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5713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皮肤自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a).预先制备预聚体;(b)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在乳化剂作用下分散得到乳化液;(c).将(b)步骤制备得到的乳化液加入反应容器,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加入(a)步骤制备得到的预聚体,并升温至50~80℃,保温继续反应至少30分钟,预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壁材包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的胶囊悬浮浆液,过滤、干燥后得到橡胶基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该微胶囊材料在制备电子皮肤时,掺于内外橡胶基层中,一旦电子皮肤损坏,胶囊能实现电子皮肤完全自修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皮肤自修复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皮肤是活跃、敏感和高弹性的感觉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温度调节、感知冷热和压力等功能。人体躯体感觉系统能够通过皮肤中的触觉、温度、痛觉等感受器,将外界环境刺激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过神经通路传导至神经中枢,从而使皮肤获得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基于皮肤这种多功能生物模型,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触感电子学(俗称“电子皮肤”,Electronicskin,E-skin),用来模仿皮肤的感觉功能如触觉、温度感知等功能。目前,电子皮肤在柔性或弹性基底上制作具备探测压力、温度或其他刺激的传感器及阵列,可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信号,将有助于开发新型人机接口、智能机器人、仿生假肢等智能化系统。此外,电子皮肤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化与多重刺激同步监测。实现温度、湿度、紫外光、磁、应变、压力和接近等多种外界刺激的实时同步监测。电子皮肤在智能控制中经常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且随着智能控制的工作,在动态工作时电子皮肤存在破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a).预先制备预聚体,所述预聚体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脲醛树脂预聚体、三聚氰胺脲醛树脂预聚体中至少一种;(b)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在乳化剂作用下分散得到乳化液;(c).将(b)步骤制备得到的乳化液加入反应容器,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加入(a)步骤制备得到的预聚体,并升温至50~80℃,保温继续反应至少30分钟,预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壁材包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的胶囊悬浮浆液,过滤、干燥后得到橡胶基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a).预先制备预聚体,所述预聚体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脲醛树脂预聚体、三聚氰胺脲醛树脂预聚体中至少一种;(b)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在乳化剂作用下分散得到乳化液;(c).将(b)步骤制备得到的乳化液加入反应容器,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加入(a)步骤制备得到的预聚体,并升温至50~80℃,保温继续反应至少30分钟,预聚体进一步聚合形成壁材包覆石墨烯、离子液、双环戊二烯的胶囊悬浮浆液,过滤、干燥后得到橡胶基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专用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NP-10、平平加OS-15、土温-80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皮肤自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曾军堂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