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自强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通流的交叉路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47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改造,主要是交叉路口的改造设施。随着交通的繁忙,塞车现象已成交通难题,尤其是交叉路口,或是主干道中间隔离带的开口处,经常成为塞车的焦点。现时解决交叉路口的导流方法有:环形岛;红绿灯;和立交桥(或隧道),这些方法,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效果堪虞,或建造资金和占地较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车辆通流的交叉路口,利用掉头通道和换线距离,可达到所有支道出主干道的车辆只能右转弯,从支道开出到对面支道或是左转弯的车辆,顺车流向驶出对侧主车道,由于撤消红绿灯,所有车辆都无需在交叉路口停留,使车辆节省燃油和行车时间。汽车发动机不用怠速和起步过程,排出的废气大为减少,从而改善了大气环境素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改造,主要是交叉路口的改造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上路汽车日益增多,解决塞车现象已成交通的一道难题,尤其是与主干道的交汇处(交叉路口),或是主干道中间隔离带的开口处,经常成为塞车的焦点。现时解决交叉路口的导流方法主要有3种即A,环形岛;B,红绿灯;C,立交桥(或隧道),除立交桥外,其他2种方法,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效果堪虞,而立交桥的建造需要大笔资金和占地较多,也不能建得太稠密,建造工期也较长。有时候,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略,这里提出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换线距离”即在一定的车流量下,车辆从最右(或左)车道换到最左(或右)车道所需要行走的距离,这个距离是可以根据道路的车流量计算出来的,然后加上车流的发展因素就可以了。而现在的道路都忽略了这样的设计,我们经常看到,交叉路口的塞车,往往是车辆的垂直换线(两车垂直争道现象)造成的,这时车辆的“换线距离”几乎为零,我们也经常看到环形岛的塞车,是“换线距离”太短所致。其实,设置环形岛导流,其初衷都是让车辆有一定长度的“换线距离”,可惜,即使环形半经很大(如广东省东莞市某些道路的环形岛,直经有50m),从计算和实测,换线距离都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通流的交叉路口,包括主干道(M),支道(N),主干道中间隔离带(P)和行人天桥(T)行人隧道(X),其特征在于路口不设红绿灯,在支道右出顺车流方向的前方设置带“Z”型护栏(ABCD)的掉头通道(G),从支道右出口至掉头通道之间的一段路设有换线距离(S),路口预告位置设有标志牌、指示牌和预告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游自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