状,但中段半坡架空桥台略低,而两翼端的半环道上翘,似骑在主线上的马鞍形状立交桥。所述的“U”型及倒“U”型架空半环道,分别由内半环与外半环并列为整体车道,同跨主线之后,各自沿内、外平曲线分肢延伸下坡。在所述的两分肢下坡道之间,预留一纵向近似矩形的间隔空间,设置一共用匝道,渠化上坡贯通半坡架空桥台。在另一优选实例中,将被交路直行通道设置呈相似“C”状的半环架空单行道,使流线更顺适;而被交路左转弯道呈“壶把式”曲线跨主线,汇流衔接处位于曲拱分离桥高段;主线左转弯则采用直接式转弯组合并避开交叉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将传统的三层四层立交桥功能,降为单层架空,巧妙实现各方向的车辆转移,包括机非分离,无干扰,无冲突。以人为本,行人无需下穿地道或上跨天桥,每减少一层构造物,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二)整座立交桥坡道缓,对机动车长期节能、降噪,减少废气排量,尤其是城市交通,其结构紧凑,充分提高了各匝道的利用率,占地特别少,构造物低,更宜环保与景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交桥的平面及走向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例立交桥平面及走向示意图。图中1.主线 2.曲拱分离桥 3.被交路 4.架空内半环道 5.架空外半环道 6.下坡匝道 7.共用匝道 8.半坡架空桥台 9.右转匝道 10.支撑柱 11.双实线或实体隔离12.绿化隔带 13.慢车道 14.倒“U”型内半环道 15.倒“U”型外半环道 16.人行道及绿地 17.汇流辅道 18.对应半坡桥台 19.地面采光通风天窗 20.半直接式主线左转匝道 21.被交路直行半环单行道 22.被交路壶把式左转匝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图1-2中,主线(1)道路S至N方向设置曲拱分离桥(2)跨过十字路口,桥下专供行人及非机动车平地通行,在没有机动车干扰的情况下,现行的十字路口宽阔的面积完全能满足行人与自行车混行转移的宽松条件,免除再建人行地道代来不便。在曲拱分离桥(2)S方向起始端上空设置呈“U”型上跨主线的平曲架空内半环道(4)架空外半环道(5)。N方向终止端上空同样设置跨主线(1)的呈倒“U”型架空内半环道(14)及倒“U”型外半环道(15)S及N两方向架空半环道其“U”型道口始末端,分别与相应的类似三角异状多肢的半坡桥台(8)(18)两侧相连,组成对称的相似椭圆跑道状,但中段半坡桥台(8)(18)较低,距地面3-4米,而两翼端架空半环道(4)(5)及(14)(15)向上翘,距主道路面净空5米,似骑在主线(1)上呈马鞍形状立交桥,“U”型架空内半环道(4)与架空外半环道(5)并列为一整体架空道,在同跨主线(1)后分肢,其中,架空内半环道(4)沿内曲线至延伸的下坡匝道(6),架空外半环道(5)则绕外环下坡至半坡桥台(8)。其分肢道之间,形成一纵向类似矩形的间隔空间,为设置一共用匝道(7)贯通半坡桥台(8)而桥台(8)的鼻端平面与曲拱分离桥(2)中段两侧衔接,其架空高度一致。需指出,架空内半环道(4)可偏离主线中央一侧设置以利下坡匝道(6)的车辆进入汇流辅道(17),使布局合理。综上所述,本立交方案巧妙地利用主线(1)及绿化隔带(12)慢车道(13)人行道及绿地(16)上空的空间,实现紧凑架空道,达到各方向车辆互通及人车分行,桥下行人还可遮阳、避雨,同时可设置地面采光通风天窗(19)。下面主要介绍车辆行驶走向按图1中箭头相应指向,主线(1)直行车辆由S方向至N方向,首先平穿距路面5米高度的“U”型架空外和内半环道(5)(4)驶上曲拱分离桥(2),下桥后再度平穿对应的倒“U”型架空内和外半环道(14)(15),这样便错开了道路交叉高度,实体隔离(11)将相对行驶车辆隔开,确保安全。主线(1)道路S方向上需左右转弯以及调头车辆应在立交桥前从右侧分行进入共用匝道(7)平穿架空外半环道(5)之后,相当于已穿越被交路(3),其共用匝道(7)左边相邻架空内半环道(4)的下坡匝道(6),右边相邻架空外半环道(5)的下坡道,至此三条匝道同在主线(1)的右侧至半坡架空桥台(8),其中,共用匝道(7)为上坡,另两条匝道(5)(6)为下坡。右转弯车在半坡桥台(8)的平台上渠化右转至被主路(3)。而左转和调头车则需继续经半坡桥台(8)直行上N方向设置的倒“U”型架空内半环道(14),逆时针跨主线(1),相当于架空道上回绕180度调头,经内半环延伸的下坡匝道(6)至主线(1)的汇流辅道(17)。左转车则在跨主线(1)之后,过渡至架空外环道(15),渠化下坡至W方向的对应半坡架空桥台(18)在其平台上顺适右弯,完成主线车辆左转。被交路(3)从E方向来车,需右转及直行至W方向车辆,按路标导向,靠右行驶上半坡架空桥台(8)右转至倒“U”型架空外半环道(15)分流进入右转弯道(9)下坡,并入主线(1)。至N方向的直行车则绕架空外半环道(15)反时针跨越主线(1)整过直行过程呈类似 状曲线行驶。虽经短距离迂回,但减缓了坡度,避开了交叉高度,相比三、四层立交桥,节省动力,直行车相似走转盘,又不等同转盘式架空环交发生交织。因而无干扰冲突。以迂代直,实现被交路(3)直行畅通。不难看出,直行 状架空车道,还可根据需要加宽,增设直行车道数,以适应被交路的车流量。被交路(3)E方向需左转至S方向车辆,按路标导向,靠左侧驶上半架空桥台(8)进入倒“U”型架空内半环道(14)沿倒“U”型平曲线反时针跨主线(1)回绕180度至内半环延伸的下坡匝道(6)在对应的半坡桥台(18)与曲拱分离桥(2)衔接段平行汇入主线(1)的汇流辅道(17)实现左转。需说明被交路(3)上的左转车应按交规“转弯让直行”的原则,在半坡架空桥台(8)其平台上渠化右转插入架空内环道(14)以利顺畅。被交路(3)需调头车辆,从半坡桥台(8)沿上述左转线路行至对应的半坡桥台(18),其平台上进入架空内半环道(4)跨S方向主线(1)之后,过渡至架空外半坡环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层架空全互通立交桥,包括:设置的曲拱分离桥,架空内外半环道,共用匝道,半坡架空桥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曲拱分离桥,在十字路口呈纵向设置于主线上;在所述的曲拱分离桥起始端与终止端上空分别设置呈“U”型及倒“U”型对称的,上跨主线平曲架空半环坡道,其“U”型道口始末端,分别与类似三角异状的多肢半坡架空桥台侧向相连,组合成相似跑道状,但中段半坡架空桥台略低,而两翼端半环道上翘,似骑在主线上的马鞍形状立交桥;所述的“U”型架空半环道,又分别设为内半环与外半环道,并列为整体,同跨主线后分肢;所述的共用匝道,设置于“U”型内半环道,与外半环道之间预留的一纵向近似矩形的间隔空间,渠化上坡贯通半坡桥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影棠刘星良
申请(专利权)人:刘星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