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453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03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1)、预热竖筒(3)、旋风除尘器(12)和余热锅炉(11);所述回转窑(1)与预热竖筒(3)相连,在回转窑(1)靠近预热竖筒(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预热竖筒(3)的顶部与旋风分除尘器(12)的进料口相连,旋风分除尘器(12)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热风管(4)与所述余热锅炉(11)相连,热风通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内,余热锅炉(11)具U型换热腔,翅管(6)盘绕在所述U型换热腔中。本新型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本新型涉及回转窑,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一般包括回转窑1、沉降室2和立式列管余热锅炉4,在立式列管余热锅炉4的后段还可以设置省煤器5等设备。回转窑1的进料管3穿过沉降室2与回转窑1的进料口连接,回转窑1的进料口与沉降室2相通,回转窑1中产生的熔融状态的热尘,经进料口进入沉降室2自然沉降,沉降后的热空气经立式列管余热锅炉4完成热交换,达到余热回收目的。现有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在生产中,沉降室2内热尘携带大量的炉灰煤粉、矿粉等,虽然经过自然沉降但沉降室2除尘效果差,烟道、换热管及省煤器5积灰量大,使列管余热锅炉4产汽量减少,同时立式列管余热锅炉4换热面积少,换热效果差,使得使产汽量更低。而且,在回转窑1加煤初期,热尘中含有大量的煤粉,目前携带煤粉的炉灰(热尘)从沉降室2排出后一般用铲车搬倒作为废渣处理,炉灰携带煤粉矿粉,用铲车搬倒损失大,扬尘污染环境,搬倒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1、预热竖筒3、旋风除尘器12和余热锅炉11;所述回转窑1与预热竖筒3相连,在回转窑1靠近预热竖筒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预热竖筒3的顶部与旋风分除尘器12的进料口相连,旋风分除尘器12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热风管4与所述余热锅炉11相连,热风通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内,余热锅炉11具U型换热腔,翅管6盘绕在所述U型换热腔中。可选的,所述预热竖筒3的底部设置有斜面;所述旋风分除尘器12底部的排尘口通过管道与预热竖筒3的底部连接;在旋风分除尘器12排尘口与预热竖筒3底部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一阀门13;在所述U型换热腔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形的集尘腔9,所述集尘腔9底部设置第二阀门10;所述热风管4与U形换热腔的一个臂相连,U形换热腔的另一个臂与排风管7相连;所述排风管7上设置有滤网8。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熔融状态的热尘与进料管产生的冷尘在竖筒预热器中混合凝结,在旋风除尘器中分离,缓流进回转窑,从而减少了余热锅炉的进尘量,使翅管的换热效果始终在最佳状态,热效率高。进入余热锅炉的少量灰尘,经沉降收集和布袋收集后,密闭风送到灰仓,再经配料与原料混合进入大炉,不产生污染和丢撒。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新型的主旨。如图2所示,本新型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回转窑1、预热竖筒3、旋风除尘器12和余热锅炉11。所述回转窑1与预热竖筒3相连,在回转窑1靠近预热竖筒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优选的,预热竖筒3的底部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使得预热竖筒3中的混合物可以自然落入回转窑1中。预热竖筒3的顶部与旋风分除尘器12的进料口相连,旋风分除尘器12底部的排尘口通过管道与预热竖筒3的底部连接。优选的,在旋风分除尘器12排尘口与预热竖筒3底部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一阀门13。旋风分除尘器12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热风管4与所述余热锅炉11相连,热风通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内。余热锅炉11具U型换热腔,翅管6盘绕在所述换热腔中,换热翅管6的一端通入冷水,经过U型换热腔换热后,在另一端产生高压主气泡5。进一步的,在所述U型换热腔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形的集尘腔9,所述集尘腔9底部设置第二阀门10,打开第二阀门10可以将集尘腔9中的灰尘排出,热风管4与U形换热腔的一个臂相连,U形换热腔的另一个臂与排风管7相连,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排风管7上设置滤网8,以进一步减少灰尘的排放。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进料管2将重晶石与煤粉加入回转窑1中,回转窑1中的热尘和部分冷煤粉混合后进入预热竖筒3,此时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煤粉,在预热竖筒3中自然沉降,沉降物经过预热竖筒3的斜面又返回回转窑1中,其余混合物随热空气一起进入旋风分除尘器12中,经过旋风分除尘器12的分离,将混合粉尘与热空气分离,分离后的粉尘落入旋风分除尘器12的底部,由于在回转窑1初始加煤阶段,煤粉燃烧不充分,此时粉尘中含有大量煤粉,此时可以打开第一阀门13,使分离后的粉尘进入回转窑1中燃烧,当加煤一段时间后,煤粉经过燃烧,此时旋风分除尘器12底部的粉尘基本为不可燃的煤灰,此后将第一阀门13关闭,阻止煤灰进入回转窑1中。分离后的热空气经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的U型换热腔与翅管6进行换热,产生高压主气泡5。虽然进行了旋风分除尘分离,但还会有少量热尘、煤粉进入U型换热腔,本新型中由于采用了U型设计,这些少量的热尘、煤粉会自然沉降于U型换热腔底部的集尘腔9中,减少了翅管6上灰尘的覆盖,提高了换热效率,当集尘腔9中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0将粉尘排出至集尘袋。经过U型换热腔后,热空气温度降低,从排风管7排出,排风管7上设置了滤网8,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将灰尘进行过滤,防止环境污染。本新型中,熔融状态的热尘与进料管2产生的冷尘在竖筒预热器3中混合凝结,在旋风除尘器12中分离,缓流进回转窑1,从而减少了余热锅炉11的进尘量,使翅管6的换热效果始终在最佳状态,热效率高。进入余热锅炉11的少量灰尘,经沉降收集和布袋收集后,密闭风送到灰仓,再经配料与原料混合进入大炉,不产生污染和丢撒。改造后效果:产汽量由原来的2吨/小时,提高到8吨/小时;产汽压力由原来的0.4MPA,提高到2MPA;硫化钡产量由原来的100吨,提高到300吨;同时减少了单位用工。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窑(1)、预热竖筒(3)、旋风除尘器(12)和余热锅炉(11);所述回转窑(1)与预热竖筒(3)相连,在回转窑(1)靠近预热竖筒(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预热竖筒(3)的顶部与旋风分除尘器(12)的进料口相连,旋风分除尘器(12)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热风管(4)与所述余热锅炉(11)相连,热风通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内,余热锅炉(11)具U型换热腔,翅管(6)盘绕在所述U型换热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窑(1)、预热竖筒(3)、旋风除尘器(12)和余热锅炉(11);所述回转窑(1)与预热竖筒(3)相连,在回转窑(1)靠近预热竖筒(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预热竖筒(3)的顶部与旋风分除尘器(12)的进料口相连,旋风分除尘器(12)顶部的排气口通过热风管(4)与所述余热锅炉(11)相连,热风通过热风管(4)进入余热锅炉(11)内,余热锅炉(11)具U型换热腔,翅管(6)盘绕在所述U型换热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竖筒(3)的底部设置有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信杨增云宋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州嘉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