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624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18
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壳体上端面中间开设圆孔,壳体内设有竖轴,竖轴与壳体中心线同轴,竖轴从上往下依次串置有集电环和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内圈与竖轴外周面绝缘紧贴,竖轴与壳体之间通过两个第一轴承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轴承分别位于压电陶瓷上下两侧,压电陶瓷由内而外设置有内隔套和外隔套,内隔套和外隔套设置在两个第一轴承之间,集电环包括电刷和引线,集电环与压电陶瓷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体密封性较高,将刀轴与变幅杆合为一体,消除了超声环能装置在与变幅杆装配时产生的同轴度误差,保证了加工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简化了工件加工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磨削加工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汽车等领域。然而正是这些特性增加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加工难度,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效率低、成本高,限制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种加工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其中,作为特种加工的一种,旋转超声振动加工效率高、效果好,在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加工领域广泛应用。旋转超声振动磨削加工轴向冲击力过大,影响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加工效果;而超声纵扭振动加工不受此限制,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切削力,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还能够提高刀具系统的轴向、扭转以及弯曲刚度,在加工复合材料方面有更加优良的工艺效果。对纵扭共振超声加工装置的研究,能大大提高超声波磨削加工技术的工业实用性。现有的超声磨削装置多数没有研磨液自动调节供给功能,由于超声振动研磨时工件加工处需要适量的研磨液,过多的研磨液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工件的加工,太少的研磨液则难以及时的对加工处进行降温。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1),壳体(1)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壳体(1)上端面中间开设圆孔(2),壳体(1)内设有竖轴(3),竖轴(3)与壳体(1)中心线同轴,竖轴(3)从上往下依次串置有集电环(4)和压电陶瓷(5),压电陶瓷(5)内圈与竖轴(3)外周面绝缘紧贴,竖轴(3)与壳体(1)之间通过两个第一轴承(6)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轴承(6)分别位于压电陶瓷(5)上下两侧,压电陶瓷(5)由内而外设置有内隔套(7)和外隔套(8),内隔套(7)和外隔套(8)设置在两个第一轴承(6)之间,集电环(4)包括电刷(9)和引线(10),集电环(4)与压电陶瓷(5)电性连接,竖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纵扭振动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1),壳体(1)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壳体(1)上端面中间开设圆孔(2),壳体(1)内设有竖轴(3),竖轴(3)与壳体(1)中心线同轴,竖轴(3)从上往下依次串置有集电环(4)和压电陶瓷(5),压电陶瓷(5)内圈与竖轴(3)外周面绝缘紧贴,竖轴(3)与壳体(1)之间通过两个第一轴承(6)活动连接,两个第一轴承(6)分别位于压电陶瓷(5)上下两侧,压电陶瓷(5)由内而外设置有内隔套(7)和外隔套(8),内隔套(7)和外隔套(8)设置在两个第一轴承(6)之间,集电环(4)包括电刷(9)和引线(10),集电环(4)与压电陶瓷(5)电性连接,竖轴(3)靠近下端处外周套装两个截面为方管的环形管(11),环形管(11)的内圈与竖轴(3)之间通过第二轴承(12)活动连接,环形管(11)的外圈与壳体(1)内壁之间通过第三轴承(13)活动连接,位于上部的环形管(11)的底面与位于下部的环形管(11)的顶面均开设两个第一通孔(12),位于上部的环形管(11)底面的与位于下部的环形管(11)的顶面的两个对应的第一通孔(12)之间均通过竖管(14)连接,竖管(14)的端部与对应的第一通孔(12)之间均通过微型密封轴承活动连接,竖管(14)中间均固定套装行星齿轮(15),竖轴(3)上固定套装主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林征贺妍祝锡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